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谁是中国的“小龙虾第一城”?
原创 正解局
坚持“吃虾就是吃味道”,第一个把小龙虾“捧红”的城市,如何重塑小龙虾的辉煌?
国民宵夜小龙虾,从2015年开始就一直占据着中国餐饮单品第一的位置。
2021年,小龙虾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030亿元。
每年的三四月,无论是北方的北京,还是长三角的南京,龙虾馆里的食客们摩拳擦掌,都在为嘬上“第一口虾”暗暗攒劲。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真正让小龙虾火遍全国,开启了夏夜小龙虾+啤酒之风的,既不是盱眙、潜江这些“养虾基地”,也不是南京、武汉这些“吃虾胜地”。
第一个把小龙虾“捧红”的城市,是蚌埠。
这一切,还要从几十年前“蚂虾街”第一盘被端上餐桌的小龙虾说起。
“蚂虾街”(蚌埠当地把小龙虾称作蚂虾)本不叫蚂虾街,叫的人多了,这条100米长的路,就成了蚌埠乃至周边都鼎鼎大名的蚂虾街。
1979年,穿城而过的淮河,像往常一样静静淌过蚌埠。
没人知道,离河岸不远的南山路和青年街口,在十几年后会成为风靡全城的蚂虾街;也没人会想到,在这里上演“虾王争霸”的10年间,每晚会有几万人来到这里,吃掉成吨的小龙虾;更不会有人料到,由蚂虾街发端的小龙虾,会成为千亿级的餐饮单品,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社交场景。
蚂虾街最热闹的时候,路边所有的空地都被摆上桌凳
几十家烧虾的摊子聚集在此
1997年的春天,石顺利在自己的小吃摊前,举着瓶啤酒喊着“蚂虾啤酒,见面良友。只管掏钱,吃过就走”招揽着客人。
他身边的摊子上,摆满了通红的小龙虾,身后的炉火呼呼作响。
夜幕下的蚂虾街,早已人头攒动,石顺利摊子上挂着的“虾王”旗子,十分抢眼。
每天营业前,石顺利都会挂上“虾王”的招牌和旗子
他敢挑起“虾王”的大旗,是有底气的。
因为,石顺利不止是中国最早一批个体户,还是第一个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虾王”商标的人。
上世纪70年代,人们对小龙虾的态度还很抵触,扔大街上都没人要,从没人将它和食物联系在一起。
彼时石顺利还只是卖卤菜熟食的小摊贩。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把小龙虾一起放进汤料里卤一卤,结果出来的味道还不错。
于是有人来买卤菜,他就送几只卤水小龙虾,当做赠品。
没想到这卤水小龙虾竟然颇受欢迎,不断有回头客前来询问:你家的小龙虾,还有吗?
问的人多了,石顺利便嗅到了商机。
1979年,石顺利就开始在这里摆摊卖小龙虾,从最初每天只卖几斤养家糊口,到后来一晚就要卖掉几千斤,成为全国初代小龙虾美食的开创者。
正在制作小龙虾的“虾王”石顺利
当蚌埠人把小龙虾变成受人们追捧的美食的时候,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里很多人还不知小龙虾竟然能吃。
1997年,下岗的吴孝怀告诉石顺利,自己也要开始在蚂虾街摆摊的时候,“虾王”并不在意。
十几年的时光,他已经坐实了蚌埠市,乃至整个安徽省小龙虾的龙头老大地位。
彼时,吴孝怀正在南山路后街和自己的妹夫商量着,想在蚂虾街立足发展,要有“多想一些计策,多策划一些好的东西”的经营思路。
这在当时颇有些超前的“先进理念”,让入行比较晚的吴孝怀,成为蚂虾街的另一位风云人物。
当过国营企业供销科长的吴孝怀,更懂得产供销一条龙的重要性。
所以,他跑到蚌埠周边养殖小龙虾的地方,直接从源头把控货源,用大水面养殖的清水虾,换下了沟渠里脏污且土腥味重的小龙虾。
1997年的“五一节”刚过,吴孝怀的虾摊出现在了蚂虾街。
灶火刚熊熊点燃,他又开始了新的计划。
当时蚌埠烧小龙虾的方法腥味大,而且传统的烧法太油腻,吴孝怀从南京请来了专业的厨师,开始改良小龙虾的做法。
他把这个全新口味的“啤酒虾”端上客人的餐桌时,也锚定了日后几十年小龙虾的基本做法,几乎所有的口味都要以啤酒烧制。
吴孝怀正在吆喝他的十三香油爆啤酒虾
小龙虾的做法开始百花齐放。
吴孝怀摆虾摊的做法在下岗职工的群体中也起到了示范效应,蚌埠的小龙虾餐饮也开始百花齐放。
在吴孝怀虾摊开业两个月之内,这条街一下开起了20多个卖小龙虾的地摊,“虾王”、“虾霸”、“虾圣”、“虾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石顺利、吴孝怀和另一位老板孙信亮,成了搅动蚌埠小龙虾界的“三巨头”。
各出奇招的经营和变化更新的烧虾技术,彻底拉开了“小龙虾江湖”在中国走红的大幕。
也就是在这一年,人们忘记了南山路的名字,这里成了蚌埠人口中的“蚂虾街”。
小龙虾发迹于蚌埠的蛛丝马迹,还有许多。
纪录片《虾街十年》记录了蚂虾街
1997年到2007年从辉煌到消失的故事
