- +1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透过古树名木寻找生物多样性保护路径
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当天,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与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组织益论沙龙,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共同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透过古树名木寻找生物多样性保护路径。
古树名木的安危时刻受到威胁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文物”“活化石”,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6.82万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树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树有5株。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原二级巡视员、园林高级工程师杨志华表示,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生物学价值、生态价值以及景观价值,但伴随着城镇区域内道路硬化、局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古树名木长势衰微;而野外散生的古树面临的挑战更大,不仅有山洪、火灾、雷击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且因缺少专人管护,更易被盗伐、破坏。
“古树是珍贵的物种,与我们保护大熊猫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森林生态系统与一般资源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的价值很难评估出来。作为生态资产,它是大自然的基础设施,但多年来,它们被重视的程度远不及交通等基础设施。”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秘书长、青合循环经济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蒋南青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率其实一直都很快,我们现在缺乏的是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投资和投入。”
因缺少系统性研究及法律法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古树名木的安危时刻受到威胁。2023年植树节期间,中国绿化基金会启动古树名木保护计划。中国绿化基金会秘书长陈美娜表示,希望号召更多有责任的企业和公民一起加入到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中。
多维度发力打造生态闭环
整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多元治理过程,只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才能真正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
“作为首都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近年出台《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让古树名木保护有法可依,并从政府管理层面对古树名木列了专项保护资金。”与园林绿化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杨志华认为,保护古树名木不仅是保护生态多样性,也是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身为实践者,北京山水伙伴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深圳国际公益学院EMP6期校友郑岚建议,“要让村民看见生态的价值,实现生态的价值,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家乡森林的守护者。这一意识的建立,有利于村民产出好的产品、带来好的收入,进而激励村民采取好的保护行动。”
郑岚说,“《国家公园法(草案)》里,专门有一章叫做社区协调发展,比如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的建设,比如如何用国家公园的品牌,为当地的企业和原住民赋能,让这些社区可以得到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作为深耕国土绿化的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在项目的设计和执行中,处处考虑参与的力量。陈美娜说,“我们充分考虑如何与利益相关方更好的合作,包括带动原住民加入到我们的项目中来,比如委托他们做生态护林员。”
在生态链条的上游被充分调动起来的同时,下游消费者负责任的采购和金融机构在投资中对于生物多样性指标的重视正在反向推动商业界行为的改变。
蒋南青表示,“这其中信息披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披露是企业在ESG评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不仅便于消费者选择负责任的企业,企业自身在资本市场也会得到更高的回报,为此企业也会获得激励更愿意投资到生态系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