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反诈小课堂 | 电信诈骗,小心谨慎

2023-05-09 19: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随着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犯罪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犯罪持续下降,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当前的主要犯罪形态。这种非接触型犯罪无孔不入、无所不及,越来越难识别,令人防不胜防。一些老百姓的养老钱、看病钱、上学钱被骗,导致许多家庭人财两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深恶痛绝、反映强烈。大家要提高“反诈防诈”安全意识,在生活中擦亮眼睛,谨防诈骗。

Vol.1

常见的网络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手段翻新速度非常快,有时候1-2个月就能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

1

高仿公众号诈骗

不法分子模仿一些有名头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进行模仿制作虚假账户,这些微信公众号用着官方口吻的宣传语,显眼的企业LOGO,受害人关注浏览信息,多为官方内容,所以就容易相信所谓的“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一旦跟其指示要求操作,非常容易泄露个人信息,从而导致被骗。

2

网购退款诈骗

诈骗分子来电话时,自称某购物平台卖家,以货物有问题为名给您退款,并准确说出您在某购物平台购买货物的信息,增加可信度。随后,诈骗分子会通过聊天软件或短信发来退款链接,但里面的链接其实是虚假退款网站,诱使您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最后套取您的验证码,完成诈骗。

3

冒充公检法诈骗

凡是自称是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4

网络刷单、返利诈骗

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或是声称发红包就返利的,都是诈骗。

5

冒充亲友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盗号或伪装亲人头像昵称等手段,冒充亲友,以“患重病”为由骗取钱财。

Vol.2

防骗小妙招

Part.

1

对微信信息应提高警惕,不轻信、不贪心、重核实。注意区分公众号的真假,如果是不确定的公众号,查看其“更多资料”—“账号主体”,如果是官方公众号信息会比较齐全,可能包括:媒体/机构名称、认证时间、机构类型等,而个体虚构的公众号会显示“个人”。无论是兼职找工作还是传播网上信息,都要准确核实,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信息,找工作当然最好去正式的招聘市场或者官方网站。

Part.

2

任何情况下,均不透露个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码、验证密码、金融信息严保管。防疫工作人员不会索要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若有任何关于“流调”、“健康码”异常等疑惑,请及时联系居委会、派出所寻求帮助。

Part.

3

遇到一些电信诈骗电话都会涉及到公安、检察官、法官等时,不要盲目轻信,要多调查印证。一般政法机关办案,要想了解情况,是绝对不会打电话与当事人进行沟通的,而是通过当地的派出所,社区民警或当事人进行面对面沟通。

Part.

4

克服“贪利”思想,谨防上当。不参与任何与“刷单”相关的事情。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Part.

5

短信号码可以通过软件修改,不轻信短信内容。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

Part.

6

陌生人提到转款、汇款必须核实。

Tips

如遇可疑情况,可拨打96110(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电话咨询求助。亦可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学习防骗知识,防诈反诈。

原标题:《反诈小课堂 | 电信诈骗,小心谨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