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宋朋友圈|我们都是梦华录的注脚
宋慧敏
每一个开封人,其实都是《东京梦华录》的注脚。
早些年,开封大宋皇城景区有许多人力三轮,车夫有高矮胖瘦,男女老少不等,三轮车是统一的红色风雨棚,红色的围挡在风里飘摇。三轮车夫一边奋力蹬车,一边为后座的客人讲述大宋东京开封昔日的繁华。
他们大手一挥,指着对岸耸立的龙亭大殿,用开普说:“这一带过去是北宋皇宫,拍电影、电视剧都来这里取景......”“这就是樊楼,宋徽宗经常从地道里过来和李师师约会......”“这是御街,宋朝的时候可不是随便能走来走去的”,语气里不无骄傲。“这是州桥遗址,过去是夜市”。“这是大相国寺,过去就是小商品批发市场......”
后来三轮车消失了,举目是拿着小旗,领着天南地北游客的导游:“一千年前这里八荒争奏,万国咸通.....”无论三轮车夫绘声绘色的讲述,还是导游的照本宣科,范本统统来自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这本书不仅仅是解锁大宋首善之都的旅游指南,最全攻略,更是解锁大宋文化,考证大宋风物人情不可多得的典籍资料,弥足珍贵。
在开封读书写作,手头没有几个版本的《东京梦华录》,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和好朋友交流,就买书读书而言,我们不约而同会有些“势力”地选择考证详实逻辑缜密的版本以及出版单位。
《东京梦华录》作为枕边书,我还是比较喜欢开封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孟元老撰、已故开封学者孔宪易先生补注的版本。
《东京梦华录》是历史留给开封这座城市最珍贵的记忆。作者孟元老用深情细腻的文字,白描勾画出一个高度文明,富庶开放的王朝,一个经济发展,思想活跃的时代。一座格局宏阔,生机勃勃城市,一派鲜活生动,井然有序的烟火市井.....
孟元老,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学家,号幽兰居士,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人。少时随做官的父亲至东京,自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至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在东京居住二十余年。
靖康之变,孟元老随着南宋朝廷衣冠南渡至临安行在,家山北望,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独在异乡为异客,梦回樊楼,举目依然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然而,孟元老记忆中节物风流,人情和美的都城已经沦陷,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无尽的追忆和惆怅中,孟元老害怕大宋东京辉煌记忆湮灭在年深日久的岁月里,无迹可寻。“论起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他以一位士人与生俱来的担当和责任意识,枯坐窗前,追忆似水年华,从城市构造到风物人情,从皇宫夜宴到坊市灯火,包罗万象,林林总总,终成一部堪称纪实典范的城市手册,成为后世研究北宋历史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
自宋已降,解读、注释《东京梦华录》的版本不计其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不是宋文化传承的珠玉之作。
生于上个世纪初的开封人孔宪易先生家学渊源,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从事《东京梦华录》的研究,足迹踏遍这座城市每一个角落,根据书中提到“自土市子南去,铁屑楼酒店....”,孔宪易先生实地走访犹太后裔居住南教经胡同,经过反复论证,写出《开封一赐乐业教钩沉》,为中国古代犹太人在北宋时定居东京的定论,纠正该研究领域一些错误的观点。
《东京梦华补注》是孔宪易先生过世后,有其家人整理出版,每一章节后边都有详尽的注释,最难能可贵是先生对于原著中记载,现代开封人还在使用的方言的解释,为其它版本所不具备。原著中记载的小吃,先生也找到它们在现代生活中原型。
千年回望,开封人孟元老在临安夜雨惆怅中,带着家国情怀和挥不去的乡愁,以全景纪实的笔触记录东京梦华。半个世纪前,开封人孔宪易先生穷其毕生的智慧,为我们注解东京梦华。
千年宋韵,一枕梦华。如果可以,我想选择书中记载的元夕穿越到北宋,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若是那些个华丽的背影能够转身,作为开封人,她们的脸上一定和今天的我们一样洋溢着自信和幸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