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预报名通道已开启丨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六马”
2023年5月9日,2023“新城控股”第八届中国凉都·六盘水夏季马拉松新闻发布会在贵州省体育局召开。据悉,此次马拉松将于7月16日鸣枪起跑。
中国凉都·六盘水夏季马拉松自201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现已成为全国颇有名气的马拉松赛事之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体育产业重点示范项目”。2015年以来连续五年获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称号;2017年被贵州省体育局评为贵州省“2017年十佳体育赛事”,并授予钟山区“贵州省马拉松训练基地”称号;2019年3月被国际田联授予铜标赛事称号;2021年被列为“世界田径运动品牌公路赛–精英级”赛事。
时隔四年,“六马”归来,你还记得那些年的“六马”吗?
2013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
图片来源网络
2013年8月10日,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 之一——中国凉都·六盘水举行了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赛事共设男子和女子全程马拉松、马拉松接力、5公里迷你马拉松。比赛的起、终点设在六盘水市人民广场。来自全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2000名运动员参加了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总奖金达到50万元。
2013年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获得中国马拉松铜牌赛事称号。
2014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
图片来源网络
2014年7月27日,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两万名优秀马拉松选手和长跑爱好者参加2014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清凉马拉松、情系六盘水”是这一赛事的主题。
赛事按照马拉松银牌赛事打造,共设有全程、半程、5公里迷你、爱情跑和亲子跑等项目。肯尼亚、英国、美国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0名选手通过网上报名参赛;参赛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岁零3个月。
2014年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获得中国马拉松银牌赛事称号。
2015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
2015年8月15日,2015凉都·六盘水夏季马拉松赛鸣枪开跑。在以往两届赛事的基础上,马拉松赛组委会对比赛路线进行了精心选择和设计,减少了弯道和坡度。本届马拉松赛较以往有10个突出特点:参赛人数创历史最高、参赛地区最多、参赛知名人士最多、报名速度最快、奖金最高、服务最周到、媒体关注度最高、奖牌最美、志愿者最多、新玩法最吸引人。共有来自肯尼亚、英国、美国、香港、日本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0名选手通过网上报名参赛。
2015年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获得了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称号。
2016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
2016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以“清凉马拉松,幸福六盘水”为主题,定位为“体育的盛会,市民的节日,城市的品牌”,将按照国际田联铜标赛事、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标准举办,赛事规模2.6万人,设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10公里跑、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及大众跑(6.7公里)等项目。起点设在钟山区凤凰大道青峰路口(南海云天)附近,终点设在钟山大道麒麟路口(永辉超市路口)。
此次马拉松赛吸引了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及47个国家地区的26000名国内外优秀马拉松选手和长跑爱好者参赛,其中包括来自美国、英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154名外籍运动员,参赛运动员最大81岁,最小的只有1岁,比赛路线全程42.195公里。
2017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
2017年7月23日,2017凉都·六盘水夏季马拉松赛鸣枪开跑。赛事以“清凉马拉松,幸福六盘水”为主题,定位为“体育的盛会,城市的品牌、市民的节日”,按照国际田联铜标赛事、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中国马拉松锦标赛标准举办,起终点均设在钟山大道麒麟路路口西南侧,设有全程、半程、10公里跑、大众健身跑4个项目。
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名运动员相聚凉都,在激情奔跑中感受夏季独特的清凉。其中全程马拉松5000人、半程马拉松3000人、10公里马拉松2000人、大众健身跑20000人。2017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六盘水站),是2017年全国马拉松锦标赛6站中的第二站。今年全国有近500场马拉松比赛,六盘水马拉松能够获得举办锦标赛的资格,更是体现了国家体育总局对“六马”赛事的重视。
2018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
2018年7月29日7:30上午,“清凉马拉松、幸福六盘水”2018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我要上奥运)在凉都六盘水市钟山区鸣枪开跑。
