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文榆林丨 “榆”您奇遇,陕北之窗·大美榆阳!

2023-05-09 22: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历史的纵深,挺起了榆阳巍峨的脊梁;山川的秀美,绘出了榆阳多彩的篇章。明清古韵榆林老街、古今绝响镇北台、边塞瑰宝红石峡、地质奇迹麻黄梁、沙漠园林奇景女子民兵治沙连...共同唱响了文明的赞歌,它们守护着历史的记忆,在茫茫岁月中逐渐发酵,生成了属于榆阳的精彩故事。

每一处风景,每一段记忆

在光阴的流转里,历历清晰

对于榆阳,你了解多少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区长去旅游

“榆”您奇遇,陕北之窗·大美榆阳!

走进榆阳,有一种厚重叫做塞上驼城

走进榆阳,有一种富足叫做大漠明珠

走进榆阳,有一种情怀叫做首善之区

榆阳区境内以明长城为界,沿北为风沙草滩区,自然景观既具江南的清新秀丽,也有西北黄土高原的雄奇壮丽。这里地处三秦北端要冲,既是长城内外各民族生活和文化融合吸收之地,也是雄居建邦必争之地,历来有“九边重镇”之称。

岁月留声,光影会意,古典和新潮的元素,成为榆阳区最为生动的时代注脚。这里有繁华都市的韵致,也有江南水乡的静谧,这座迈入新时代的秀容古城,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抒写着现代生活的华章。

人文之风,九边重镇

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心灵感受古老的文化,指尖触碰着变幻,一切都在演绎着传承。明成化年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将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卫,塞上驼城——榆阳,便从这里出发,夜以继日的书写着城市篇章。

藏在钟摆中的岁月光阴,为榆林古城调和出独一无二的底色,“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是它的真实写照。飞檐翘角,里巷深深,小曲悠扬,市井烟火,榆林古城呈现着这座城市独有的风韵,也承载着这座城市悠久的文脉。

长城是一部立体的文明史书,一种恒久的民族精神,牵动着中华文明的脉搏。明长城在榆阳区境内依山就势,逶迤蜿蜒,赋予了榆阳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留下了众多人文瑰宝。

镇北台历经数百年的风雨雕琢,仍然伫立于陕北之北,恪守着千古不变的守护。红石峡被誉为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集山、林、崖、溪于一峡,融雄、险、幽、韵于一体,宛若一幅铺陈在石壁上的历史长卷。

山光凝翠,川容如画

自然以岁月为画笔,将麻黄梁绘成了一幅大地抽象画。金色沙漠与赤色红土的交织,草滩河源与深沟巨壑相连,成为“万仞千壑显张力,心灵图像扑面来”的壮美景象。

似海的碧水,铺金的山体,最美的景象,几乎都汇聚到了麻黄梁这里。岁月的倾情馈赠,赋予了麻黄梁独有的黄土文化魅力,也赋予了其永不枯竭的神秘感。

“不爱红妆爱武装”,一群平均年龄18岁的花季姑娘,穿上绿军装,把沙漠当战场,和当地群众一道在荒滩大漠上坚持治沙四十载,在荒沙恶风中培绿,在执着挺进中孕育希望。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姑娘们,用青春书写大漠传奇,传承治沙精神。如今的榆阳,碧波荡漾尽显灵动之美,草木葱郁尽展生态之颜,沃野良田尽绽幸福笑颜。

匠心筑遗,生生不息

非遗文化印刻着人类的智慧和历史的厚重,谱写着动人的颂歌,在岁月长河中广为流传。榆阳区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文化瑰宝不可枚数,被命名为“中国民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陕北民歌、陕北秧歌极具风情,剪纸、泥塑、石雕等巧夺天工。激越粗犷的陕北说书诉尽人生百态,唱的有劲、说的直率。榆林小曲以其缠绵委婉、优美动听的风格,在数百年的历史岁月中,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

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榆阳人文底蕴深厚,文化渊源流长。榆林老街两旁分布着的商铺、非遗展馆、非遗小剧场展示着源广流长的历史风采,承载着质朴绵长的生活情思,珍藏着无可比拟的文化记忆。

陕北民歌以其婉转的旋律,顿挫的节奏,简单的歌词凝聚着黄土地上陕北人民的智慧结晶,记录着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陕北民歌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记忆的宝库,陈列着历史的四季,在文化的传承与繁荣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能源丰饶,生态胜地

榆林作为以“煤”会友的一座资源富集型城市,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这里是国家“西煤东运”的源头、“西气东输”的腹地和“西电东送”的枢纽,21世纪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

榆阳区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储量500亿吨,含煤面积6700平方公里,充分利用能源资源优势和园区集聚优势,成功吸引了陕煤、华电等一批500强企业落户。在发展与生态和谐共融的这条路上,榆阳走出了一条工业与现代城市共生共荣的绿色发展之路,“榆林蓝”、“榆林绿”早已成为城市文明的实力见证。

如果说榆林是一首隽永的诗篇,那么榆阳区便是其中最耐人寻味的章节。陕北之窗,大美榆阳,目之所及,皆是诗情画意。厚重的历史和新生的朝气在这里汇合激荡,伴着岁月揉进城市的文化脉络中,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原标题:《人文榆林丨 “榆”您奇遇,陕北之窗·大美榆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