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徐嘉:《特级英雄黄继光》:以细节取胜的小成本战争电影

2023-05-16 19: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特级英雄黄继光》:以细节取胜的小成本战争电影

徐嘉

电影海报(图片来自互联网)

《特级英雄黄继光》是2022年10月1日上线的一部网络电影,作为一部投资不足千万的低成本电影,却敢于选择“十一黄金档”在各大平台上映,而且广受好评、热度持续不减,主创团队对其作品的用心为大众带来了堪称2022年最值得一看的国产战争电影。

影片的选题聚焦于朝鲜战场中“黄继光堵枪眼”这一英雄事迹,而同样取材于抗美援朝战场中的《长津湖》、《狙击手》、《金刚川》等电影在院线上映后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在这样一个战争片的红海市场中,《特级英雄黄继光》却仅凭千万级别的拍摄成本,从一众“大制作”的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庆档的一匹黑马。《特级英雄黄继光》在创作上极力还原历史真相,从叙述、人物、情节、服饰、道具、语言等多方面对历史进行了较高程度的还原,并充分考虑到过去同类电影没有发掘的细节,打造出抗美援朝背景下主旋律电影的又一佳作。

主旋律电影及叙事美学

《特级英雄黄继光》作为国庆档上映的主旋律电影,挖掘主旋律电影下所展现的思想之美,研究主旋律的电影叙事,挖掘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美学至关重要。因此抓住叙事美学,用叙事的方式去诠释电影所传达的内容,从命题、内涵、选材等角度进行充分展开。

从命题上,“特级英雄”一词别具美学价值,尤其是在这个充满喧嚣的年代,似乎在提到“英雄”时,人们总会下意识的想到漫威电影中的“超级英雄”,或是动作电影中的“孤单英雄”,这也导致在当下的语境中,“特级英雄”的称谓变得十分陌生。但“特级英雄”实际上是部队中的最高荣誉称号,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赴朝鲜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里也仅有黄继光和杨根思两人人获得了“特级英雄”的荣衔。用这样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词语作为影片的名字,既是对于历史的全貌的还原,也是对英雄的崇高敬意,共同打造出一部真正符合大众期待、引导大众思考、引发大众共鸣的主旋律影片。

在内涵上,虽然人们熟知作为“英雄”黄继光堵枪眼的故事,但却不了解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黄继光真实的模样。影片从真实的史料出发,努力为观众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黄继光,他不再是课本上反复提到的一个英雄名字,他只是一个身材瘦小又跑得快的大男孩,他也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会害怕也会犹豫。但不可质疑的是,他是一个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真正的战士,是那个不平凡的时代中涌现出的无数英雄的代表。《特级英雄黄继光》利用叙事将个人英雄的主旋律扩展至全体人民,深化叙事内涵,点明历史由人民创造,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英雄,同时也将民族复兴的理念的理念表达的淋漓尽致,在观影者心中树立起巍峨的家国形象。

电影海报(图片来自互联网)

在选题上,“黄继光堵枪眼”这一题材,既是一个强有力的吸引,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英雄故事,如何在还原历史的同时拍摄出新意拍出特色,是影片能否真正致敬英雄、彰显主旋律、赢得大众口碑的核心问题。《特级英雄黄继光》全片时长约90分钟,但真正涉及“堵枪眼”的高潮剧情仅有十余分钟,其他长达八十分钟的篇幅,皆是在对黄继光入伍以来的成长经历进行刻画。正是这过程中家人在情感上的支持、政委在思想上的引领、部队在能力上的提升、战场在环境中的淬炼,才让一个满怀报国热情的川娃子成长为一名志愿军英雄。讲英雄故事,但不可局限于英雄故事,更要讲好英雄本身,《特级英雄黄继光》正是这样一步优秀的电影,将一个有血有肉的黄继光呈现在每一个观众的眼前,让主旋律不再是一个神化英雄的教化工具,而是发生在身边普通人身上的动人故事。

视觉化细节元素的呈现

作为主旋律的叙事电影,要充分将故事中的细节转化为可见的视觉化细节而非单纯依靠语言去传达,要通过镜头呈现给观众。视觉化细节通常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指对人物情绪的刻画和细部动作的描绘,另一方面是指对物件细节的运用和处理,借助物品辅助情节的建构,呈现片中人物的情感等。