1988年,安徽省文史馆的郭学东,在《蚌埠市志》中写下了这座城市和小龙虾的文字,这也成了蚌埠蚂虾最早正式见诸史料的记载。
1998年,蚂虾街就成了整个安徽省最大的小龙虾消费市场和集散地。
2008年,一部描写蚌埠蚂虾街市井烟火的纪录片《虾街十年》,获得了当年“中国十大纪录片奖”和“最佳编导奖”。
从这部记录了1997-2007年蚂虾街的影像资料里,我们能够看到当年蚌埠小龙虾的繁荣。
去蚂虾街吃小龙虾喝啤酒,除了让蚌埠本地人欲罢不能,还吸引了周边城市的人专程而来。
来自合肥、南京甚至上海的食客,开车或坐车专程而来,流连在蚂虾街最辉煌热闹的年代。
鼎盛时期的蚂虾街,短短百十米的路边,挤满了20多家经营小龙虾的商户。
最鼎盛的时期,加上其他小吃摊
蚂虾街上聚集了70多家商铺
在4-9月吃小龙虾的季节,蚂虾街每天的客流达到了三四万人。
而在更早的1993年,石顺利加工的包装小龙虾,就已经卖到了东北、北京等地,一年能卖20吨左右,蚌埠成了全国小龙虾美食的策源地。
蚌埠人把小龙虾玩得风生水起之时,邻省的江苏盱眙,小龙虾还是仅次于老鼠的第二大公害。
盱眙把自己出产的小龙虾送到蚌埠销售,看到蚂虾街生意火爆得一塌糊涂后,由县长带队来“考察”学习。
对其他地方来学习的竞争者,蚌埠的态度就如当年石顺利对吴孝怀一样。
蚂虾街的生意如日中天,似乎无人可以撼动,“吃虾第一城”并不介意其他地方也加入进来。
再精彩的故事,都会有终章。
蚂虾街也是一样。
2007年,辉煌了10年的蚂虾街成为了一段往事。
就像淮河的流水一样,小龙虾的故事,换了种方式在继续上演。
只是这次的主角,不再是蚌埠。
龙虾经济带来的流量和效益
让很多地方都在抢“发源地”的名号,蚌埠却很低调
2001年,在去蚌埠“偷师学艺”的第二年,盱眙县就举办了第一届“龙虾节”。
当时还是贫困县的盱眙,大手笔请来了程前、王小丫主持,又邀来杨洪基、林依轮、马季等明星表演,还搞起了“千人龙虾宴”,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盱眙和小龙虾组CP。
到现在已经办了22届的盱眙龙虾节,早已经让盱眙和小龙虾成了一个公认的词组,也让盱眙小龙虾以306.5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多年稳坐全国水产类榜首。
在盱眙办第一届龙虾节的时候,千里之外的北京,簋街正在第二次改造。
这场大拆大建的改造,持续到了2002年的夏天。
簋街的生意在停滞一年多后,已经元气大伤,怎么办?
尽管现在提起簋街,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麻小,但是簋街从上世纪90年代兴起,直到2002年第二次开街之前,小龙虾还没成为爆款美食。
也许是受到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蚂虾街影响,也许是看到了盱眙的龙虾节噱头十足,簋街也在重新开街时,办了自己的首届“麻辣小龙虾节”。
北京簋街的小龙虾馆
从这时起,麻辣小龙虾在这里成了气候,以至于到了在簋街开饭店,如果菜单上没有小龙虾,生意恐怕都难做下去的地步。
2017年簋街第三次开街,有家新开的饭店不信邪,结果客人进来就问“有没有麻小”。
一听店里不卖,客人扭头就走。
老板没办法,只能在菜单里加上小龙虾。
1998年,蚌埠蚂虾街正在上演“虾王争霸”的时候,在湖北潜江,小龙虾才卖2毛钱一斤,是上不得台面的食物。
江汉油田一家小餐馆的老板李代军,用自家招牌菜油焖仔鸡的做法,尝试着做出了“油焖大虾”。
直到2003年,发端于潜江的小龙虾的另一种做法,借着在全国逐渐兴起的小龙虾风潮,从潜江走到了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省。
湖北潜江后来居上
小龙虾也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长沙、合肥、成都、南京、重庆……被蚂虾街带火的小龙虾,在二十多年间,成了席卷全国的“国民美食”。
卖小龙虾的长沙文和友,一天有7600多桌等着就餐的排号,罗永浩第一次在抖音带货直播,卖得最多的也是小龙虾,一场直播卖了17万多份。
从2015年起,小龙虾就一直在中国餐饮单品第一的位置上,毫无悬念地到今天。
2016年,内地除了青海和西藏,小龙虾的版图几乎覆盖全国,行业的体量也越来越大。
到了2021年,全国的小龙虾产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4221.95亿元,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的产值3030亿元,占了整个产业近72%的规模。
如火如荼的小龙虾,从市井草莽的小吃,到几千亿规模的网红美食,能量大到甚至能带火一个城市,这一切都只用了短短的几十年。
小龙虾最早的发端地蚌埠,却遗憾地缺席了小龙虾迅速崛起的这十几年黄金期。
