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艺术:让人成为人》:人文学成为自我发现之旅的起点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23-05-18 09:2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人文学何益?

陷入被紧迫又无意义的琐碎事件塞满的生活的泥淖中,文学和艺术正成为一种奢侈品,我们似乎需要再使劲儿拧一把时间的海绵,才能为进入这种精神的享受腾出一些余裕。

而或者,人文与艺术与我们相去未远,《庄子》中认为,道在蝼蚁,道在稊稗,触目可及的一切都可能感召着我们的心灵,引领着我超脱于眼前的、具形的所有束缚而进入心无挂碍的纯然的思索中。

《艺术:让人成为人》对生活中偶然闪现的这些时刻描述得更为具象:“令人眼花缭乱的科技进步既令人惊叹又使人迷失,在时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人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难所、一个可以停泊的安静港湾,或者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人文学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最新出版的《艺术:让人成为人》已经是此书的第11版,它简明而准确,甚至在每一章都附有“学习目标”与“回顾”,希望读者能在仔细的阅读和反思中更好地掌握作者们想要传达的理念。

最新版《艺术:让人成为人》书封。

人文学这一概念所涵盖的内容极为庞杂,作者条分缕析,先是介绍了人文学研究的基础,如“人文学”的相关定义,并重点强调批判性思考和人文学研究的基础——神话;之后对人文学基本学科,包括文学、艺术、音乐、戏剧、音乐剧和舞蹈以及电影和电视进行探讨。书中也另有七章探讨了历史上引人深思的各种哲学主题,包括信仰、幸福、自然、死亡、道德、自由和爱。

《艺术:让人成为人》以扼要的文字追根溯源我们习焉不察的或者是从没有细细去深究其意涵的概念在其诞生之初的原始语境的意义、流变,让长期只是对此一知半解的读者能够明晰地看到人文学是怎样发生和怎样起作用的。

另外,比起一味地抬高文艺与知识的价值,《艺术:让人成为人》更以极大的耐心旁征博引各种案例去帮助读者打开思维的局限,甚至热切地给出门径,牵引着读者循着指引自我训练,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更清楚地对自己当下的所思所想进行拆解与分析。

关于“人文学”

人文学的定义已不像过去那样简单。

“人文学”一词来源于“人文主义”,过去仅仅指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伟大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思想的研究。文艺复兴是一场始于14世纪并席卷整个西欧的伟大的艺术、政治变革,这一时期的学者认为,只有通过研究古典艺术、文学和哲学,人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时至今日,人文学远不仅是文学、哲学、历史这一传统的“老三样”,更不仅仅是书面意义上的文本写作和文本阅读,而包括以其他材料(非语言材料)为媒介的其他再现形式,读者也不仅仅是埋头于书案、心无旁骛地拆解词与物的读者了。

按照《艺术:让人成为人》的界定,人文学科包括文学、艺术、音乐、戏剧、音乐舞台剧、电影和电视,其中艺术类又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摄影和数字艺术。这些学科所涉及的人文主题包括宗教、道德、幸福、爱、生死、自然和自由。当然,这些仍然是分类学意义上的学科分类和主题归纳。

真正的人文学定义当源自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这场政治与文化活动始于但丁和彼特拉克,终于弥尔顿,其“复兴”的终极体现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提倡和传播,彼时的学者呼吁从对神的专注转向对世界和人自身的关注,呼吁将注意力从中世纪对死亡的偏执移向快乐的尘世生活和美好的现实世界,这当是人文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追溯文艺复兴时期对于“人文主义”的主张:

在文学上,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是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他们坚持认为,教育应该不仅包括学问和认识事物,也包括学会如何交流,如何将知识用于公共福利。因此,教育的重点应该是修辞和道德哲学、智慧和雄辩的说服力的结合。

在艺术上,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是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前者运用复杂的哲学和宗教主题,以新柏拉图主义关于光明与黑暗的象征,通过讲述创世、堕落和挪亚的故事,表达基督教思想与古典思想的和解,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智慧。后者不仅以镜像反映事物,还通过观察和思考表现自然之美,创造出《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和《蒙娜丽莎》等世界艺术珍品。

在政治思想上,以马基雅维利的《君论》和卡斯蒂格利昂的《臣论》为代表。前者强调君主要正直,要有雄辩的口才,并为了正直而老谋深算。后者把文艺复兴的理想定义为“普遍的人”——人应该擅长艺术和科学,熟悉军旅生活和骑马,健康英俊,能歌善舞,精熟古诗,会谈情说爱。文艺复兴的人必须怀有一种无忧无虑的与世无争的心态,这被称做“随意”。