正如本片导演周润泽发文“不是为了教育某人,也不是为了糊弄某人,这是一部诚实的电影”。《特级英雄黄继光》就是这样一部基于史实,以极致细腻和求真的态度创作还原的战争历史电影。因此,电影利用视觉化细节元素推动叙事,制造戏剧的冲突和高潮,体现电影作品主题中独具匠心的艺术,极大增强视觉冲突和观感体验。细节只有足够真实才能准确地表现人物性格,串联影片故事,营造特定情境,一方面体现了影片对战争史实、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的掌控能力,另一方面,灵活、准确地运用视觉化的细节元素也能给影片带来别样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体验。

在影片的服化道方面,主创团队极力还原影片道具,根据战争史料记载挖山塑造真实战场,严格要求美军军装颜色为准确的OD7绿,使用的道具枪是型号对的古董真枪,甚至还原了波波沙和50式冲锋枪的卡壳问题。低成本但并非低质量,用心去发掘历史、还原历史、再现历史。

在军事战争常识上,剧组也下足了功夫,一改网大战争片的“神剧”风格,也并非“特效拉满”的大制作。虽然也存在着因为经费不足在声光电效果、爆炸效果上的缺陷,但并不影响其他部分的精彩。例如强调躲炮弹时不能身体贴地,以防止炮弹震伤的军事常识,特有的开餐冲锋暗号,以及让军事迷十分兴奋的,整部影片中贯穿着志愿军的战术特点。历史上志愿军由于,因此大量应用三三制战术,即将九人分成三个作战小组,每小组三人,每次由两个小组提供火力掩护,一个小组快速前进,通过分散化的布局提高步兵的战斗力和生存率。这一战术在影片中,则以三人形成的战斗小组展示,影片中无论是前期的训练还是实战中的行进,都为三人的前后掩护交叉前进,两人前后警戒掩护,一人快速前进,成为三三制战术的教科书般的演示,也彰显了志愿军战士高超的战斗素养和战斗水平,也在某种程度上解答了“为什么我们的小米加步枪可以战胜敌人的飞机和大炮”,既有勇猛与信念,又有战术和策略,而非仅有一腔热血。

电影海报(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片的另一大特点是还原了黄继光通讯员的身份。虽然黄继光被外号为“八大员”:能打仗的战斗员,能做饭的炊事员,能治伤的卫生员,能抬伤员的担架员,能送弹药的运输员,能修电话的话务员,同时还是宣传员和通讯员。黄继光是战斗英雄,但他本身并不是一名战斗员,他的本职身份是一名通信员,所以《特级英雄黄继光》在影片中着墨于通讯兵的训练,为观众展现了不同于印象中军人的一面,他们练习接线练习爬杆,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战斗中,但却是战场上至关重要的一环。正如影片中黄继光一直希望能前往战斗前线,但在连队战友牺牲了很多后仍旧没有被派上战场,而是在前往电话线路维修的路上被迫加入了战斗,这一情节的设置也更能展现出我军士兵专业能力强又骁勇善战的特点,也还原了史实。

人物形象的解构与塑造

影片的情节决定了一部影片的节奏和观感,故事之中除主角外的其他人物的刻画,也是推进情节发展、烘托影片氛围的重要部分。作为主旋律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其结构与塑造必须依托于特有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并通过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合力发挥作用。

对于本部影片的绝对主角黄继光,影片对其进行充分的结构,将其人性和神性的部分分离,利用丰富充实的镜头语言将黄继光的每一处细节都刻画地极为生动,加深其真实性,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尤其是他在参军入伍时因为身材瘦小而被拒,但凭借着“怕的是美国鬼子来了我们世世代代又要挨饿受冻”的家国情怀打动了征兵人员,也打动了每一个观众;而在战场的炮火中黄继光也逐渐形成了“不书英雄榜,便涂烈士碑”的豪情壮志,誓要为党和国家牺牲一切,这一思想的成熟与转变,深刻展现出普通人黄继光蜕变为一名出色的战士的心路历程,也为英雄黄继光增加了一抹额外的光辉。

