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旧鞋新生”遇见“撒开脚丫”——低碳环保与社会公益融合的耐克样本

刘霁 叶鹂 韩林汐
2023-05-16 14:46
来源:澎湃新闻
公益湃 >
字号

“曾经的我是一个恬静、内敛的小女孩,一说话就脸红,更别提参加运动会打篮球了。”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郝雨菁这样说道,“但两位老师的出现改变了我的想法。”

2019年的夏天,耐克“撒开脚丫”项目走进山西沁源县王陶小学开展活动,郝雨菁被选为六一走秀节目中的一员。但由于内向的性格,郝雨菁根本不敢在人前迈步,“所幸当时耐克的两位老师(员工志愿者)耐心指导我如何大方地展现自己。在她们的鼓舞下,我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欣喜的是,这份鼓励一直源源不断地给予郝雨菁力量。2021年5月,她在县级田径运动会上代表学校参加了跳高、跳远比赛,同年9月入选了校篮球队,运动伴随着她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

时隔三年,在距离郝雨菁2000多公里的云南巍山县庙街镇古城小学,将有一批与她同龄的女孩们,在全国首个“撒开脚丫”主题环保运动场上肆意奔跑。

今年5月,耐克开创性地结合其“旧鞋新生”环保计划与“撒开脚丫”公益项目,这一联合行动提供了探索低碳环保与社会公益融合的耐克样本。耐克计划2030年前每年建造一个“撒开脚丫”主题环保运动场,激励更多女孩通过运动释放潜能。

可以看到,在践行可持续理念的征途中,耐克从自身业务优势出发,着眼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与细节之处,用心打磨体系化、品牌化、创新型的公益项目,推动实现商业目标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环保和公益是耐克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核,‘旧鞋新生’和‘撒开脚丫’都是耐克大力投入的长期项目。如何持续创新,激励更多人的参与、引导观念和行为的改变,从而让环保和公益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是耐克不断在探索的方向。”耐克大中华区体育公益负责人许琳表示,“此次联合行动正是这样一种突破,我们打造了一个方便公众参与的平台,让大家在举手做环保同时参与一个意义深远的公益计划。”

新生:延续一双鞋的生命旅程

一双废旧耐克球鞋的归宿是什么?扔了可惜,留着没用,是许多人面对“爱鞋”时的两难心理。当环保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当循环经济的风潮吹到鞋履行业,让“旧鞋”获得“新生”便逐渐成为当下的流行趋势。

一只旧鞋的新生总共需要几步?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只需要2步。首先,在支付宝搜索“耐克旧鞋新生”小程序;然后,点击“立即回收”,即可让自己的“爱鞋”开启一段可持续的新旅程。经过Nike Grind技术的拆解加工,回收后的废旧球鞋鞋底摇身一变,化为橡胶颗粒用于铺设运动场,“换个身份”助力开启新一轮的奔跑。

这,就是耐克的“旧鞋新生”环保计划,通过减少原生面料及橡胶消耗,从而减少碳排放。目前,耐克已经在各地修建了25个Nike Grind环保运动场,平均每个月就有一个全新环保运动场落成。

“说”可持续不如“做”可持续,2019年,耐克就推出以零碳排放和零废弃物为宗旨的“Move to Zero”计划,从设计、制造到运输的各个环节全面贯彻渗透“零碳排”和“零废弃”理念,“旧鞋新生”环保计划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需要坚持“长期主义”的事业。早在1992年,耐克就开创性地推出“Recycle A Shoe”(“旧鞋新生”)计划,从供应链中收集具有回收价值的剩余材料,经Nike Grind技术转化成创新的运动产品。2015年,Nike Grind计划正式落地中国。

为推动“Move to Zero”计划,鼓励更多消费者关注环保事业并亲身参与到资源循环的行动中来,2020年8月,耐克在大中华区发起首次面向全国消费者的“旧鞋新生”计划。2022年9月,耐克携手蚂蚁集团,在支付宝上线“耐克旧鞋新生”小程序。消费者通过小程序完成旧鞋回收,即可因循环利用所作出的低碳贡献,获得相应的蚂蚁森林“绿色能量”。这一合作充分发挥了两大平台成熟项目的影响力,让资源循环成为民众“可参与的绿色”。此外,耐克还积极扩大线下参与项目的门店规模,在全国多个高校入驻“旧鞋新生”服务站点,便利更多消费者加入行动。

从供应链到消费者,这份长达30余年的坚持,体现的是耐克对实现环保闭环的坚定决心,也是其对可循环理念的长久坚守。

在技术革新方面,耐克更是与同济大学展开合作,进一步革新Nike Grind回收技术以提高回收效率,从废旧运动鞋不同组分分离技术开发,废旧运动鞋闭环利用工艺开发,以及生命周期碳排测算与追溯体系构建三大方面进行提升。研究成果表明,从再生鞋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来看,与现有运动鞋相比,平均碳排放降低了62%。

