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市召开非遗传承人暨非遗产业人才座谈会
5月12日,我市召开非遗传承人暨非遗产业人才座谈会,搭建非遗传承人、非遗产业人才交流平台,听取大家对崇州非遗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探讨崇州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思路。市委书记陈茂禄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充分做好传承、创新、发展,促进崇州非遗技艺传承和非遗产业发展,为崇州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宜业、智慧韧性的郊区新城贡献更多文化力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廖冬雪出席会议。
座谈会上,非遗传承人和企业代表围绕非遗技艺传承和产业发展畅所欲言,从非遗项目的传承、生产、展播与对外交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交流,总结了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取得的成果,提出了传承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并对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通过多元化的发展方式,道明竹编已实现文创、旅游、教育等领域跨界合作,有了更高的价值。道明竹编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文化支撑,更需要人才支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为这项技艺的传承接力。
赵思进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从简单的藤椅到家具制作再到藤编文创,我见证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制作工艺、设计理念跨界融合,也创造了一系列经典藤编工艺品。为了提升怀远藤编的影响力,一个集研学、体验、销售为一体的“藤编博览园”,计划在一年半内呈现。
李志辉 四川省非遗传承人
目前,我们对中医药非遗内涵的挖掘还不够充分,建议推动中医药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中医药非遗有效传播。同时,加强非遗场景建设,提高中医药非遗的可见度、辨识度与影响力,实现中医药非遗有效传承。
李文江 医疗业非遗项目企业代表
建议坚持“文创赋能、品牌建设”理念,持续办好手工雕刻大赛等文创活动,积极推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推动校企合作,切实提升产品创新设计能力,多元化探索木雕文创融合发展新方式,提高廖家木雕品牌价值。
陈再宽 建筑业非遗项目企业代表
希望崇州凭借资源优势,打造“崇州现代蜂业产业园”,涵盖养殖、加工、专用设备制造、科普教育等产业,进一步打响 “中国蜂蜜之乡”品牌,让其成为西部唯一的蜂业现代农业园区、全国领先的蜂业产业集群。
杨贤强 食品业非遗项目企业代表
陈茂禄与各位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产业人才进行了交流,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给予肯定。
陈茂禄指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大力传承发展非遗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促进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崇州是成都拥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数量最多的区(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文化是崇州差异化发展的重要特色,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是其中重要部分,因此抓好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产业发展非常重要。
陈茂禄强调——
■非遗要在创新中传承。在理念和设计上创新,适应青年一代的审美;在工艺上创新,在传承传统工艺基础上实现市场化、批量化生产;在产品上创新,要研究分析适应新时代生活需求的产品,开发吸引大众参与的场景和产品。
■非遗要有好的场景来展现。要突出系统集成,行业内形成竞争合作关系,要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促进非遗产品跨界融合、区域融合,营造丰富的非遗文化和产品展陈、体验、销售场景,形成合作共赢的机制。
■非遗要加大推广宣传力度。从新媒体、新视角来加大策划宣传,实现非遗产业化发展。特别是要借助当前成都大运会契机,努力将我们的非遗产品、非遗文化融入大运会场景、场馆、礼品等,推广崇州非遗文化。
■非遗发展需要政策支持。政府搭建学习交流合作平台,给出机会清单,要在重要节点、场景融入非遗元素、作品。创新探索资源支持方式,建立政府和企业合作机制。
■非遗要壮大传承人队伍。在口授相传和专业培训基础上建立新型传承机制,职业院校和工匠学院要融入非遗文化、技艺培训,继续做好非遗进校园,以研学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非遗体验。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努力将传统手工艺标准变成行业体系和导则。
副市长郑宇以及国家级、省级、成都市级、崇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及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记者:刘瑞宇 王佑涵 邓涛
编辑:戚琰 李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