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零工经济中的体面劳动与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姚建华 周闻语/劳动报
2023-05-10 10:22
舆论场 >
字号

资料照片 展翔

资料照片 展翔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零工经济应运而生,并催生了各类新就业形态。在零工经济中,互联网平台将供给侧与需求侧联结起来,实现去中介化,成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和经济创新的驱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外包非核心业务的运营模式愈发普遍,这种“轻资产”战略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对于劳动者而言,随着零工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就业观念不断转变。尤其是“90后”“00后”的新生代劳动者,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工作内容,倾向于选择灵活多元的工作方式,更加关注劳动感受和自我价值实现。于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但另一方面,各类新就业形态的涌现也对传统的劳动关系带来了巨大挑战,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此背景下,如何在零工经济中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推动体面劳动的实现,进而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成为了一个既重要又紧迫的议题。

零工经济中的企业用工,特点与权益保障问题

相比传统的经济形式,零工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劳动赋能:不仅为劳动者提供了充分的选择空间,而且在提升就业效率、提高劳动者收入、推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零工经济给劳动者带来诸多现实挑战,包括:不稳定的用工关系、无保障的劳动权益、严密且隐蔽的劳动控制。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出零工经济中企业用工的新特点,另一方面也对零工工人基本权益的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零工劳动者处于不稳定的用工关系之中,传统的“雇主”和“雇员”关系被解构甚至被重新定义。在零工经济中,平台企业、外包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合作模式和法律关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导致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法律关系认定存在困难。更为重要的是,零工劳动者的工作流动性大,难以同企业和其他劳动者形成长久和稳定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零工工人的个体化、原子化倾向愈发明显,普遍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其次,与不稳定的用工关系密切相关的是,零工劳动者权益保障难的问题日益凸显。零工工人难以获取原本附着于雇佣关系上的法定劳动权益,如最低工资保障、就业安全、退休养老保险等。这些社会保障的“缺位”成为他们焦虑和不安全感的来源。

最后,零工劳动者受到日渐严密且隐蔽的劳动控制。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平台企业的劳动控制提供了可能。有研究发现,平台企业通过外卖骑手的智能手机及其外卖配送软件进行全方位的数据收集,并通过复杂的算法来严密控制骑手的劳动过程,如规定送达时间、规划配送路线。此外,平台企业还会通过“五星好评率”等打分机制让消费者参与劳动控制过程,以此来转移矛盾;将劳动过程游戏化也是一种普遍的策略,一方面可以激励劳动者,同时使得数字控制更具隐蔽性。

体面劳动与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零工经济一方面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就业选择,另一方面也对体面劳动的实现提出了挑战。“体面劳动”概念由国际劳动组织于1999年提出,是指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能够保障基本劳动原则和权利、提供平等收入机会和充分社会保障,以及促进良好社会对话的劳动。体面劳动的实现一直贯穿于国际劳工组织百年来的职责与议程之中,且处于核心地位。

体面劳动的具体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一,体面劳动以尊重劳动和劳动者人格尊严为本质要求;其二,体面劳动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根本目的;其三,体面劳动是劳动者实现自身目的和价值,消除异化劳动的途径。2015年,联合国大会进一步将“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和人人获得体面工作”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写入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如今,体面劳动已成为全球性共识,是不同国家劳动者的普遍诉求。我国积极响应实现体面劳动的目标,并强调以人为本,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利益,保障劳动者权利。在我国,建构零工经济中的体面劳动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是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指导性文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强调了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提出“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明确目标。实现体面劳动不仅是解决劳资矛盾的关键切入点,也是让广大零工工作者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感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面劳动的实现决定着我国零工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

总体来看,在零工经济中,让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零工工人获得从事体面工作的机会,并在劳动中实现尊严感和自我价值感,是建构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所在。同时,实现体面劳动也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和终极价值目标,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保障。

作者单位: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责任编辑:张珺
    图片编辑:陈飞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