当前,循环经济已然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协同作用”。可见,耐克“旧鞋新生”计划正是以实际行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品牌日常行动的重要体现。

赋能:让更多女孩奔跑起来

“女孩是精致的”“运动不是女生的菜”“经常跑步跑得腿都粗了”……现实中,许多传统的思维误区是限制女孩儿们“撒开脚丫”的典型障碍。韩景文,一名来自北京十八中附小的女孩,就曾分享她的困惑:她从小酷爱足球,不过,老师和父母都对她说踢足球影响学习,女孩子踢足球不像女孩子。

景文的困惑恰恰折射出女孩在参与体育运动时面临的重重困难。耐克发现,在全球范围内,9-14岁的女孩退出体育运动的概率是男孩的两倍。如何更精准地识别影响女孩参与运动积极性的因素,如何更科学赋能女孩加入运动行列、享受运动之美,是许多公益力量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深入了解“女孩运动参与度较低”这一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2018年,耐克与北京大学妇女儿童体育研究中心和迈普数据开展合作,在全国四个城市,对2000多名9-14岁女孩进行了调研以及访谈。结果显示,“世俗偏见”“自身设限”“客观因素”“社交习惯”“缺乏榜样”是降低女孩参加运动可能性的五大关键因素。

在此背景下,2019年3月,耐克在中国推出首个通过运动赋能女孩的公益项目——“撒开脚丫”,明确提出要提供具有性别竞争力(女孩更感兴趣的运动)的课程、提升教练水平,切实提高女孩的体育能力,释放她们的潜能与自信。

不可否认的是,“撒开脚丫”这一基于翔实的调研分析与企业使命推出的公益项目,敏锐洞悉了问题的深层原因,针对女孩参与运动的实际痛点给予了相对应的改善措施,践行了科学公益理念,有益于提升女孩的真实受益。

截至目前,“撒开脚丫”项目已经惠及全国500多所学校的超过90,000名女孩,来自全国51所大学的447名大学生榜样作为志愿者参与了项目,收获了不错的社会效益。

作为全球运动品牌的领跑者,耐克十分强调科学运动的重要性,在“撒开脚丫”首期项目中就通过发布中文版“执教女孩运动指导”手册,给予相关从业者全方位的指导与建议。这也契合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所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所提到要“完善师资培训”“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等政策要求。

为更好回应并解决前期项目调研中“女孩缺乏运动榜样”这一痛点问题,2022年3月,“撒开脚丫”项目第二期迭代升级。耐克通过邀请中国女性精英运动员发声参与、联合多个“公益合伙人”等方式,在运动赋能女孩领域孵化了更庞大的社会公益力量。

耐克还招募并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近120名女性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撒开脚丫”项目的“公益夏令营”,让她们和耐克员工志愿者一起为女孩们带来丰富有趣的运动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彤在分享志愿感想时提到,“在教她们打球的时候,从细化技术细节到精神上的鼓励支持,看着她们的眼神从犹豫、害怕到专注、激动,我也由衷地感到欣慰。”可以说,“撒开脚丫”项目促进了受助女孩与志愿者们的双向激励。

融合:延续企业社会责任的生命力

如果说环保和公益是耐克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核,那么,将在云南巍山县庙街镇古城小学建成的“撒开脚丫”主题环保运动场就是两个内核的强强联合。不难看出,“运动场”是两个项目得以融合的具象实物基础,旧鞋可新生为运动场,运动场又为女孩们提供了撒开脚丫的空间。

让“低碳环保”遇上“赋能女孩”,此次联合行动是耐克在低碳环保与社会公益融合领域给出的答案,具有创新意义。首先,它在环保与运动赋能领域进一步释放了“榜样力量”,借助“她能量”呼吁更多人为环境保护和乡村女孩的体育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其次,此次联合行动也以形式创新带动更多消费者加入探索可循环未来的进程,让公众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环保与赋能女孩成长等议题的思考。

正因耐克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始终秉持长期主义,持续跟进、评估、优化项目,因而走出了一条科学公益之路,为“环保”和“公益”的融合提供了耐克样本。

从该样本分析,不同领域融合的重要前提是,两者皆为经得起推敲的有效公益,能够切实解决具有社会公共价值的特定问题。同时,公益项目需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迭代升级,这亦是保持其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无论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低碳环保还是各类资源不均衡背景下的社会公益,都需要寻求有效解决方案,倘若可以融合解决,那将是对企业贡献出的社会公共资源的最优使用,也是企业延续社会责任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二路径。

    责任编辑:毛玮静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