除黄继光外,影片中关于黄继光母亲的塑造也不可谓不传神,母亲这一角色在剧中出现次数不多,但却起着将整体故事推向高潮的重要作用,为战争为主体的电影蒙上了一层亲情的温柔,让观众在经历枪林弹雨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后来不及反应,便被这家的温情所深深触动。影片将黄继光与母亲的往来信件尽量可能使用,更合理地融入到影片的故事中。无论是在影片开头黄继光托战友反复斟酌后写给母亲的家信,还是影片中段插叙母亲送别黄继光参军时的不舍与光荣,抑或是结尾处堪称点睛之笔的魂归故乡都通过母亲这一角色,将黄继光与整个故事塑造的更加丰满,更让观影者可以感受到一个伟大的时代并非源于某几个伟大的人,而是亿万万平凡但又伟大的普通人,是人民创造了历史,是一个个母亲将他们的孩子送上了战场,是牺牲的一个个因战火破碎的家庭,才让我们取得这伟大的胜利。当得知黄继光可以参军入伍奔赴朝鲜战场,母亲的眸中写满了不舍与犹豫,那是她一手抚养长大,寄托了自己一辈子期待的儿子,但万般不舍最后在母亲的口中只化为一句“参军光荣,参军光荣”。因为黄母也深深的明白,黄继光不仅是自己的儿子也是人民的儿子,在国家为难之际需要人挺身而出,黄继光是英雄,他的母亲何尝不是英雄?自己受的苦已经习惯了,但怕的是美国鬼子来了,我们的世世代代又要挨饿受冻,因此这既是一个英雄的牺牲,也是一个英雄母亲的牺牲。而在黄继光堵枪眼而阵亡后,魂归故里再度与母亲重逢,母亲唯一问的是“我的儿啊,疼不疼”,这个时候的母亲是如此脆弱无助,她是英雄母亲,但她首先是一个个普通的母亲,她所关心的不是儿子取得了多大的荣誉,而且他身上中的枪疼不疼。这一瞬间,英雄的神性和普通人的人性紧密交织,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更是一个英雄的母亲,将影片的内容超越出传统的“黄继光堵枪眼”,也将影片的主旨进一步延展升华。

电影海报(图片来自互联网)

还有一个令人惊喜的部分就是对于“教导员”的刻画,让人民军队的形象和特质跃然纸上。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必须听党话跟党走,因此将党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杆子是我军能够始终保持纪律性、纯洁性、战斗力、与人民紧密联系的重要武器。所以在中国的军队中,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指导员对于军队士兵思想政治方面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与其他国家战争片的显著区别。而在《特级英雄黄继光》中,不仅出现了“教导员”这一角色,还详细描述了教导员是如何一次次通过教育改变黄继光的过去朴素的思想认识,让黄继光成长为一名思想和政治过硬的共产主义战士。这里面既有言语上的说教,也有以身作则的引导,志愿军中的党政干部用自己的光芒点亮着更多普通的士兵,凝聚全军思想。同样的,教导员也深受战士们的尊敬,黄继光两人在遇到教导员后再次前进完成任务时便请求教导员“请您指挥我们”,便深刻反映出我军我党中战斗人员和政治工作人员深切的友谊和可靠的战斗关系,而正是这一场景内容的刻画,让整部电影虽然没有任何一句直接提到爱国,但处处都透露出这主旋律。

情节配比和转换衔接

根据情节的不同层次,影片往往也可以划分成为不同的阶段,良好的观感体验不仅与人物、场景、情节等方面,整体上的调节、比重、转换和衔接也一样重要。尤其是如何平衡铺垫和故事主体的比重,如何做好两者间的转换衔接往往关乎到观影者能否完全沉浸其中。

《特级英雄黄继光》对影片的处理侧重于前期的铺垫,虽然本文前半部分的分析都在说明强调《特级英雄黄继光》将“黄继光”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但不可避免的,由于篇幅的限制,影片对“黄继光堵枪眼”这一事件的直接描写,也即最重要的高潮部分比重较低,情绪和烘托并没有想象中到位,显得过于仓促,反而是通过魂归故乡这一本应是尾声的部分,将情绪推向了最高。

此外,影片的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情节间的转换衔接不够流畅,影片细节较多但也较为细碎,某种程度上,制作团队在细节上的还原,导致很多场景的出现过于刻意,为了展示细节和增加细节,过多对于细节的关注也导致了影片整体不够连贯,需要额外大量文字的解释说明,同时镜头语言的张力也有待提高,很多场景转化过于僵硬。

电影海报(图片来自互联网)

综上所述,《特级英雄黄继光》作为典型的主旋律电影,打造出小成本战争电影的新高度,对于中国未来网络电影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特级英雄黄继光》以赞颂英雄为讴歌主题,以成长故事为叙事基础,塑造了真实而亲切的人物形象,描绘了残酷而危险的抗美援朝战场实况,但又刻画了坚韧不屈的精神信仰。即使在情节比重和衔接转换方面尚有较多不足的地方,但影片凭借着极高的还原度和细节把握,收获了良好的口碑,不仅准确地刻画了英雄形象,更塑造出志愿军战士的英雄群像,中国人民的英雄群像,引发了观者的强烈共鸣。

(本文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与文化批评》2022年度期末作业,获得“新青年电影夜航船2022年优秀影视评论”)

新青年电影夜航船

本期编辑 | 冯萱

原标题:《锐评 | 徐嘉:《特级英雄黄继光》:以细节取胜的小成本战争电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