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朱琳诞辰100周年纪念展:缅怀话剧舞台一代“大青衣”
5月17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大戏《哗变》再登首都剧场。同日,《韵致华美,意蕴悠远——朱琳诞辰100周年纪念展》在剧场观众侧厅与演出同步开展。展览对朱琳的成长经历、艺术成就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回顾,向观众生动详实地展示这位艺术家一生的成就。
朱琳诞辰100周年纪念展由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策划、布展,就澎湃新闻记者现场观摩,不少观众在演出开始前便早早入场,在展厅拍照留念。
朱琳在晚年回到首都剧场留影。 本文照片为展览作品翻拍
朱琳(1923﹣2015),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曾被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戏剧协会理事,北京市剧协常务理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委员会委员。自上个世纪30年代,朱琳即投身于周恩来、郭沫若领导创建的“抗敌演出队”,开始从事戏剧演出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她塑造了一系列有着浓郁艺术魅力的舞台形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火中投身革命演剧事业
1923年5月,朱琳出生于江苏海州(现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自幼爱好唱歌和表演,6岁便在当地举行的小学生会演上演唱了《苏武牧羊》。年岁渐长,她又迷恋上了京剧艺术,不仅学会了腰、腿、台步、圆场、云手、走边等京剧基本动作,还学习了不少唱段。
15岁时的朱琳。
1936年,朱琳考入淮阴师范学校,1937年加入淮阴地下党。1938年,她参加抗敌演剧队第二队,从此在抗日的烽火硝烟中开始了自己的演剧生涯。
1947年,朱琳在上海留影。
在抗战的几年间,朱琳和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每年都有三个月的时间跋涉于赴前线演出的路途中,平均每天要走四、五十里路。由于条件艰苦,他们几乎没有睡过床,但是为国家存亡而呼唤的信念从来没有丝毫减退,还利用演出和行军的间隙办起了学习班,设置了编剧、文学、表演、导演等课程。
尽管没有在专业艺术院校学习的经历,在此期间,朱琳一边通过舞台演出,一边学习了《苏联演剧方法论》《演剧六讲》和《演员的自我修养》(上部),开始逐步接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并很快就能读懂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剧本,并且能对剧中人物的性格命运进行合理的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放战争期间,朱琳来到上海转战影坛。在大同电影公司先后出演了《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几番风雨》《蝶花恋》《望穿秋水》等佳片,并积极参加护厂工作,迎来上海解放。尽管在影坛已具盛名,出于对舞台演出难以割舍的热爱,朱琳在1950年来到北京,加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一到剧院,便出演了斯氏体系嫡传专家孙维世导演的话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饰演保尔的妻子。
抗日战争期间,朱琳加入抗敌演剧队留影。
在人艺,“使角色变成有血有肉的活人”
1952年,朱琳调入新成立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自此开始了在人艺超过一个甲子的艺术人生。1954年,北京人艺率先排演“五四”以来的经典剧目《雷雨》,朱琳出演鲁侍萍。《雷雨》首演便连演70多场,盛况空前,不少观众半夜带着铺盖排队购票,甚至刮风下雨也是如此。
《雷雨》,朱琳饰演鲁侍萍。
为了演好侍萍,朱琳做了大量案头工作,她不仅访问了封建大家长式的人物,也同旧社会过来的底层民众广泛交流,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加深了对剧本和人物内心世界的领会与把握。可以说,《雷雨》是朱琳艺术道路上的新起点,她树立了深刻、严肃的现实主义态度,掌握了现实主义体验技巧,开始成为北京人艺挑大梁的演员。
朱琳伴随《雷雨》的演出300多场。1997年为纪念曹禺逝世一周年,北京人艺特为再演《雷雨》,朱琳最后一次登台饰演侍萍。她曾如此分析自己的创作方法,“让自己所演人物的身世在自己心里活起来,就如同我对自己生活经历那样熟悉。这样才能使角色变成一个立体的人,有血有肉的活人。”
天资与积淀,不仅让朱琳在人艺的舞台上迅速脱颖而出,更令她成为以焦菊隐导演为核心,话剧民族化的探索者,同时又是积极的实践者。经过《虎符》《蔡文姬》《武则天》的舞台实践,她成功地将中国民族戏剧的美学精神"化"入话剧表演当中,使个人艺术道路进入到了新的重要阶段。她的表演进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从侧重于体验到注重体现,寻求二者的有机统一;二、能学习、运用民族戏剧学精神,提高了形象的审美价值。
1978年,《蔡文姬》重排上演,朱琳饰演蔡文姬。
1978年,北京人艺恢复演出《蔡文姬》。时年55岁的朱琳再登首都剧场,出演蔡文姬。为了重睹芳华,抢票的观众甚至挤塌了售票处外的围墙。她的演出更是获赞“中国话剧皇后”。
朱琳在《洋麻将》中的排练、演出照。剧中,于是之饰演的魏勒。
“中国话剧皇后”,要再听一听首都剧场的钟声
这位中国的“话剧皇后”不仅能演好中国戏,更在人艺的舞台上塑造了多位熠熠生辉的外国人形象。上世纪50年代,苏联导演库里涅夫来华执导《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其他的人们》,朱琳便出演格拉菲拉。进入80年代,在美国阿瑟·米勒编剧及导演的《推销员之死》、美国柯培恩编剧的《洋麻将》以及瑞士迪伦马特编剧的《贵妇还乡》中,她更是不遑多让出演多个重要角色。
上世纪80年代,朱琳出演《推销员之死》,这是她同编剧、导演阿瑟·米勒后台合影
朱琳在《推销员之死》中的演出服装。
朱琳饰演的女主人公琳达,令阿瑟·米勒在演出现场也不禁情动于衷,“你不流泪,观众流着泪听你诉说,该是多么大的成功啊!你是少数几个能把琳达演活的艺术家之一!当你说流泪有理的时候,我甚至害怕你的创作智慧超过了我。”
《甲子园》,朱琳的舞台谢幕演出。
2012年,北京人艺推出建院六十周年献礼大戏《甲子园》。年届90高龄的朱琳在其中饰演王奶奶,这也是她最后一次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坐着轮椅的她坚持完成演出并洒泪当场,“我90岁了,要给自己留个纪念,我要再听一听首都剧场的钟声。”至此,被誉为北京人艺一代“大青衣”的朱琳,完满舞台谢幕。
高贵的演员气质、美的表演内涵、诗化的表演意境,朱琳为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朱琳共事几十年的同事苏民曾说,“可以说是北京人艺发现了朱琳的天才,她也确实在北京人艺放了光彩。”著名剧作家黄宗江称她的表演是“郭沫若派大青衣”,“台词一经她口便能引领观众进入诗画的意境。”
朱琳、刁光覃夫妇的演出剧照。
本次展览尾声,还介绍了同朱琳携手半生的北京人艺知名演员刁光覃(1915 -1992)。二人相识于抗战烽火,既是战友同行,又是北京人艺的知名伉俪,相濡以沫共度50余年。在《蔡文姬》中,二人分饰曹操和蔡文姬,早已传为一段剧坛佳话。
2012年《甲子园》演出中,朱琳特别给自己设计了一句台词:“哎,你们看,火葬场怎么还排队呀。老伴儿,你别急,我穿上小牛皮鞋好来陪你。”“火葬场排队”正是刁光覃去世前对她说过的话。当朱琳用洪亮而颤抖的声音在舞台上说出这句台词时,无尽的思念与深厚的情感尽在其中。
朱琳诞辰100周年纪念展现场。展陈大纲由杨琳撰写、平面设计王晓蕾。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图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