虽然蚌埠比起其他靠小龙虾成了网红的城市,显得有些落寞,但在“小龙虾江湖”中,他从未离场。
让更多人再次认识蚌埠小龙虾的火种,依旧在珠城人的眼中闪亮。
44年过去,如今的蚌埠,对小龙虾热情不减
20多年前,盱眙的小龙虾卖到蚌埠。
现在,这情形刚好相反。
蚌埠市五河沱湖养殖的小龙虾,被拉到盱眙,在湖水里“洗个澡”,就被冠以盱眙小龙虾的名号卖给游客。
这多少有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味道,不过也恰恰说明了,蚌埠养殖小龙虾的品质是一流的。
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安徽一直都是小龙虾养殖大省,产量常年排全国第二。
中国小龙虾养殖产量排行 制图/伍攀
2021年的数据显示,湖北、安徽、湖南、江苏和江西5个省的产量占了全国的91.55%,安徽是仅次于湖北的产量第二大省。
在全国养殖产量超2万吨的县(市、区)中,湖北有12个,安徽排第二,也有9个县。
拿蚌埠市五河县来说,因为淮、浍、漴、潼、沱五水在这里汇聚,所以得名五河。
五河县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气候也适宜小龙虾生长。
在养殖模式上,五河县采用的是稻田养殖。
稻田里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捕虾作业 摄影/甲丁
一季小龙虾,一季水稻,通过建立稻-虾生态循环系统,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农药和肥料的使用分别减少了超过一半和三分之一以上。
既实现了稳粮增产、提质增效,又确保生态友好、质量安全。
此外,五河县养殖小龙虾主要投喂冰鲜鱼等动物性饵料,配合饲料比例较小。
良好的自然禀赋,科学的养殖方法,让这里的龙虾个大饱满,肉质细嫩。
也是因为品质好,五河县每年养殖的小龙虾,有三分之二都被送到上海、南京等地,成了大城市餐桌上的“高档货”。
五河县沱湖乡虾稻共作养殖的小龙虾
肉质好又干净 摄影/李向前
如果说坐落在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是“天时”的话,那蚌埠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交通便利汇聚南北,就是他的“地利”了。
在蚂虾街还热闹非凡的时代,在蚌埠火车站的月台上,烧好的小龙虾就装在塑料袋里,被卖给南来北往的旅客。
小龙虾成了京沪线上,与符离集烧鸡等美食相媲美的初代“网红”。
早在1912年津浦铁路(现在的京沪线)开通之时,蚌埠就是这条铁路线上重要的一站。
即便是现在的京沪高铁时代,蚌埠仍然是七大中心枢纽站之一,高铁的通达度排在安徽全省第二。
153个城市坐高铁能直达蚌埠,在全国296个开通高铁的城市中排第14位,超过杭州、广州等多个省会城市和沈阳、厦门、青岛这些一线旅游城市。
蚌埠高铁能直达153个城市
通达率排全国第14名 制图/伍攀
两小时高铁圈覆盖济南、上海、南京,不仅能方便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吃货之旅,也让蚌埠的饮食口味兼容南北。
蚌埠人最早推出最古早、最经典的小龙虾,叫卤水小龙虾,用鲜鸡汤烹煮后捞出,蘸上姜醋汁儿食用,味道咸鲜,口感Q弹爽利。
在那年那月,卤水小龙虾满足着蚌埠人的味蕾。
后来蚌埠人推陈出新,不断改良小龙虾的做法。
从红烧到油爆,再到麻辣、蒜蓉、冰镇、十三香,小龙虾硬是被做出了几十种口味,以飨南北食客。
如今,最受大众蚌埠人欢迎的红烧小龙虾,已经是代表蚌埠味道的“安徽招牌菜”,也是让李荣浩不停安利给明星们的家乡味道。
十多年前,虾王争霸比拼的“吃虾就是吃味道”理念,一直延续至今。
蚌埠各家小龙虾馆,一边传承着自己的烧虾秘方,一边吸收着全国各大流派的调味精髓。
中国第一个“吃虾之城”的故事,其实一直都在继续,因为在蚌埠,人们对小龙虾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
不管是浓缩蚌埠老城风貌、红烧大虾入选国家地标美食的“阿财老铺”,还是当年蚂虾街三巨头之一的孙信亮去年重新开起的“阿亮龙虾土菜馆”,抑或是土锅街、张公山美食城、华夏第一街区等各个美食街,甚至街边的餐饮店,都能看到蚌埠小龙虾的身影。
十几年来,蚌埠人重塑昔日小龙虾辉煌的决心,从没有改变。
这个坐落于淮河岸边的美食之城,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欢迎八方来客。
与其向往 不如出发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原标题:《谁是中国的“小龙虾第一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