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漫长的季节》爆火,逃不出悬疑剧套路?

2023-05-10 17: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印 印客美学

豆瓣评分9.4,不出意外的话,《漫长的季节》口碑坐稳了五年内国剧头把交椅。

但是,口碑这么好的它,只能算是小爆款,并没有形成之前《狂飙》那样的现象级追剧场面。

爆了又好像没爆?

《漫长的季节》火了。

完结一周,豆瓣评分稳定在9.4,要知道,同类型的《沉默的真相》也才9.0,《白夜追凶》只有8.7。

其实,它的案件本身并不复杂,悬疑推进也不快,剧情过半,不少观众都猜中了幕后凶手便是沈默。

至于大家为什么一致好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时代感。

《漫长的季节》采用三线叙事,故事跨越20年,表面上是在追溯碎尸案的真相,实际上聚焦的是东北下岗潮时代下的小人物命运。

但奇怪的是,尽管口碑如此之好,讨论度也颇高,但《漫长的季节》影响力仍然比不上之前几部国产剧大爆款。

导演同样都是辛爽,《隐秘的角落》播出时,“一起爬山”“你看我还有机会吗”“小白船”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比之下,《漫长的季节》似乎真的没有一个完全出圈的话题,可以说是“平淡如菊”。

抖音上破亿的话题都很少,更不用说像《狂飙》那样的断层第一了。

微博话题也少得可怜,直到大结局,“漫长的季节封神”才终于登上热搜第一。

在剧播出前没有大规模的宣发的情况下,《漫长的季节》可以说全凭口碑发酵,才得以登顶豆瓣热门榜。

这部剧为何无法达到现象级人气呢?

怎样的剧才能算爆款?

一部爆款“神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会诞生很多剧中“热词”供大家讨论。

举例来说,就是《隐秘的角落》“你看我还有机会吗?”,以及《狂飙》的“什么档次”。

这些“热词”往往都是切中当下情绪的东西。

也就是说,如果离情绪太远,或是离当下太远,都难以吸引足够广泛的受众。

相比于《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故事更加老派,更重时代性而非现代性。

许多大爆的悬疑剧,玩黑暗、疯批那一套,而《漫长的季节》虽然也有分尸案件,但爱恨情仇都摆在明面上,走的是硬核质朴那一挂,

《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为了摆脱麻烦,不动声色地让严良送死,张东升为了报复,用药剂让妻子在游泳时遇难。

《漫长的季节》都没有这些,它所有的故事都基于90年代东北国企改制的下岗潮,注重的是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命运转变,而非悬疑案件本身。

当然,本剧的亮点也正在于此,生活化的东北旧事,让剧中各个带有时代印痕的人物,更真实更完整。

但也正因如此,本剧的人物设定都不够极致,不够疯,单从制造爆款的角度来看,它就少了撬动大众情绪、引发集体热议的“爆点”。

一部剧要爆,观看门槛就不能太高。

就像《狂飙》《人民的名义》,节奏快,爽点密,金句多,自然能达到全民追剧的热度。

而《漫长的季节》节奏缓慢,情节细碎,三条时间线的穿插并行,青年、中年角色来回切换,耐心不足的观众很难坚持到最后。

这就在观众之间做出了区隔,影迷人固然会被拍摄手法、叙事风格、声效配乐所吸引,但被《狂飙》提高了爽点阈值的观众自然就被挡在了门外。

而且现在的悬疑剧都陷入了一种套路化模板。

以一起凶杀案开头,出现最大嫌疑人,中间有各种反转,一个更大的秘密浮现出来,最后,真正嫌犯是“最不可能”的那个人。

整部剧中间还要穿插各种人物情感和生活细节,让观众体会在特殊情况下人物那种五味杂陈的心情。

不管是《暴雪将至》《漫长的季节》都是这样,只不过前者是灰暗色调,后者是明亮饱满的暖黄色调。

这种故事模式经过了多轮检验,早已成为了一条成功法则,只要节奏不拖沓,口碑就不会差到哪去。

但问题就出在现在的悬疑剧太多了。

平台知道年轻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悬疑剧,优爱腾芒纷纷押宝,数量太多,相似的叙事模式难免让人审美疲劳,所以即使《漫长的季节》备受好评,也很难达到国民级热度。

悬疑剧,越来越难红?

最近几年,悬疑剧的风刮得猛。

优酷捧出《白夜追凶》之后,下一部全民级热剧就是2020年迷雾剧场播出的《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

但是3年过去了,也就只有《漫长的季节》算是再次让悬疑题材小爆一把。

《猎罪图鉴》凭借“模拟画像”的创新设定小有突破,但热度较之前列,仍难望其项背。

《庭外》,口碑不错,但犯罪有余悬疑不足。

《开端》纵有热度,但也更偏向“无限流”的新颖设定而非悬疑感。

有口碑,没热度是不少悬疑剧的通病。

阵容、制作都不错,不少还是口碑作品,但还是没爆,问题到底出在哪?

一方面是悬疑类型的剧本太过类似。

从去年的《双探》《谁是凶手》《八角亭迷雾》,到今年的《回来的女儿》《回响》《狂飙》《他是谁》,除了主打扫黑的《狂飙》与硬汉推理风的《双探》之外,走的基本都是新案串旧案的叙事结构。

“案中案”是悬疑犯罪片当中最常见的叙事结构,结构本身是吸引人的。

像《沉默的真相》,双线并行,天然带来更多的看点,而且时间的跨度也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江阳从意气风发的检察官变成颓废的修理工,再成为行李箱的一条线索,主角的成长弧线让故事更加充实。

但再有看点的叙事结构,在大量重复之后也会审美疲劳。

故事套路就算了,连整体氛围都很像,阴暗的色调,沉闷的配乐,甚至连剪辑手法都很像,看多了观众自然不买账。

另一方面是现在陷入了“悬疑+”依赖。

悬疑+女性,悬疑+家庭,悬疑+时代……

悬疑剧不过短短十几集,难以承载太多的社会议题,最后的结果就是前后逻辑无法自洽。

像《八角亭迷雾》,既想制造悬念,又想影射社会现实,重点不明确带来的观感就是自说自话和故弄玄虚。

《回来的女儿》也是想在悬疑的氛围里,投射社会议题,埋了很多坑但后面却根本填不上,观众吐槽,还得被教育“悬疑又不止刑侦”。

能击打社会情绪痛点的悬疑剧固然好,但悬疑剧的业务重点是要在揭开真相的过程中展示人性的复杂和“变调”。

尤其是社会学派的悬疑剧,人性的复杂欲望最终是要回到社会里,而不是只停留在琐碎的人上。

《沉默的真相》《扫黑行动》能爆就是因为这样。

因为知道大家喜欢看,所以悬疑剧拍得多了,能播的也多了,但真正爆的越来越少。

希望每一位制作人都有捅破窗户纸的勇气。

作者:疏风

责编:若林

原标题:《《漫长的季节》爆火,逃不出悬疑剧套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