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香成谈法国摄影师雷蒙·德巴东:对土地真情流露的暖意
2023年5月20日,知名摄影师、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创始人刘香成受邀,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给台下听众带来了一场关于雷蒙·德巴东(Raymond Depardon)摄影作品的品鉴之旅。刘香成和雷蒙·德巴东一样,皆以摄影记者的身份进入影像行业,他们二人虽相隔10岁的年龄差距,但共同经历了新闻摄影的黄金时代。他们身处不同的国家,亲历了重要的历史时刻,并用照相机记录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影像。据悉,当天这场分享会是系列讲座中的一场。
2023年4月22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携手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呈现了法国摄影师、电影导演雷蒙·德巴东在中国的首次个展——“现代生活”,展览通过近百幅摄影作品及一部主题电影,展现了德巴东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对当代摄影的深度革新。
2023年5月20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刘香成在分享会中讲述他眼里的雷蒙·德巴东。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刘香成认为雷蒙·德巴东是法国在世最重要的摄影师和电影导演之一。德巴东出生于法国农村,12岁后前往巴黎学习和生活。从德巴东的摄影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农村境况的持续关注和饱含的个人情感。作为新闻摄影记者的德巴东还拍摄了非洲的非殖民化进程等重要历史事件。
刘香成着重提到了德巴东在法国拍摄时与在其他国家拍摄时的不同。“法国人离不开他们的土地。你发现德巴东对法国很熟悉,他可以进入这个环境。”在接触外界动态环境的过程中,摄影师采取怎样的拍摄方式是很微妙的,刘香成认为,德巴东在拍法国的时候,是一种“暖”的摄影,能看到摄影师的情感流露,而在其他国家的拍摄则更“冷”,带有距离感。
雷蒙·普利瓦,维拉莱,法国洛泽尔省,2007年。©雷蒙·德巴东/玛格南图片社
拉古特杜弗莱纳,塞尔旺斯,法国上索恩省,2007年。©雷蒙·德巴东/玛格南图片社
布雷斯平原,1984年。©雷蒙·德巴东/玛格南图片社
作为对比,刘香成在现场展示了德巴东在苏格兰格拉斯哥拍摄的一组系列。他提到,德巴东在当时接受了《星期天泰晤士报》的委托,对方希望他既要拍摄富人,也要拍摄穷人。但后来,德巴东则只展现了当地贫困艰苦的生活。这让委托方不太满意,所以,这个系列当时没有公开发表。此外,刘香成提及了玛格南图片社的一些“趣事”,比如德巴东会将那些纪实摄影大师按照拍摄距离分类。“艾略特·厄维特(Elliott Erwitt)是‘15米’的摄影师,有些是‘4-5米’的摄影师,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则会直接把镜头放你脸上。”刘香成举例道,这也让他们的照片具有各自的特点。
2023年5月20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刘香成在分享会中介绍雷蒙·德巴东拍摄的系列《格拉斯哥》。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最后,刘香成也讲述了自己对纪实摄影的思考。“我希望大家不要把纪实摄影理解成记录。纪实不是客观的,是个人的了解,是如何将眼前的景象翻译成画面。通过构图,光线和题材等等寻找突破。”刘香成说,“某种程度上,我和德巴东先生追求的东西是共通的。他作为欧洲相对的左派,希望多拍社会上值得被关注的人的画面,有时候也有不好的结果,但这都是其次,摄影师如何用相机表达对世界的好奇心,这是最主要的。”
克劳迪娜·努加雷、艾米利-康坦和夏尔-安托万·德巴东在阿帕努斯乡间的路上,法国阿韦龙省,1989年。©雷蒙·德巴东/玛格南图片社
玛德莱娜·拉孔布,欧巴斯,法国多尔多涅省,1987年。©雷蒙·德巴东/玛格南图片社
维拉莱,蓬德蒙维尔,法国洛泽尔省,1993年。©雷蒙·德巴东/玛格南图片社
艾米利-康坦和夏尔-安托万·德巴东,考贝尔,塞尔农河畔圣厄拉利,法国阿韦龙省,1992年。©雷蒙·德巴东/玛格南图片社
本次展览的标题——“现代生活”,源自2008年雷蒙·德巴东与克劳迪娜·努加雷(Claudine Nougaret)共同拍摄的《农民剪影》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现代生活”讲述的不仅是德巴东的乡村情结,也意在呈现法国当下的乡村、市郊、灰色地带,这些波澜不惊的地方与人们对法国固有的视觉联想——如诗如画或者罗曼蒂克大相径庭。作为农民的儿子,德巴东在讲述自己故事的同时也讲述着世界,在黑白和彩色的切换中再造风景摄影。
马塞尔·普里瓦,维拉莱,法国洛泽尔省,2007年。©雷蒙·德巴东/玛格南图片社
贝达里约,法国埃罗省,2007年。©雷蒙·德巴东/玛格南图片社