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30000名跑友参赛。此次马拉松赛道沿线共设置了13个文化展演点,既有浓厚的民族风情与现代时尚元素相互叠加,全方位展示独具特色的六盘水人文风情、文化魅力。
2019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
2019年7月28日上午7:30,由中国田径协会、贵州省体育局和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主题为“清凉马拉松·幸福六盘水”的2019“奔跑中国”“恒维地产”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六盘水站)“我要上奥运”系列赛事在六盘水市人民广场鸣枪开跑。30000名选手欢聚一堂,共享清凉,畅享长跑带来的欢乐与激情。本届马拉松赛按照国际田联金标赛事、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的标准举办,共设置四个比赛项目,参赛选手中有来自法国、俄罗斯、溪大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455名专业跑选手(其中外籍选手55名),更多的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马拉松爱好者,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1岁。
2019年3月被国际田联授予“铜标赛事”称号,6月纳入2019年“奔跑中国”马拉松系列活动之一。
2023“新城控股”第八届中国凉都·六盘水夏季马拉松
2023“新城控股”第八届中国凉都·六盘水夏季马拉松将于7月16日7:30在六盘水市钟山区鸣枪开跑。2023年5月10日10:00开启预报名,5月14日18:00截止预报名。本届马拉松规模为3万人,其中,全程马拉松参赛人数7000人,半程马拉松参赛人数8000人,大众健身跑参赛人数15000人。
本届马拉松在组织规模、招商引资、文化展演、赛事目标等方面都有与往届赛事不用的特色和亮点之处,同时,本届马拉松为2021年六盘水马拉松延期举办赛事,本着节俭办赛原则,奖牌、浴巾、服装等相关物资将延用2021年赛事准备物资。届时,一个更加崭新、更加凉爽,更加富有激情、独具特色的“六马”呼之即出。
华丽蜕变,六盘水
六盘水抢抓战略机遇,始终把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五大行动”为抓手,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的组织经营方式,加快推动旅游业从数量扩张、规模扩大向品质提升、效益提高转变,千方百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奋力推动旅游产业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实现大提升。通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了从“西南煤海”到“避暑之都”,“康养圣地”,“运动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的华丽蜕变。
避暑之都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年平均气温15℃,夏季平均气温19.7℃,冬季平均气温3℃。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
康养圣地
依托康养资源重点开发森林生态康养、温泉健康养生和休闲康养等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游客对康养产品的需求,同时以钟山多民族形成的地域文化为切入点,设计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创新性的旅游服务,让游客能够获得真正的“养身、养心、养神”,增加旅游活动体验性、健康性和趣味性,赋能“康养之城”。
大河堡温泉酒店
运动之城
深化体旅融合、发展体育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六盘水依托独特气候和自然岩壁等山地特色资源,重点围绕三赛两镇一公园集中打造,即六盘水夏季马拉松赛、月照攀岩周活动和梅花山冬季滑雪系列赛事,建设月照攀岩小镇和梅花山冰雪康养小镇,打造中国·凉都城市体育公园,以山地户外、路跑、冰雪、攀岩、自行车、水上等运动产业为主要吸引力要素,全力打造运动品牌,实现“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巩固“运动之城”美誉。
文化之城
依托“三线文化”,充分挖掘三线文化旅游资源内涵与外延,大力发展以三线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不断对贵州三线建设历史进行总结和提炼,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大力开发文创产品,通过文旅融合发展,丰富“文化之城”的内涵。
生态之城
结合政策和资源禀赋优势,建立自然保护地5类18个10.72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75%,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率达81%。很高的森林覆盖率,不仅保护了六盘水市90%的陆地生态系统、85%的野生动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还显著减少草地退化。各类自然保护地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同时,更是发展森林康养的主阵地和“网红打卡点”。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新思路,重点植入生态休闲、特色购物、赏花经济等业态布局,重点推动大河堡花海、大地印象、菊花茶、海螺旺斯香药草智慧农场等农旅融合一体化项目,培育草莓、樱桃、布朗李、西瓜、葡萄等精品水果采摘园,充分挖掘并深入发展生态休闲和旅游观光,从而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链条加速延伸,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推进器”,为钟山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契机,着力打造“生态之城”。
梅花山景区
梅花山景区
大河堡景区
2023年
“六马”预报名通道已开启
你们报名了吗?
视听妹手把手教你们如何报名
报名入口点这里
原标题:《预报名通道已开启丨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六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