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做预制菜肴是科学家的事,是工程师的事

2023-05-18 23: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民以食为天,在快节奏的今天,如何让消费者简单方便又能吃出花样?在经济增速的时代,如何让中国餐饮行业誉满全球也能味道统一?

采用民间传统的技艺

先进加工理念

营养膳食搭配的中式预制菜

市场潜力巨大

今天的大连金石湾实验室科技招商推介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说

中式预制菜肴种类繁多

生命力旺盛

产业发展势不可挡

朱蓓薇介绍

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为3459亿元,2022年预制菜规模达到5992亿元,同比增长73%。

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冷链物流布局,预制菜市场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截至2022年1月,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近7.3万家,其中67.3%的相关企业成立于近5年内。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国内有超过74%的连锁餐饮品牌自建有中央厨房,超过半数的餐饮品牌研发预制菜产品。

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对预制菜的产业发展有很高的期望,供给端和需求端双轨并进,推动中式预制菜肴产业蓬勃发展。

朱蓓薇说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力支持中式预制菜肴产业发展。

“十三五”食品专项共44项,中式预制菜肴相关有7项,资助金额超过1.7亿元。

“十四五”国家对中式预制菜肴产业有了更好的布局,推动制定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让中式菜肴走向工业化,将餐桌菜肴转变为随时随地的美味。

大连海域位于世界公认的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北纬39度,自然禀赋优越,这为开发和创新海洋食品提供了重要的生物资源。

朱蓓薇说

我国海洋水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以初级加工为主,产品增值率低,精细化加工的方便食品和精深加工的功能食品等比例也偏低。

海鲜预制菜是舌尖上的文化认同。以海鲜预制菜肴为切入点,将“传统中式烹饪技法”和“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相融合,实现海鲜预制菜肴的“标准化、工业化、产业化”,能够提高我国海产品的附加值。

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对海鲜预制菜存有“不新鲜”“不安全”“不营养”的印象。我们要以科技为海洋预制食品发展赋能,解决海洋预制食品现存的痛点和发展难点,提高国民认知度、认可度及满意度。

标准与统一的生产模式是进一步推动预制海洋食品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势必要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建设。

此外,多样化的产品创制是预制海洋食品产业的切入点,烟火气和仪式感的产品设计是预制海洋食品的新亮点,营养升级是预制海洋食品的闪光点,加工技术革新是中式预制菜肴产业创新的原动力。

朱蓓薇表示

预制菜食品产业发展,还有很多瓶颈。

我们不要把预制菜理解为小锅换大锅,是厨师的事,其实做预制菜,是科学家的事,是工程师的事。

因为我们要把传统的小锅做成工业化、智能化、信息化,要把菜做到安全,营养、还要满足个性化需求,这些方面都需要科技赋能。

本条微信由大观新闻编辑制作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做预制菜肴是科学家的事,是工程师的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