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宁品读】远去的“劳动号子”

2023-05-13 22: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铁人》电影里,王进喜带领钻井工人喊起:“石油汉子,呦嘿,一声吼啊,呦嘿!地球也要,呦嘿,抖三答抖啊,呦嘿!”那一声声铿锵的劳动号子,让我想起儿时的往事。

小时候,我家住苏州河附近,从小听苏州河号子声长大的。我们全家五口人,全靠爸爸拉黄包车度日。我从6岁起,就跟着邻家孩子到三官堂桥码头捡菜皮。那时的苏州河,全是来往船只和停靠码头装卸的船。装卸货物全靠人抬肩扛,嘈杂声、号子声响成一片。我们来到码头,可船上蔬菜没卸完,只能守候在码头边等待,两眼直勾勾盯着船上装筐,装满了还要压得更满些。抬筐工人看装满了,两人两边把两根绳头勾上大筐,在响亮号子声中,从船上抬起,一步一步登上两条并排的跳板。沉重的脚步压得跳板一下一上起伏,筐里装得满满的菜蔬,在颤悠悠的晃动中落下水,随潮水流走,我们小伙伴在下游等候。“走得稳呀,装得满吆;抬起来噻!噢嗨——!开步走喽!嗨——嗖!脚下小心!嗨——嗖!”我被嘹亮的号子声迷住,落下的菜,眨眼被小伙伴抢去了。快中午了,船上蔬菜还没有卸完,可我篮子里只有两棵青菜,抬筐的叔叔从我身边走过,有意晃落下几棵,我奔上去捡起回家。

劳动号子是劳动者心灵的歌曲,用以提气凝神、步调一致。据记载,劳动号子始于《吴越春秋》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意为:砍伐野竹,连接野竹;打出泥弹,追捕猎物。以后又在各项劳动中发展出纤夫号子、渔民号子、开山号子、爬坡号子等等。号子产生是环境的使然,命运的抗争,心灵的倾诉,也是劳动者创作的最响亮的诗,最高亢悠扬的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爸爸进工厂,我也读书了,妈妈不让我再去捡菜皮。星期天,我常和邻里小伙伴出去玩。那时国家刚从废墟上站起来,各行各业都在搞建设,又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搬搬运运、挑挑扛扛、挖挖填填全靠体力劳动。走在大街上,时不时看见漫卷的红旗、响亮的号子声。造厂房、建民房、修路架桥,挖底槽打地基,平地面,都得喊响劳动号子,把根基夯夯结实。

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进五七干校。干校建在东海边的盐碱地上,筑路要打夯,我当过喊号子手。夯是用树蔸做的,有三尺多高,上头直径一尺多,下头粗壮些,足有一百多斤重。四边敲上铁齿,系上粗绳索。打夯至少要五个人,我喊号子,四人拉绳索。喊号子不是瞎喊乱叫的,得编好词:“大家提起夯啦——嘿呦吼,拼命加油干哇——嘿呦吼,五七战士加把劲唦——嘿呦吼,走好五七路啊——嘿呦吼!”我唱“大家提起夯啦”,是发力号令;那四人边呼应“嘿呦吼——”,边拉起粗绳索,提起重重的大夯;我再按着夯顶往下一压,大夯砸在地上,发出“嘣”的一声响。打夯不能太快,也不能轻浮,一下一下要清楚,把路上的泥土石子夯砸得硬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代替了繁重的体力劳动。饱含风霜雪雨、苦辣酸甜的劳动号子也渐渐离我们远去。

劳动创造未来,奋斗成就梦想。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无论遇到多陡的坡、多深的沟、多险的路,我们永远跟党走,撸起袖子,喊响为人民服务的“劳动号子”,书写新时代的“劳动华章”。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com,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

猜你喜欢

上海市市级机关运动会开幕 永远跟党走·上海城市徒步嘉年华启动

原标题:《【宁品读】远去的“劳动号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