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多地公共自行车退出,共享单车有序补齐跟上
免费的干不过收费的。近三年来,多地公共自行车陆续退出运行。与此同时,共享出行正在快速融入市民生活。共享经济蓝皮书——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共享单车、电单车正在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并逐渐成为市场主力军。以哈啰为例,据悉其包含哈啰单车、哈啰助力车及相关衍生场景综合业务已入驻超460座城市,覆盖全国超5亿用户。
同为市民短距离出行方式,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一退一进之间,是在科技驱动生活方式转变之下,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基于市场经验累积与产品创新更迭,新旧融合,逐渐形成未来城市交通发展一个重要变量。
在技术突破与低碳减排趋势之下,共享出行已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关注点与突破点。对于交通服务而言,“共享单车”已不新鲜,但其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的新生阶段。面对公共自行车的退场,共享单车的补齐跟上是一种转化,仍处于某个阶段。如何把握市场切换中的机会,寻找到新的成长路径,这事关共享出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多地公共自行车停运,最后一公里有承接
“公共自行车”主要由各地政府打造,基本实行“免押金”和“1小时内限时免费”,体现“共享”的理念。据央视2021年5月报道,粗略统计,全国一半以上的地级城市都拥有城市公共自行车。
当下,城市短途出行需求仍然旺盛,为什么这项便民出行项目加速退场?“最后一公里”出行服务谁来承接?
据《上观新闻》报道,上海宝山区公共自行车项目采取政府租赁设备、企业运营管理的模式,于2013年开始建设,2016年完成区域全覆盖,由上海永久自行车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运营。该项目已经发布了停运公告,确实将于2023年5月16日到期并终止。如今,上海仅剩个别区尚在运行公共自行车。同时,其他大多数城市的“公共自行车”项目也都快速退市。
4月15日0点起无锡公共自行车停止运营,无锡成为继扬州、淮安之后,江苏省内第三个宣告“公共自行车”终结的城市。此前,北京、广州、武汉、邯郸、厦门、桂林等城市的公共自行车陆续退出运行。
综合多地采访报道发现,市民普遍认为,公共自行车注册麻烦、停放地点受限制、车少故障多,进而导致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最大的麻烦就是靠桩还车,由于设备和系统的问题,有时不得不尝试不同的桩位才能停进去,甚至要换个地方还车。”
“相比来说,花钱的‘共享单车’扫码取车、随走随停,方便多了!”2015、2016年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地扩大投放,随着“哈啰单车”等商业平台的加入,市民整体对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频率也在下降。
对于城市居民而言,短距离骑行是个高频刚需,体验好,并且收费能接受的出行服务更贴合人们日常所需,也具有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一定规模的公共租赁自行车,其运维费用加上折旧,是一笔巨大的成本支出,仅靠政府“输血”的运营模式难以为继。
据了解,多地管理部门正在结合当地实际需求,推动传统行业与共享出行,以及共享出行自身普惠化与商业化的融合发展。
“新”事物的产生是一种更迭,而非新旧的对立。一个城市数万辆共享单车的投放需求被认为利好传统自行车供应链。上海永久等传统自行车生产工厂,都是共享单车平台的供应商。更重要的是,新的市场格局,将会激发传统企业去思考,如何在依然的庞大市场中,找准并扮演好新的角色。
共享单车补齐跟上,进退之间的角色转变
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一退一进之间,也是市场参与者角色的转变过程。精细化的城市治理需要政府部门和运营企业各司其职,发挥所长。
目前,上海大多数区域,管理部门的角色已从解决"最后一公里"公共服务的提供商转变为监管者。上海市交通委重视社会资源的吸取和运用,发挥好企业在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以共享低碳出行带动慢行交通的进阶发展。
据上海宝山区交通委介绍,公共自行车项目取消后,会鼓励和引导共享单车企业,在罗店、月浦和罗泾等原来投放量较少的地区增加投放,同时也会对共享单车进行综合整治。对此,哈啰与美团单车等平台均表示,他们已经在积极调研,后续会根据实际需求加密布点,尽快将车辆投放下去并且运维好,保障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
在提升慢行交通品质方面,共享单车正在从补充走向中心,通过科技赋能积极全面地融入到城市交通生态。从哈啰获悉,截至2022年底,哈啰在上海开通驾照分的共享单车用户已超过1500万。作为国内主要的绿色出行平台之一,哈啰不断探索用数字化的手段,为出行场景提供更加低碳高效的解决方案,其中包含“0530城市保障计划”、定点停车技术等。
哈啰推出的“0530城市保障计划”是指共享单车企业在接到监管部门的清运通知后,在5分钟内完成响应,30分钟内到达指定地点进行清运,并在60分钟内完成清运动作。该计划于2021年7月落地上海,截至2022年7月15日,哈啰单车上海业务团队在计划落地一周年之际,执行调度次数近10万次,累计调度车辆超200万辆,在上海慢行交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创造经济与社会双重价值
除了促进城市交通结构优化,共享单车等共享出行模式还带动了传统产业链升级,和大量人员就业,创造出经济与社会的双重价值。
《共享(电)单车平台人力资源组织现状和特点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共享单车的运营和维修等工作内容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岗位,如线下换电池、维修、调度等现场操作人员,以及线上平台建设、程序设计管理等技术人员。共享单车带动的运维岗位则成了灵活就业者的重要选择。
《工人日报》刊发的《共享电单车“守车人”成了“守夜人”》一文报道,2023年以来,云南共享电单车需求量环比和同比均实现持续增长。共享电单车供给需求从白天持续到夜里,正带动着大批农民工就业。“守车人”成了“守夜人”,他们骑着电三轮穿越大街小巷百余公里,依据车辆缺电、供给调度等情况及时进行相应处置。作为儿子、丈夫、家庭顶梁柱,他们更在乎这份“家附近的获得感”。
作为共享经济中四个超过千亿交易额的发展领域之一,共享出行为社会经济的绿色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22年中国网约车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两轮车共享带来的碳减排量约为169万吨。
除了承接日常职住通勤、接驳地铁公交的“最后一公里”出行,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还很好地保障了市民们节假日的旅游、休闲、消费的出行需求,增加了城市生活的幸福感与多样性,所有这些都符合慢行交通普惠、便利、高效、环保的特征。
整体市场稳定增长之下,如今共享出行行业走过爆发期,步入洗牌期,企业需要谋求寻找新的增长。《共享经济蓝皮书——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22~2023)》认为,普惠出行和差异化服务依然是共享出行的主要增长点,生态扩张依然是出行平台的主要发展方向。
而在共享单车行业领域深耕多年的哈啰,在参与推动慢行交通建设过程中,以出行为起点,逐渐向全方位生活服务平台转变,在增强城市“生态”活力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新的商业模式已经展现出明确的发展潜力,但整体而言还面临一系列挑战。相信能把握行业趋势,并与构建宜居绿色生态同行共赢的企业,会持续赢得市场与用户。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