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婷:芳华待灼,在不懈追求中砥砺深耕| 榆法 · 十佳新青年风采
起点:懵懂之年 与法结缘
马婷(绥德法院)
成长故事
首届榆林法院“十佳新青年”
梦想如一粒根植于心田的种子,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唤醒它!
高考结束后,父母对我说:“你自己选专业吧,你应该对自己负责。”对于往日一路按照父母安排过来的我,有点迷茫和无措。当时不想离家太远,就选了西安的西北大学,征求了下老师的意见,他说,你这个分应该能上,但是专业挑选余地不大。后来报了西北大学的金融和法学专业,最后被法学专业录取。
开学后,每天迷迷糊糊的上课下课,直到一堂生动的法理课,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洞穴奇案》。故事大概讲的是五名洞穴探险人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摩尔是这一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并恰好选中了威特摩尔做牺牲者。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讲完后,法理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很深刻的问题:假如你是五人之一,如果面临这种水尽粮绝、又与世隔绝的情况,你会不会选择抽签?你认为其余四人应不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如果说他们都是自愿抽签,在这种与世隔绝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犯法吗?这个故事引发了我对法律本身、道德、立法与司法、同情、正义等等的思考。我想假如我是一名法官,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寻求公平正义呢?这一瞬间的起心动念,就像唤醒了深埋于心田的那一粒小小的种子,正在悄悄苏醒发芽。这刻开始,我向往成为一名追求公平正义的人民法官。
行路:日拱一卒 功不唐捐
毕业后,我怀着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通过事业编制考试进入绥德法院。从一个满怀憧憬、准备大干一场的无畏青年到如今的潜心学习,认真干事的法官助理,这条路我走了八年。
我在法院第一站就是立案庭,一呆就是八年,所有的豪情壮志变为日复一日的窗口坚守。安逸、舒服、毫无追求。直到司法改革的钟声敲响,心中一片迷茫,不知何往。所幸当时我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去考司法考试。我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去准备,由于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去需要先把2个孩子哄睡,9点以后才是学习时间,每晚学到12点是常态,那时候只觉得留给自己的机会不多了,拼尽全力去学。后来很幸运的取得法律职业资格A证。又后来刚好我们院里招公务员,虽然已经不年轻了,但仍想去争取一下,又很幸运的我通过了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真正的法官助理。
司法考试过后,工作迎来变动。2019年底,我被抽调到扫黑除恶专案组,2021年又被抽调到教育整顿小组,从立案庭跳出来的我看到法院工作的多样性。21年7月份,我服从院党组安排来到政治部,负责宣传工作。摇身一变,我成为了一名宣传工作人员,新的工作处处都是挑战,编辑公众号、照相、策划活动以及写稿,哪一样对我来说都是第一次。如何开展好宣传工作呢?只能从学习开始。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我买了一门编辑公众号的网课,边学习边运用。对于如何写信息,如何审核信息稿,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踏踏实实关注众多法院公众号,那段时间一有空我就看各个法院的信息,研究写信息的思路,每天发稿前都要念上十几遍才放心,如此2个月后,开始感觉慢慢适应了新工作,终于能够轻松应对各种问题。这次“跨界”之行让我明白,工作就是努力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在平凡的岗位去创造不平凡的命运,让自己眼里有光,心中有梦。
这八年的潜下心扎根,付出,坚持,总结,实践,不断汲取力量,努力向上生长。
当下:红色法庭 砥砺深耕
前不久,郝家桥法庭正式揭牌成立了。它位于绥德县城西10公里处的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郝家桥村。郝家桥村是一块红色土地,红色文化在这里有非常深厚的土壤。去年“赓续红色传统,参与社会治理”新时代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论坛征文,恰逢郝家桥法庭建设正在积极筹备,郝家桥法庭的建设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它赓续绵延了郝家桥村的红色血脉,担负着传承红色法治基因的历史重任。怎样从蕴意深刻的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指导实践,让人民法庭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对此我有一些思考和认识,所以我决定把它写出来和大家进行交流,探索出一条适合郝家桥人民法庭的发展路径。后来论文获得论坛一等奖在现场与大家进行交流发言,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有了更加生动鲜活的认识。
在郝家桥法庭,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开庭审判,更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注重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为司法审判事业注入活力和动力。最近我正在总结关于做好郝家桥法庭工作的“土”字诀。就是将我平时的一些工作感想以及从老法官那学习到的经验总结起来,做一些理论探索,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理论探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工作能力。郝家桥法庭的这一年,我深刻的理解群众的工作就是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你要挽起“裤腿”,脚踏“泥土”,多讲“大白话”“乡土话”,少一点“客套话”“打官腔”,在“拉家常”中才能看到案件背后的情绪,用“接地气”“有土味”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说农村经常会因水路出路问题而产生矛盾,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我看到老法官会用老百姓容易理解的“土话”,比如风水学说,拉着双方站在水路边给他们讲讲水路怎么走对双方更有利。这种“土办法”有时很轻易的就把矛盾化解了。这也不由地让我深思“土办法”的深层次、最本质的核心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一种共情能力,你需要走进案件与他们产生情感链接,站在他们的角度,用他们能够听懂的语言交流。我想这种办法虽“土”,但是在当今社会却是行之有效、不过时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充分体现了习仲勋同志的人民司法理念,生动的诠释了“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虽然我还不是一名法官,但时刻准备着,我认为法官不仅仅是理论功底深厚,更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老一辈的红色法治理念和老法官们的工作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在郝家桥法庭,更多地时间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年多来,我已立案500多件,起草民事法律文书200多份。在此之外,还参与案件快报小组,定期撰写案例进行普法宣传。
我想法官助理不仅仅是起草文书,更要敬业尽责辅助法官查明事实真相,做出公正判决,帮助无辜之人走出泥潭;法官助理也是在调研求索中不断总结、精进,寻求更明的道理,更清的事理,更准的法理;法官助理还是法院故事的宣传者,法治力量的传递者!
远方:笃行致远 虽远必达
是什么让我始终孜孜以求这粒梦想的种子?
我想是我对法官职业的热爱,是对公平正义的执着。当我将目光放在真正远大和值得坚守一生的价值时,就不会因一得一失而沮丧,不会因事小而不为,也不会因误解而颓丧,更不会因困难而退缩。人民法院的发展不是一代人的,是要代代相传的,我将带着这粒梦想的种子,坚定信念,持续深耕,期望有一天开出司法为民的绚丽法治之花!
原标题:《马婷:芳华待灼,在不懈追求中砥砺深耕| 榆法 · 十佳新青年风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