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妇联微普法】走进民法典 妇女权益保护新篇章

2023-05-11 15: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我的婚姻 我做主”

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可以说“不”吗?对“受胁迫”“隐瞒重大疾病”婚姻,女性可以提出撤销吗?

婚姻自主权是受宪法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民法典》总则编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次将婚姻自主权列为自然人享有的基本人格权,表明了国家对婚姻自主权的重视。婚姻家庭编对这一人格权的保护集中体现在结婚制度中:

首先,婚姻家庭编延续原《婚姻法》规定,将“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作为结婚的必备要件(见第一千零四十六条),不符合这一要件形成的婚姻关系,属于受胁迫婚姻,受到胁迫的一方享有对婚姻的撤销权(见第一千零五十二条)。

其次,为保障重大疾病患者缔结婚姻、组成家庭权利的享有和实现,《民法典》取消原《婚姻法》关于“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疾病”的规定,同时在可撤销婚姻中增加“一方隐瞒重大疾病”的情形,即“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之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见第一千零五十三条第一款)。从而赋予自然人平等享有缔结婚姻、组成家庭、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利,不再因一方是否患有重大疾病而有所区别;但同时确立重大疾病患者结婚登记前负有如实告知义务,以此保障另一方知情选择,做出真实的结婚意思表示,以实现其婚姻自主权。对于隐瞒本人重大健康状况,使对方不知情并与之结婚的,则赋予受到欺瞒的一方享有婚姻撤销权。

再次,第一千零五十四条第二款“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赋予无过错方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对其受到侵害的权利给予救济。这是我国结婚制度对自然人婚姻自主权平等保护与救济规则的巧妙结合,更讲究科学和尊重人性,有利于权利保护落实到位。

《民法典》对女性财产权利的特别保护

(一)婚姻关系缔结后除非有书面的财产约定,否则婚后取得的财产通常为夫妻共同财产,在婚姻关系未解除的情况下任意一方是无法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及时分割共同财产,又可能会造成自身利益严重受损,那么我们女性朋友如果遇见这样的情况该如何维权呢?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六条给女性朋友提供了一个婚内析产维权的特殊路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二)一方负有法定抚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

(二)在夫妻双方没有财产约定的情况下,婚后取得的大部分财产都属于共同财产,一旦双方的婚姻亮起红灯,夫妻财产分割或许就成了一道难题。离婚财产分割时,如何保护妇女权益?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司法实践中,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如何对女方进行照顾,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裁判方式,有的会在财产权属分配时对女方予以照顾,有的还会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在财产分割比例上对女方予以适当倾斜。

(三)婚姻中一方严重伤害另一方感情的过错情形远远超出原《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范围,比如多次出轨婚外异性、与他人怀孕或生育子女等等,这些情形实际上严重伤害了夫妻感情,但是很难达到“重婚”“与他人同居”的认定标准。现在,女方无过错,有权提出离婚损害赔偿吗?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有其他重大过错。与原《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相比,这里增加了“有其他重大过错”这一条款,这也就突破了原《婚姻法》规定的仅有四种过错情形可以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规定,为保护无过错方权益提供了更有力保障。当然,“有其他重大过错”属于兜底性法律条款,其实施有赖于法官的生活经验及司法智慧,还需要有权机关及最高法院对其作出解释,使“其他重大过错”的类型规定的尽量具体化,以指导司法实践。另外,《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与原《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相比,多了一项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原则,就是“照顾无过错方权益原则”。虽然仅仅10个字,但对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以及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产生重大影响。一套价值500万元的房产,如果给予无过错方10%的照顾,那就是50万元,远远高于一般的离婚损害赔偿金额。总之,《民法典》对婚姻中的无过错方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法律保障,尤其是对在家庭中处于弱势的妇女权益保护,这也对弘扬家庭美德、贯彻正确家庭观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民法典》唤醒“沉睡”的家务劳动补偿制度

我国传统家庭分工为“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而普遍观念认为琐碎的家务劳动很难与在外为养家糊口所付出的劳苦奔波相提并论,因此在大部分离婚案件中“女主内”的一方显得非常弱势。这一局面已随着《民法典》的到来成为过去,那为家庭付出较多义务一方如何在婚姻破裂时为自己争取利益呢?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八条规定“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因此,为家庭付出较多义务一方,有权提出家务劳动补偿请求。在该条款具体适用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该补偿请求权的提出时间仅在离婚之时,否则不能依据该条款获得补偿。