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陈永国在最近举办的一场讲座中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精髓即在于对个体的人的创造能力的高扬、对人的独立自塑精神的赞誉,以及对人类工作之道德意义的肯定,最终,使人具有神性。

陈永国

“欣赏的法则”

而人终归不是神,但是,人可以通过学习、阅读与思考,通过创造,而成为真正的人,这是《艺术:让人成为人》所传达的宗旨。

在“人文学和批判性思考”一章中,作者详细地提出了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路径”:

·不要着急下结论。不要一下子就说出“我喜欢它”或者“我讨厌它”。

·了解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发现细节,客观地描述它们。

·思考语境。作品是什么时候创作的?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作品的创作——是作者的生活还是整个世界?

·挖掘思想。作者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作品除了审美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意义?

·思考技巧。作者是如何熟练地运用现有技巧的——文学作品中的图像和语言、

绘画作品中的颜色和形状等。

·思考形式。作品可以被归于何种形式范畴?如果可以被归入某种体裁类型,那它又是怎样体现体裁规则的?——或者它故意打破这些规则,震惊观众、读者或者听众?

这样的像是布置课堂作业般的指导,是对于一切文艺作品的“欣赏的法则”,更是作者对这个越发粗暴的、动辄贴一个冷酷的标签即将一个人、一件事永远地置于自己的“蜡像博物馆”的行为的应对方案。

《艺术:让人成为人》的作者理查德·加纳罗希望每一个接受人文学训练的人都成一个“普遍的人”、完整的人、无限的人,而不是一个偏执的、粗暴的、专横的、幼稚的人。

讲故事的人造就了现在的我们

人文学科包括文学、艺术、音乐、戏剧、音乐舞台剧、电影和电视。以文学为例,《艺术:让人成为人》的作者谈及:“伟大的文学作品能让我们去感受、去思考,进而去改变”。

根据《罗摩衍那》的描写,作者在亲眼目睹一只鸟被无辜杀死之时,恻隐之心萌发,诗歌便被发明出来;而哥伦比亚小说家马尔克斯则说,自约拿在鲸鱼肚里呆了三天三夜之时,小说便诞生了。这无疑从起源上严格区分了诗歌与小说的不同:前者触景生情,伤感悲情油然而生,诗歌的自发性也便由此界定;后者远离现实,叙事超验性强,寓意深远,小说的虚构性也便由此界定。

讲故事的人以讲述事件为己任,且总能幸存,远比他人长寿。事实上,正是讲故事的人造就了现在的我们,这就是阅读的意义与人文学的意义。

而阅读不仅有感官上视觉的阅读,还有听觉的阅读;不仅有时间中历时的阅读,还有共时的阅读;不仅有空间中平面的阅读,还有立体的阅读,一种纵横捭阖的阅读。

陈永国谈道,当我们选择一个文本和与其相关的一个主题深入阅读的时候,我们当然不会停留在文本的表层,而要深入到文本的过去和未来,进而理解当前的现在;我们必须在文本的周围盘旋,以便从四面八方看到文本的全貌。我们要在时间中延续文本的生命,也要在空间中扩大文本的蔓延。

“于是,我们在吉尔伽美什这位远古英雄身上看到了人对永生的渴求,以及为着这永生而对死亡或永恒的冒犯,也就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这挑战在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那里以新的形式出现。由于人类已知知识无法满足他的渴求,浮士德便对超自然的魔法发生了兴趣,力图用魔法打破人类认识的极限,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或许,我们还可以从文学文本进入音乐的旋律,在瓦格纳的《浮士德序曲》、柏辽兹的《浮士德的天谴》、舒曼的《浮士德场景》、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古诺的歌剧《浮士德》和意大利作曲家博伊托的歌剧《梅菲斯托菲勒斯》中听到同一个浮士德的不同化身。”陈永国谈道。

回应着“让人成为人”这一主题,作者理查德·加纳罗写道:“人不仅仅是一个性别、一个年龄、一个地址和一份职业这么简单,每个人都有思想——表达或未曾表达的,都会被触动,都需要笑或者哭,都会期待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人文学为我们提供了可以激发想象的故事、可以启迪心智的思想、可以带来热情的音乐,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创作和思想中的智慧。学习人文学能使我们把目光转向内心,察觉到那些被隐藏起来、等待释放的创造冲动。丰富的人文学知识会帮助我们面对真实的自我。本书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向大家展示,人文学研究究竟如何成为人们自我发现之旅的起点。”

    责任编辑:梁佳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