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断片 | 西蒙的抉择:生于忧患,还是死由“安乐”?

2018-08-03 09: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片段(01:00)(01:00)
“如何死亡”是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命题,人无法控制自己的出生,那是否有权决定自己的死亡?

然而,真正有勇气主宰死亡的人如海中一芥,英国大叔Simon Binner是其中一位。在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后,Simon选择在58岁生日当天,以安乐死的方式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休止符。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被确诊的病人通常只剩下六个月到两年的寿命。在此期间,患者将逐渐丧失语言能力,肌肉日渐萎缩。最终导致四肢瘫痪、呼吸困难,并在失去自理能力的情况下离开人世。以保守治疗来缓和病情,是大多数该病患者的选择,而BBC纪录片《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How to Die: Simon’s Choice)中的主人公Simon是一个例外。

英国人Simon Binner在57岁时被确诊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

生于1957年的Simon Binner身体强壮,热爱运动。据其母介绍,Simon在上学期间只请过两天假,几乎从不生病。他毕业于剑桥大学,能流利地说四国语言。他事业有成,是一家公司的运营总监。家庭也十分和睦,三代同堂和乐融洽。Simon为人热情而开朗——和Simon有五十年交情的Will说,“他一直是圈子的中心”。如果没有患病,Simon精彩的人生本可以一直续写下去。

2015年1月7日,57岁的Simon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医生告知其生命仅剩六个月到两年时间。从医院回家的路上,Simon第一次有了“主动死亡”的念头。

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疾病后,Simon难以正常与其他人交流。为了能和小孙子更好的互动,他开始用发声器与孙子对话。但他认为这台笨重的机器并不能很好的表达他的意思。

2015年7月,Simon在出门遛狗时摔倒了。确诊半年后,Simon开始变得步履蹒跚,说话断断续续。他发觉与小孙子交流产生了困难,就用发声机器与其对话。身体变得虚弱,喘气也开始困难,他决定放弃开车,并把逐渐公司事务给继女Hannah接管。而一个月前,Simon还能与好友Will前往阿尔卑斯山骑行。

病入膏肓的日子里,Simon身边也常有朋友围绕。

7月19日,Simon尝试联系瑞士巴塞尔的一家医疗机构。在给医生Erika的邮件中,他表示自己想要一个“既反常又摇滚,并受到重视的安乐死服务”。与Erika会面之后,Simon坐在几近崩溃的妻子身边,将自己的死亡时间确定在了2015年11月2日——58岁生日当天。

任职于瑞士医疗机构的Erika这样定义死亡:“死亡未必令人恐惧,死亡也可以是庆典。” Erika已送走许多“生不如死”的病患,她正在和Simon沟通安乐死的各项细节。

2015年9月,Simon走路时已经需要拐杖支撑,他没法再参与每日例行的遛狗,下楼需有搀扶,吃饭穿衣必须由护工Smita协助。Smita的细心让他感到些许安慰,但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让他越来越消沉。他无法直接发声,只得借助文字和简单的音节与外界交流。他觉得现在自己的情况“羞耻又无助,一点也没有男人的样子”。

妻子Debbie觉得Simon选择安乐死并不正确。

9月11日,英国否决了安乐死法案。妻子Debbie开始坚定地认为Simon选择安乐死是一时脑热。为了安抚妻子,Simon表示会重新考虑安乐死的日期。

小时候的Simon。

2015年10月,Simon坐在轮椅上,他依然习惯性地对着镜头比划大拇指。他基本无法发出声音,喉咙里好像总是充斥着粘稠的杂质,并伴随着粗重的喘息和叹息。Simon还是不时组织一些亲友聚会,但双手不离纸和笔——这成为他和外界交流的唯一工具。然而,Simon发现手指开始难以发力。他艰难地攥着笔,写下“我马上要失去我的双手了……我几乎已经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并在文字的末尾画上一个哭脸。

Simon和Debbie的小女儿Chloe在15岁那年罹患罕见骨癌,18岁在病痛中去世。

10月12日,距离Simon预定的死亡时间还有11天,瑞士的Erika医生收到了Debbie的邮件:Simon尝试用自缢结束生命。在阻止Simon自杀后,Debbie意识到丈夫的死亡时间不会推迟,反而会提前到来。

10月19日,在表达对妻子的爱与愧疚的录音中,Simon坚定地推开了注满药物的输液阀门,享年57岁。离开时,妻子、姐姐和朋友们都在他的身边。

Simon给母亲留下的最后的字条:“这令人悲伤,但这是最好的结局。谢谢你成为我的妈妈。”

这部纪录片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安乐死的关注。

安乐死(euthanasia)源于希腊文,兼并“美好”与“死亡”两词,是指通过停止必要治疗结束生命(消极安乐死),或采取措施直接快速致死(积极安乐死)的有意识行为。在片尾显示的在线讨论区里,大多数观众对Simon敢于直面死亡,通过安乐死主动扼住命运的行为表示支持和敬佩。

现实情况是,基于道德和法律层面的诸多考量,目前仅有少数国家可以合法进行安乐死。

最终Simon不得不在巴塞尔执行安乐死。

1995年6月16日,澳大利亚北部地区议会通过世界上第一个“安乐死法”。2001年11月29日,荷兰议会通过安乐死法令,并宣布该法令自2002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荷兰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定可以安乐死的国家。

影片中Simon选择的瑞士,是目前唯一可以协助外籍公民实施安乐死的国家。纪录片提供的数据是,每隔两周都会有一个英国人前往瑞士,在当地相关机构的帮助下结束自己的生命。从2002年起,超过250个英国人到瑞士进行安乐死,平均每次花费7000欧元。

在我国,安乐死尚未合法化。陕西人王明成在1986年6月为肝癌晚期的母亲申请并执行安乐死,成为中国“首例”安乐死。王明成一时被舆论称为“大孝子”,但他也因此被以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自此后,有不少罹患绝症的人尝试选择安乐死,但无法如愿。

执行安乐死前一夜,瑞士医生询问Simon是否准备好了Simon用0%形容自己对安乐死的恐惧。

Simon有着强烈地主宰着生命的愿望,即使在最后一刻也坦然而从容。生存和死亡有许多种姿态,在客观情况无法挽回时,主动死亡正确与否实在是复杂的论题,但死亡永远不代表结束。就像Simon葬礼上的悼词——“我们也许永远也不知道Simon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和界定,但我觉得这些就和Simon一样复杂又有趣。虽然他的疾病所带来的是残忍,但他还是如此的热爱生命。所以最终你会感到,今天并不是Simon离开的时刻。”

临终前,Simon微笑着拉着妻子的手。
影片最后,健康的Simon和他的小狗在家中手舞足蹈。死亡并不是终结。
片名:How to Die: Simon’s Choice《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罗万·迪肯 Rowan Deacon | 英国  | 英语  | 2016-02-10 | 85分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