2.该补偿请求权提出的主体可以是夫妻任何一方。随着产能结构的调整,“女主外、男主内”的现象也时有存在,男性也会成为家庭付出义务较多一方,因此该补偿对象的提出包含了夫妻中任何一方,并非“全职太太”专属。但是我国传统家庭分工模式居多,因此该条款十分有利于保护此种模式下的女性权益,特别是肯定了“全职太太”们为家庭生活的艰辛付出。

3.该请求的提出并未限制主张补偿一方是否在职。也就是说,经典的“双职工模式”遇上“丧偶式育儿”,则为平衡工作与家庭牺牲自我一方,也应属于给予补偿的对象。

4.补偿金额的计算可大致考虑以下因素:第一,婚姻关系存续时间的长短。大部分情况下,婚姻关系时间的长短影响着家务时间的长短,家务劳动时间越长,自我牺牲越大,补偿金额则相应增加。这样才能保证自我牺牲的价值得到最优的体现。第二,考虑给付方的给付条件、当地的生活水平等。补偿金额的高低直接影响因素一则看对方的给付能力、经济条件,另外一方面会与当地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否则超过对方支付能力的判决很难履行。此外,日常生活涉及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具体也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合理的计算依据,以求得到有利的结果。

《民法典》之下的“家务劳动补偿制度”为“自我牺牲”一方敞开了权利之门,但我们不应仅看到法律赋予的权利、寻求事后救济,更多的还应关注法律对公众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每个成员的竭尽所能付出、包容和体谅,而不是一味地坐享其成。愿我们都能在感受法律温度的同时,领悟到其传递的深层力量。

《民法典》有效解决非举债配偶“被负债”难题

夫妻债务问题是司法实践及立法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其中的非举债配偶“被负债”问题严重损害了非举债配偶、特别是女性朋友们的生存、发展权益。女性如何有效避免“被负债”?

《民法典》吸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并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民法典》时代的夫妻债务认定规则及偿还制度,见《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条、第一千零六十四条、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第三款、第一千零八十九条。其中,《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是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核心条款,规定我国夫妻共同债务有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也即“共签共债”;二是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如夫妻一方为了家庭成员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形成的债务;三是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债务。

虽然《民法典》从制度层面上消除了非举债配偶“被负债”的土壤,但为避免被负债,在此提醒夫妻双方应重视建立并维护良好、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稳定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能有效避免“被负债”情形的发生。对于夫妻关系紧张,将要或者正在离婚的夫妻,要提高警惕与风险防范意识,可尽量与配偶划清财产界限,采取相互之间不转帐、不汇款等隔离措施,同时,审慎签名,避免通过文书、电子邮件、微信、QQ、通话等形式向债权人或者配偶表达共同借贷或者同意一起偿还欠款的意思表示。如已经发现配偶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有单方对外大额举债的,在与该债务使用划清界限的同时,还应及时向债权人声明该债务自己不知情,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自己不负担清偿责任等有效措施,以最大限度避免“被负债”。

反家暴《民法典》怎么说?

对于家庭暴力事件中受害人有什么样的权利、如何进行取证、如何报警等相关知识有很多普法。女性遭遇家暴到底如何自我保护?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受害人都是在许久以后,才向周围人公开自己曾经受过的暴力,但此时已失去了取证的机会。同时,因为从来没有向外界提过自己被殴打,还有些人在此前还经常晒一家其乐融融的照片。所以,在事后主张对方有家暴行为、自己又无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只要施暴人不承认实施过,其实很难证明对方有过暴力行为。是她们不想向外求救吗?是她们愿意挨打吗?当然不是。是因为在最初,她们可能认为对方会有改好的一天,亦或是为了面子,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被打了。这就会为自己再次被家暴埋下了隐患,因为对方也很清楚被打的人在担心什么,就是挨了打怕别人看笑话,轻易不会对外人说。所以,具备最初的识别暴力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事。

切记:家暴不会因为隐忍就会停下,反而会变本加厉,而公权力的介入是制止家暴最为有效的方式。家暴不是家务事,挨打更不是因为被打的人有错。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对方都没有权利殴打自己。打人是一项侵犯人权的违法行为。如果程度严重,殴打行为甚至会涉及刑事责任。所以,对于受害人来说,即使被打后,暂时没有想好是不是要离婚也没有关系,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外求救。报警、就医、进行伤情鉴定、寻求妇联帮助、向社区、居委会求助等等,只有把家庭暴力的行为扩散至第三方处,才能有收集证据的可能性,从而避免后续发生惨剧。

原标题:《【妇联微普法】走进民法典 妇女权益保护新篇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