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标本,让我们对生命更加敬畏
每到休息日,博物馆里总是挤满了来参观学习的小朋友和大朋友。在各类展品中,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植物标本是最吸引人的,特别是大型动物标本展区前面总是热闹万分。
这些标本,让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有机会一睹野生动物的真容,却很少有人了解标本背后的故事。
在全世界,标本制作师都是一个冷门职业。45岁的张健氢是其中一位,从业20多年,为全国十多家大型博物馆提供标本制作、修理服务。
Part.1 科学+艺术
张健氢是江西人,中学毕业外出打工,后来在广州学起了雕塑。24岁那年,他应聘来到广州番禺动物世界,成为一名标本制作师,此举成为张健氢一生最重要的转折。“让我知道了自己这辈子喜欢干什么。”
△雕塑建模
动物标本制作起源于欧洲,距今大约300年。中国的标本制作历史更短,100多年,最早是由欧洲传教士传入的。
动物皮毛经过剥制后,内层涂抹砒霜防虫防腐,再填充稻草整形。这种制作方式比较简单,标本的形象也往往一言难尽。
△雕塑建模是标本栩栩如生的关键
现代标本制作工艺,包括解剖、皮革鞣制、雕塑建模、确定姿势、缝合、整形固定、着色等多道工序。
其中,雕塑建模是技术核心,是标本栩栩如生的关键,也是传统工艺没有的步骤。在广州学习雕塑的经历,让张健氢的起步更加稳健。
△整形固定
在动物园工作的时候,张健氢习惯在腰上挂一个小数码相机。空闲的时候,他就骑着自行车给园里的动物拍照,仔细观察它们怎么吃东西、怎么走路、怎么跑步、怎么互动、怎么打架……这些照片是他雕塑建模的范本。
“不但要长得像,更要准确。现代标本,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在专业标本制作师眼里,标本和动物的一致程度,应该细到肌肉的拉伸隆起、血管的脉络走向,到面部的神态都很逼真,才算成功。
△骨骼标本拼装
动物标本的制作,充满了诸多有趣细节。为了求真求美,张健氢会尽量使用动物原有的身体部分,比如毛皮、须发、爪或角等。眼睛因为不好保存,往往会使用玻璃义眼,为了让眼睛炯炯有神,这些义眼都是定制的。
尽全力把标本做好,还有一个原因,这一点对张健氢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女儿出生后。“这是给小朋友看的,科普的,不能传达错误的信息。”
Part.2 生命的延续
在中国,所有用于制作标本的动物都必须是合法的。动物园里自然或因病死亡的动物,各地林业局、海洋局等相关政府部门获得的野生动物尸体,博物馆等科研机构科考采集的野生动植物,是标本制作的主要来源,张健氢的大部分业务也都是这些机构委托的。
△豹猫标本
2022年5月,张健氢接到一个浙江自然博物院的电话。“小张,你来一下,有件标本需要你来做。”
这是一条白鳍豚的标本,存放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区。1955年,它被发现搁浅死亡在钱塘江上游的富春江岸边,进而制作成标本。
△戴胜标本
2007年,白鳍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自此之后的十五年,人们再也没发现活的白鳍豚。据统计,世界上保存的白鱀豚标本共89件,中国存有86件,有资料的剥制标本共39件。这件“镇馆之宝”的分量由此可见一斑。
标本的保存需要恒温恒湿的环境,博物馆展览区游客进进出出,对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很难恒定。为了保护好标本,又能让游客能欣赏到白鳍豚的样貌,博物馆委托张健氢做一件1:1的仿真标本。
△水雉标本
以往,张健氢一般是不愿意做仿真标本的,因为做得再好,也没法百分百还原,但是这一次他非常乐意。
他先给白鳍豚标本做了一个3D扫描,打印出来之后再细细雕刻,最后翻模做出仿真标本,前后花了三四个月时间。现在,这件标本就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展出,因为做得逼真,很少有人发现这是仿真的。
△穿山甲骨骼标本
在这一行干了20多年,张健氢已经亲手制作了成千上万的动物标本,小到昆虫,大到河马,有日常随处可见的普通鸟雀,也有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日子久了,除了“喜爱”和“养家”之外,他渐渐有了更深的思考。
△绿猴标本
“这些动物活着的时候是地球的一份子,做成标本之后,又成为人类认识地球的载体,尤其是那些已经灭绝的物种。”
“一件制作精良的标本可以存放一两百年,甚至更长,这是生命的延续,也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应该如何与大自然相处。”
原标题:《标本,让我们对生命更加敬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