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指南共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之降脂达标的策略及监测

2023-05-12 10: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脂在线 ,作者脂在线

脂在线.

聚焦脂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追踪前沿科学动态,传递最新指南共识,陪您一“脂”学习。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降脂达标的策略及监测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血脂异常患者,针对患者血脂水平的高低,评估患者ASCVD的总体风险,来确定患者的降脂目标值,有助于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降脂达标治疗决策,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患者ASCVD总体风险。

1

生活方式干预

降脂治疗首先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其中合理膳食对血脂影响较大。关于ASCVD预防中的膳食推荐,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要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薯类、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目前还没有针对国人血脂异常制定的中国人群血脂管理膳食模式。但从血清胆固醇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角度而论,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均可增加ASCVD风险。因此,在推荐中国心脏健康膳食模式基础上,对ASCVD中高危人群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特别强调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在300mg以下。TG升高与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密切相关,运动和控制饮食可减少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从而有效降低TG。饮酒是TG升高的非常重要的因素,TG升高的个体更需要严格限制酒精摄入。饮食成分中除限制脂肪酸的摄入外,要特别注意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纤维含量丰富的低糖饮食如全谷类的粗粮摄入。

2

药物治疗

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加用降脂药物。根据其主要作用分为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和主要降低TG的药物。主要降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普罗布考、胆酸螯合剂及其他降脂药(脂必泰、多廿烷醇)等。主要降低TG的药物主要包括烟酸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及高纯度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

此外还有新型降脂药物Bempedoicacid、Evinacumab、Volanesorsen 、Pelacarsen问世,但均未在我国上市。

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是血脂异常干预策略的基本趋势,主要目的是提高血脂达标率,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减少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实践中通常根据血脂异常类型、基线水平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值决定是否启动降脂药物的联合应用。目前可选择的主要联合应用方案如下。

降胆固醇药物联用

当患者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不能使LDL-C达标时,可联合使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

1)

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他汀类药物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减少胆固醇合成,同时上调细胞表面LDLR,加速血清LDL分解代谢。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同时促进胆固醇排泄,从而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两类药物分别影响胆固醇的合成和吸收,可产生良好协同作用。最近亚洲人群研究显示,在ASCVD患者中,与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比较,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有更高的LDL-C达标率和更好的耐受性,且ASCVD事件有降低趋势。

2)

他汀类药物+PCSK9单抗

PCSK9抑制剂通过减少LDLR降解、增加LDLR数量而增加血浆LDL清除。

对于超高危患者,当基线LDL-C较高(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LDL-C≥4.9mmol/L;或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LDL-C≥2.6mmol/L),预计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不能使LDL-C达标时,可考虑直接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PCSK9抑制剂,以保证患者LDL-C早期快速达标。

3)

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单抗

PCSK9抑制剂在降脂机制上与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互补协同。FOURIER研究和ODYSSEYOutcomes研究结果显示,在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基础上联用依洛尤单抗可进一步降低LDL-C达59%,联用阿利西尤单抗可进一步降低LDL-C达55%,均可显著降低MACE相对风险15%。

降TG药物联用

TG严重升高(≥5.6mmol/L),生活方式及单一降脂药物不能良好控制TG水平时,可采用贝特类药物、大剂量(2~4g/d)高纯度ω-3脂肪酸、烟酸类药物之间的两两或以上联合。

他汀类药物与降TG药物联用

他汀类药物与降TG类药物联用因存在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且部分药物长期联用的安全性尚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在临床中选择该类方案时应予以个体化权衡考虑。

3

治疗过程的监测

对采取饮食控制等非药物治疗者,开始的3~6个月应复查血脂水平,如血脂控制达到建议目标值,则继续非药物治疗,但仍需每6个月至1年复查1次,长期达标者可每年复查1次。

首次服用降脂药物者,应在用药4~6周内复查血脂、肝酶和肌酸激酶。如血脂参数能达到目标值,且无药物不良反应,逐步改为每3~6个月复查1次。如治疗1~3个月后,血脂仍未达到目标值,需及时调整降脂药物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脂药物。每当调整降脂药物种类或剂量时,都应在治疗4~6周内复查。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和降脂药物治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有更佳的临床获益。

“脂在线”平台由著名脑血管病专家王拥军教授发起,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脂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中心承办,旨在建立以脂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为核心的临床科研学术交流平台。平台将聚焦脂代谢最新热点,分享国内外前沿资讯,解读血脂异常管理指南,通过整合多媒体视听资源,致力于更加便捷的知识共享。

文稿:曹爽

排版:程爱春

原标题:《指南共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之降脂达标的策略及监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