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沙磁实践丨扬红岩精神聚前行力量
开栏语
沙坪坝区自2020年6月被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以来,紧扣“主阵地、示范区、排头兵、领头雁”目标定位,深入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扎实推动市域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三年来,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成功创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等。为总结“试点”工作成效,“沙坪坝政法”微信公众号推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沙磁实践》专栏,带您一起回顾“试点”以来的那些精彩瞬间。
巍巍歌乐山下,松柏苍翠,红岩烈士英雄群像巍然屹立。沙坪坝这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富的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
近年来,沙坪坝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持续开展“冠红岩之名 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涵养良好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推动市域社会治理行稳致远。
讲好“红色故事”
以红岩精神引领时代风气
“江姐双手接过红旗,迎风一抖,五颗晶亮的金星,立刻随着红旗飞舞……”1961年,小说《红岩》出版,“江姐”的革命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你知道“江姐”是在哪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吗?沙坪坝区深入开展江竹筠入党地研究工作和基础史料征集,基本确定江竹筠入党地为兴隆场(今沙坪坝区回龙坝镇)。“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沙坪坝作为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这一发现令人感到振奋。”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研究开展了《图说红岩英烈江竹筠》编撰工作,确定为全市首部图说江竹筠的研究作品。
开展红色基因传承工程
挖掘红岩精神内涵
初步完成红岩精神资料库搭建,收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重庆日报》等报刊近3年来发表的红岩精神相关核心理论文章和市委党史研究室红岩精神专题理论文章,整理《红岩精神》等相关研究书目70余册(套)。开展综合史实研究、理论研究和红岩精神资政研究等,编绘出版全市首本党史正史连环画册——《沙磁明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沙坪坝党的发展历程图文集》,完成《红岩精神的实践基础》《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红岩精神与抗战精神比较研究》等研究,为社会治理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开展红岩精神特色宣传
激发德治内生动力
开设“红岩精神传承网页”,在“沙磁荟”开辟《历史的细节—沙坪坝百年党史回眸》网络党史宣传专栏,搭建红岩精神宣传平台。组建23支“六讲”红岩志愿服务宣讲队,用红色“小故事”说治理“大道理”,让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将党的光辉历史、创新理论、方针政策以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300余场次,夯筑精神高地,以信仰之光引领前行之路。
建好“红色阵地”
以志愿服务激发社会活力
“太感谢志愿者们了,要是没有他们帮忙,家里这么多东西我真不知道怎么搬!”沙坪坝区井口街道美丽阳光家园社区独居老人汪奶奶今年76岁,一个人搬家十分困难。在找到网格长寻求帮助后,社区立即组织红岩志愿者到老人家里把东西搬到楼上。
美丽阳光家园社区作为重庆公共住房租赁小区,常住15146户42174人,社区通过设置红岩小屋志愿服务站,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群众咨询、报刊借阅和居民意见建议收集处理反馈等便民服务,该服务站被评为2021年度重庆市最美志愿服务站(岗)。
去年以来,沙坪坝区持续开展“冠红岩之名 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塑造以红岩精神为核心的城市精神,将全区志愿者统一冠名为“红岩志愿者”,用文化感召力激发德治内生动力。如今,红岩志愿服务队蓬勃发展,形成了“人人争当红岩志愿者,人人践行红岩精神”的新常态,社会治理活力显著增强。
全面构建“红岩志愿”品牌
塑造志愿服务新形象
统一设计红岩志愿者LOGO、红岩志愿服务队旗,制作红岩志愿者红马甲、小红帽及袖标,精心创作队歌——《光耀红岩》,拍摄成MV在全区宣传推广,让红岩志愿者更有政治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初步塑造起红岩志愿者良好形象。
全力夯实志愿服务基础
建强志愿服务主力军
以1个区级中心为点,22个镇街连线、160个村社扩面,构建志愿服务三级组织架构。积极推进志愿服务阵地建设,以分散在城市中的图书馆、医院、景区、广场商圈等作为支点,设立红岩阵地49个。46名区领导、44名镇街班子成员、46个区级部门挂点联系志愿服务阵地,组织开展“9+X”专业化红岩志愿服务,涵盖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普及、生态环境、移风易俗、扶贫帮困等,把红色基因植入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要通过广大红岩志愿者活跃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各个角落,推动红岩精神成为我们这座城市最闪耀的亮光,成为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从而让红岩精神活在当下,具体化、可视化,成为这座英雄之城最显著的精神地标。”沙坪坝区委书记唐小平介绍,同时沙坪坝正在探索红岩志愿者的嘉许激励制度,完善红岩志愿服务参与者的文明积分管理,并深入实施“红岩新风引领、红岩银龄守护、红岩爱心护苗、红岩邻里守望、红岩乡风润泽”等五大专项行动,持续擦亮红岩品牌。
一组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红岩志愿者开展“周末义诊”等免费健康义诊志愿服务820余场次;开展留守、困境、残疾等儿童免费教学等志愿服务活动560余场次;开展“黄葛树下龙门阵”等文化惠民志愿服务活动4280余场次;开展讲理论、讲党史、讲政策等“六讲”宣讲1500余场次……这一系列活动,真正让群众得了实惠,感受到了红岩精神的温度,厚植起崇德向上的浓厚氛围。
赓续“红色血脉”
以办好实事筑牢善治根基
传承精神、凝聚群众、以德辅治是实现社会善治的重要途径,沙坪坝区以红岩精神为引领,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民生实事就办到哪里,凝聚社会治理合力。
坚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为“一老一少”真心实意办实事
围绕“老有所靠”,广泛推行“早看窗帘晚看灯,白天院坝数板凳”活动,定制化提供助餐、助浴、助洁、代买“三助一代”服务,为老人讲政策、传爱心、送健康。围绕“幼有所育”,开办暑期公益托护班,让全区700余名假期无人看护陪伴的儿童,参与100余种不同类别的课程,让孩子们在趣味性和多元化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精准设计志愿服务项目
一对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以“大家点单”“中心派单”“组织接单”“群众评单”的形式精准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利用户外大屏、大喇叭、流动车等载体,每周“晒”出居民所反映问题的解决进度,通过红岩志愿者入户走访、APP群众点单、设置民情收集点等方式,最大化征求群众诉求,协调各部门按需精准开展志愿服务,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细化文明积分管理模式
助推文明实践全民化
依托“重庆文明实践”APP系统平台进行时长录入、规范记录积分,完善文明积分兑换标准,细化可持续发展措施,创新建立“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的激励模式。截至目前,“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的良性循环理念在磁器口街道、凤天路社区、美丽阳光家园社区等48个服务一线得到了具体体现。同时,沙坪坝区还发动3万余名红岩志愿者进村入户,深入实施“一化两改三不见”和“五园共治”专项行动,开展闲置土地复耕复种,搭建网络直播带货和优质农产品供需对接桥梁,激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池春水”。
路虽远,行则将至。在红岩精神的滋养下,沙坪坝通过生动宣传、具象载体、贴近服务,让红岩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成为城市最显著的精神地标,凝聚起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书写社会善治的广阔未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