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发现新物种丨东北林大这个研究中心填补我国东北亚维管植物多样性数据库的空白

2023-05-22 08: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汇聚每一个人的力量。东北林业大学自2021年起牵头成立全国首家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联合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联合攻关、集成攻关,聚焦东北亚生物多样性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地位和科学问题,开展基础性、应用性、保护战略等方面研究,为构建地球生命体贡献科技力量。

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原生物多样性”。成立一年半的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正是从“协议”到“协力”,用实际行动为复原生物多样性提供科技支撑。

脚踩泥土,填补数据空白

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础,就是要通过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获取准确的本底资料。只有摸清家底,才能做好评估保护,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体系。

东北亚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形成了其特有的生物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虽然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等国都对东北亚地区植物、动物、生物开展了多元的研究,但是因各国情况不同,各研究机构分散,没有形成合力。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成立后,积极搭建研究数据平台,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不断完善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能力建设。

目前,中心已经将分散在日本、韩国、俄罗斯等6个国家的580万条维管植物标本进行收集整理,填补了我国东北亚维管植物多样性数据库的空白。

“维管植物是陆地生物演化的‘先锋’,是生物从海洋到陆地的开拓者,维管植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医药、粮食安全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植物多样性研究团队负责人王洪峰说。中心建成的维管植物多样性数据库,为评估中国特有树种的濒危程度、东北亚地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目前,团队已形成完整的东北亚维管植物名录,为黑龙江省种质资源调查提供了科学、精准的基础数据服务。

除了做好植物的数据库,中心还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11所高校,开展了东北亚昆虫物种多样性本底调查与分类编目工作。2022年,科学家们在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及中俄边境东部等地区设立26个采样点,共采集到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脉翅总目等标本2.6万余种,其中发现新种4种、疑似新种8种,刷新中国新纪录6种、东北新纪录2种,首次在黑龙江省发现、记录扁蝽科昆虫。

几个新物种、几次新纪录,虽然数据冰冷生硬,但背后却是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辛苦付出。为了收集夜行性夜蛾昆虫标本,他们要在日落前搭好灯诱设备,夜深人静、其他人酣然入睡的时候,他们却要在深山中冒着蚊虫叮咬收集标本。这样的工作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要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而新发现、填空白的成果,正是在脚踏黑土的日夜中,靠着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沉淀而成。

新发现、填空白固然是重要贡献,但是东林的科研工作者却不只关注于这些显示度高的“热门工作”,他们甘愿坐在基础数据这个“冷板凳”上,淡泊名利、一心治学。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洪峰发现黑龙江省博物馆完整保存着约100年前由俄国人采集到的3万余份腊叶植物标本,这些标本大多是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在中东铁路沿线采集的,一直未对社会公开,更没有数字化。植物多样性团队马上联系国家标本平台,为这些标本进行抢救整理,并在东北林大生命学院郑宝江老师主持下进行了标本数字化工作。

“从2005年团队的第一个样地建起,团队师生就没有再享受过暑假,每年4月末至11月中旬,团队都要在野外至少进行超过100余天的样地调查、功能性状分析和环境因子监测等,往往很多时候在山上采样一天后,晚上还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和测定。虽然很累,但学生们没有抱怨,这份正能量是属于东林人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团队负责人金光泽教授讲到。

与时俱进,建设智慧监测平台

广袤的东北亚大地是天然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实验室,但正是由于广袤,给野生动物的监测带来了困难——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大,长期的人工监测根本无法实现。多年来,中心动物多样性团队依靠智慧监测系统、远红外相机、物种 AI识别等高科技手段,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中心已经初步建成东北亚保护动物监测平台,该平台主要用于支持野生动物智能监测技术的研发和集成、野生动物资源动态检测数据库建立以及冲突智能预警系统建立与运行,通过AI技术,准确、快速地对野生动物进行个体识别,从而进行生物多样性的智能保护,让野生动物的监测、管理、保护、未来利用走向数字化。

“AI技术的运用,需要大量的野生动物影像数据,从2012年起团队就对野生动物影像进行收集,长达十几年的野外考察数据积累,才得以让这项技术真正实现。”动物多样性团队负责人姜广顺这样介绍。

目前,该平台已经为各地方林业局提供了多项技术服务,仅过去一年已经为山西省华北豹全省调查提供了智能化数据分析服务;在黑龙江太平沟保护区,平台为复壮东北虎猎物种群提供了服务,为增加东北虎种群数量提供了保障。此外,中心还助力保护区对野化放归的梅花鹿进行跟踪监测,并科学评估引入梅花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濒危物种的保护作贡献。

“当看到东北虎的数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不断变好的时候,我们觉得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才更有价值。”姜广顺说。

科普宣传,推动公众参与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人们共同的社会责任。为了引导更多人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保护意识,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开展了多项科普工作。“我们的科研不能只在学术界有影响,更要影响、带动社会公众,只有大家都树立了生态意识,才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院长孙龙表示。

为此,中心组织开展了“黑龙江省高校标本制作联赛”、国际生物多样性科普讲座、生物多样性主题交流、《东北亚古树名木》系列科普书籍撰写等工作。

“通过制作植物标本,不仅让我认识了不同的植物,更感受到了生命之美,让我对自然界充满了敬畏。我要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生态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参加了标本制作联赛的植物资源学科王思琪同学表示。

原标题:《发现新物种丨东北林大这个研究中心填补我国东北亚维管植物多样性数据库的空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