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苹果“国家队”落子蓬莱
这里,将汇聚最新苹果科技成果;
这里,将引领中国苹果产业未来。
在昨天召开的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蓬莱“一县一业”示范县工作会议上,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蓬莱)转移转化中心正式揭牌。
这一看起来十分普通的牌子,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直指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回应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当前,中国苹果产业面临着总体品质欠佳、生产成本高、品种结构不合理等现实问题,亟待破解。
对此,转移转化中心将整合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力量进行联合攻关,推动最新的苹果品种、技术、产品、装备在蓬莱落地孵化,破解苹果产业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为全国苹果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和模式。
推动最新科技成果落地孵化
大会规格之高、事情之要、分量之重,引人瞩目。
与会人员包括国家苹果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副首席科学家、各岗位科学家、山东省各苹果试验站站长,几乎涵盖了国内苹果产业各领域的顶级专家,豪华阵容,引人瞩目。
众多专家齐聚一堂,就是为了共同见证转移转化中心揭牌。
“我们将依托转移转化中心,推动最新的苹果品种、技术、产品、装备在蓬莱转移转化、落地生根,带动环渤海湾苹果产业乃至中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转移转化中心的定位及意义,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马锋旺寄予了高度期望。
实际上,自2020年蓬莱被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确定为服务县域经济支撑“一县一业”发展示范县三年来,20余位岗位专家、10余位综合试验站站长,纷纷将各自研发的最新品种、最新技术、最新装备投入到蓬莱进行试验示范。
如今,“秦脆”“福丽”“鲁丽”等苹果新品种在蓬莱大地上实现了开花结果,苹果园化肥减施、化学疏花疏果、老果园重茬改造、矮砧集约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土壤改良与果实品质提升等多项技术在蓬莱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现代化果园机械装备与智慧化果园管理技术也在蓬莱建立了示范样板果园。
真知灼见系列签约破解瓶颈
总体品质欠佳、生产成本高、品种结构不合理……马锋旺在主题报告中,分析了中国苹果产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这同样是烟台苹果产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对此,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晨光言辞恳切:“恳请与会的各位专家,紧紧围绕蓬莱苹果产业存在的‘卡脖子’瓶颈问题,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就如何推动新格局发展下烟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研讨交流,多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有价值性的对策建议。”
“科技支撑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别让短痛变长痛:补链延链强链”“苹果钙素营养及补钙技术”“果园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马锋旺等四位专家在主题报告中,针对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提出一批务实有效的箴言良策。
在现场,一系列关于技术合作项目的签约,让业内人士对破解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短板、瓶颈问题,充满了信心。
在果园化肥农药减施技术、苹果种苗繁育技术、苹果化学疏花疏果技术、智慧果园建设技术、苹果新品种联合开发、品牌化战略等方面,6名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分别与蓬莱区6家企业、家庭农场签署了合作协议。
做强东部苹果产区唯一示范县
作为苹果“国家队”,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为什么选择蓬莱?
蓬莱倚山傍海、气候宜人,以丘陵山地为主,适宜发展苹果等林果业。目前,蓬莱苹果种植面积38.2万亩,产量131.55万吨,单产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果树种植业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来自苹果。因此,国家苹果体系将蓬莱区选作为全国东部苹果产区“一县一业”唯一示范县。
马锋旺表示,通过各方努力,将进一步擦亮“蓬莱苹果”的金字招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蓬莱模式”,倾力打造蓬莱苹果“一县一业”的齐鲁样板,进一步总结“蓬莱经验”,贡献“蓬莱智慧”,拿出“蓬莱方案”,为引领渤海湾产区乃至全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蓬莱区将以此为契机,在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指导和帮助下,持续加强品种选育和科技研发,培育苹果全产业链,叫响海岸苹果品牌,打造全国苹果产业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样板。
来源/烟台日报
原标题:《苹果“国家队”落子蓬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