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没有标准答案,孩子们却终生受益:头脑奥林匹克迎来首批顾问专家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峥嵘曾是1989年第二届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的参赛者(前排右二穿红衣者)。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供图
“1989年,我作为一名高中生,参加了第二届的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活动。我们当年的题目是要用一颗斯诺克里的桌球,完成13项任务。这其中包括腾跃一个巨大的空间、过‘一条河’、将它运上一栋建筑物等等。而解题的同时,还要展现一段精彩的表演。你们看,照片上那个穿着舞狮服的年轻人就是我。”
在5月14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顾问专家委员会成立暨“激发科学兴趣、培育创新动力”主题研讨会上,一张老照片勾起了与会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峥嵘教授满满的回忆。
张峥嵘曾是1989年第二届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的参赛者,如今受聘成为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顾问专家。
在当天的成立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受聘为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名誉会长,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顾问专家委员会主任则由曾任头脑奥林匹克教练、现任上海科技馆馆长的倪闽景担任。
当天,与张峥嵘一起受聘为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顾问专家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褚君浩,原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原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苏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向世清,上海老年大学校长李宣海,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高德毅,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总裁、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董事长郑军奇,澎湃新闻副总编辑孙鉴等。
头脑奥林匹克活动扎根中国36年
头脑奥林匹克(OM)是一项国际性的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活动。1976年它在美国创立,并很快成为一项吸引世界各地数百万参赛者的活动。1987年,它的创始人米克卢斯教授来上海参加学术活动,把它介绍给了中国。1988年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届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当时的参赛队只有20多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2019年,也就是新冠疫情前一年,全国的参赛队已经超过650支,包括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新疆、西藏等19个省市自治区都有队伍参加,数百万人曾参与过这项活动。而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在中国开展的30多年间,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截至2022年,中国共在头脑奥林匹克世界决赛中获得世界冠军75个、世界亚军58个、世界季军49个。
据中国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创始人、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执行主席陈伟新介绍,从1988年开始,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在中国已经举办了36年。累计有数以百万计的学生参与过这项活动,并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从幼儿园到小学生中学生,甚至大学生,都可以参与这项活动。头脑奥林匹克的题目没有固定答案,每支参赛队伍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解题方法。陈伟新说,“在解题时,孩子们能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运用到解题实践中,并获得很多乐趣,而这种创造性实践能让他们终生受益。”
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在中国的开展并不仅仅满足于参与一项竞赛,而是在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不断进行着本土化的实践与探索。从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为发端,还衍生出以不同参赛对象和主题为特点的“万人大挑战”、“亲子擂台赛”、“编程一小时”等活动,它们贯穿于一年中的各个时段;每一年的几乎任何一个时段,孩子们都可以参与到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中。
“如今的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已经在全国发展了129所特色学校。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练都是头脑奥林匹克的一面旗帜。”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会长仲立新告诉澎湃科技记者,在刚刚过去的4月,2023年头脑奥林匹克教师工作坊活动在云南昆明举行。87位来自全国各地热爱头脑奥林匹克的教师汇聚在昆明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官渡实验学校,一同探讨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的教学与参赛经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受聘为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名誉会长。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供图
扩大影响,提高地位
“如果年轻人不是在机场追星,而是在探寻创新精神,在头脑奥林匹克的舞台上分享创意,我会从心里感到骄傲。”在当天的研讨会现场,刚受聘为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名誉会长的林忠钦院士的一番话,引发了会场所有人的思考。林院士认为,虽然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已经在国内颇具影响力,但是可以用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这项有意义的活动走进更多人之中。“比如借鉴类似《中国诗词大会》之于古诗文学习普及一般的平台,就能令更多人通过大众媒介了解科技创新的魅力。”此外,林院士还以教育科研工作者、诺贝尔奖获得者弗朗克·维尔切克在青少年时代身着礼服参与科技大赛颁奖,收获了一份别样自豪的经历为例,建议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在举办的过程中创造更多的仪式感,“这会让孩子记忆深刻,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影响。”
“心怀科技梦想,树立创新志向。”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苏明将这句寄语送给了走在新征程上的头脑奥林匹克活动。苏明认为,三十多年来,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之所以取得如此多的优异成绩和丰硕的育人成果,竞赛本身固然是检验的一个标准,但更大的影响力其实应该在场外产生。在他看来,塑造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不仅是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的核心,也是当下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魂”,甚至比获奖本身更重要。
在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会长仲立新看来,头脑奥林匹克的参赛对象从幼儿园小朋友一直覆盖到大学生,而题目没有固定答案,支持学生白日做梦、异想天开、各抒己见,为的就是让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发现创新和团队合作的乐趣,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他们心中埋下创新的种子大有裨益。
而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不仅在赛题上要有创新,其在中国的发展也需要创新,本土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就是未来至关重要的一步。仲立新表示,对近年来活动的赛事形式、组织方式、题目建设上的不断创新与拓展,以及越来越多学生和家庭参与其中,感到欣慰。“这也更坚定了我们对头脑奥林匹克活动走出中国式创新道路的决心。”
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顾问专家委员会成立暨“激发科学兴趣、培育创新动力”主题研讨会由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主办。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