科梅尔西,法国默兹省,2004年。©雷蒙·德巴东/玛格南图片社
德巴东时常反思动态图像的展览方式。然而,本次展览的设计师阿德里安·加代尔(Adrien Gardère)则游戏在照片和电影的互望关系之中,强调了摄影师和电影导演这两个身份在德巴东创作生涯中多大程度上是相互关联、影响,并产生共鸣的。
4月22日展览开幕后,立即在沪上形成一阵德巴东与摄影的话题。澎湃新闻记者在微信朋友圈注意到,摄影师王轶庶说,“感觉是这几年国内看过最高级的展陈了,直白清爽、细节考究、摒弃时髦花哨杂音,赋予摄影以庄严”,摄影师史阳琨说,“德巴东治愈了这两天在影像上海艺博会观展的疲惫”,摄影师甘莹莹说“一个看了想哭的展览,不管是那些法国农村的角落、无人的风景、聚集的人群、温情的家庭……和爱的人开车去乡村”,媒体人许海峰说,“德巴东的早期黑白照片,一些明亮的地方,那是对生活的肯定”,知名摄影评论家姜纬说,“德巴东晩年的代表作《法国》系列照片受到美国摄影师沃克·埃文斯的很大影响,看似平静,实则内敛,蕴含着不易察觉的诗意。就像人上了岁数,才能听出巴赫的森严和美妙,摄影师年轻时看过沃克·埃文斯,有了经历之后,慢慢就知道大师中的大师的意义。大师看上去无技巧,观者尤其要警惕,那不是真的无技巧,是高级”,同样是摄影师的刘香成说,“雷蒙·德巴东先生的好展,摄影师关怀的话题是那么的诚恳”。
2023年4月21日,展览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摄影
2023年4月21日,展览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摄影
2023年4月21日,展览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摄影
2023年4月21日,展览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摄影
雷蒙·德巴东1942年生于法国索恩河畔维勒弗朗什,现居于巴黎附近的克拉马尔,他是当今最负盛名的摄影师和电影导演之一。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德巴东12岁时接触摄影,并以父母的农场和乡村环境作为最初的拍摄对象,而这一主题也深刻地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20世纪60年代,德巴东成为了一名摄影记者,为达尔马图片社供稿。1966年,他与友人共同创建了伽马图片社,后于1978年加入以重视原创著称的玛格南图片社。从智利到乍得,从威尼斯到阿富汗,他打破常规,不断进行摄影报道并配以文字注释,以独特的人文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作为电影导演和摄影师,雷蒙·德巴东一共完成了二十五部长片,其中大部分与音效师克劳迪娜·努加雷共同拍摄。他的影片数度入选戛纳、威尼斯、柏林等重要电影节官方单元,并多次荣获重要奖项。
展览现场。图片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展览现场。图片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展览现场。图片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展览现场。图片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雷蒙·德巴东始终坚持直面现实,在多部影片中解析了个人与司法系统、警察、医院、精神病院等机构之间的关系,而在其它影片中探讨了人对乡土的依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雷蒙·德巴东不仅将摄影镜头对准沙漠、乡村、亚马孙森林,而且也多次以城市环境为拍摄对象。2004年,他应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之邀,拍摄了包括上海在内的多座国际大都市。该系列中上海外滩的建筑风格以及形形色色的路人构成了其镜头中的独特风景线。此外,他还出版了七十余本系列或主题摄影集。巴黎、东京、布宜诺斯艾利斯、米兰,到现在的上海,德巴东的作品在若干个展或群展中展出。
展览现场,德巴东于2004年在中国上海外滩拍摄的作品。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翻拍
展览现场。图片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展览现场。图片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展览现场。图片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展览试图与观众分享艺术家如何运用图像进行简单而直白的叙述,并谦逊地将画面留给拍摄对象,不刻意追求决定性的瞬间。德巴东始终在寻找将人和地点建立起某种关系的最佳距离,他边聆听边让对象们发声,以人文的目光看世界。
展览信息
展期时间:2023年4月22日——7月23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7楼,黄浦区苗江路678号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