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漫长的季节》高口碑密码:在极致的现实里融入浪漫美学
原创 深响 深响
©️深响原创 · 作者|祖杨
很少能见到一部剧是这样的播出走势:4月22日开播后,豆瓣开分9.0,5月1日大结局,评分涨到了9.5,成近八年来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剧。剧集完结,讨论度还在发酵,不少剧迷二刷回顾细节、在社交平台分享隐藏的逻辑线,《漫长的季节》“后劲儿”比想象中更大。
取得如此成绩,原因也不难理解。观看《漫长的季节》,你很难把它和常规的悬疑剧联系在一起,剧里阳光明媚,秋天漫长而金黄,人物积极又乐观,时不时唠出的东北嗑仿佛把一切苦难和悲凉都消解掉;碎尸案串联起的三条时间线相互交织,当谜底揭开,核心呈现的实则是20年里物是人非和真实的人性。
《漫长的季节》是创新的,“创新”背后的难度可能也超出观众想象:为了还原出东北“漫长”的秋天,主创辗转各地取景,最终定在了昆明,而昆明没有蒸汽火车,剧组跑到湖北将剧里的蒸汽火车一节一节拆开运到开拍地,昆明也不盛产玉米,便又来到西双版纳请人从头开始种,一部12集的短剧,共拍摄了107天。
「深响」在和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天然工作室高级总监,《漫长的季节》监制、总制片人张娜,哪里哪里影业《漫长的季节》制片人卢静、《漫长的季节》导演辛爽等主创聊天时感受到,从腾讯平台到主创团队,都抱着尊重好内容、尊重观众的态度进行创作。
而对好内容的坚持和投入也收到了正向回馈,从结果来看,《漫长的季节》探索出了悬疑剧的新路,也给腾讯视频的“X剧场”开了个好头。
悬疑与生活相映
《漫长的季节》成功并非偶然,这部剧的诞生渊源和组局过程更像是“磁场相吸”,好内容将合适的人聚集在了一起。
2017年,张娜萌生了做悬疑剧的想法,便带着老朋友、编剧于小千一起做原创剧本,2018年雏形《凛冬之刃》(《漫长的季节》前身)诞生,之后两年张娜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导演。
当时在筹备《隐秘的角落》的卢静也看到了剧本,但因为不知道版权方归谁便遗憾搁置。直到后来双方机缘巧合认识,聊到了《凛冬之刃》,在听完卢静想探讨“人与生活的关系”的议题,以及辛爽想呈现的五光十色、积极乐观的东北样貌时,张娜觉得“气质对了”,于是主创班子就此搭建,“用生活化的方式拍悬疑”,也是主创团队成立之初达成的一致想法。
悬疑是“底色”。剧集的开篇以“出租车被套牌”事件为引线,牵扯出了一宗18年前的碎尸案,出租车司机王响、王响的表妹夫龚彪、退休刑警队长马德胜三人因此重聚,开始重新调查这场未完结的碎尸案,故事以1997年(碎尸案之前)、1998年(碎尸案之后)、2016年(现在)三条时间线将旧案往事娓娓道来:碎尸案的凶手是谁、王响儿子王阳因何而死、沈墨经历了什么,这都像一个个钩子,将悬疑氛围拉满。
而随着剧情推进,三条时间线融为一体,揭晓悬案谜底的同时也延展出了更深层的人性与命运的讨论。
剧里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大家都是被命运平等对待的普通人,爱管闲事又脾气暴躁的中年王响在老了之后性格变得温和;龚彪上一秒中了彩票、下一秒遭遇车祸死亡的戏剧感;老年邢建春还穿着年轻时的威风大衣,但大衣下面是尿袋……我们确实看到更多的是这群老年人如何笑着面对苦难、如何继续与生活战斗。
就像辛爽所说:《漫长的季节》的大命题还是在关照角色们的此时此刻,这里面有抚慰、也有残酷,但我希望能用各种人物经历告诉观众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在悬疑的基础上,主创又通过改变色调、加入喜剧元素以及各类生活化处理,让悬疑变得有血有肉。之前大家熟悉的东北悬疑剧大多都是发生在冬天,白茫茫一片,《漫长的季节》的剧本雏形也是发生在凛冽的冬,但最终主创团队选择定在了秋天。
在辛爽的理解里,选择秋天,一方面是因为故事里的王响在秋天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他相信的很多东西坍塌了,所以一直活在过去的秋天里;另一方面则是他想打破一提到东北就是冬天的标签,东北是四季分明的,秋天也很好看,那里的人都是积极生活的。
基于此,《漫长的季节》一改肃杀基调,呈现出了一个明媚乐观、五颜六色的东北秋天。比如王响的红毛衣、龚彪的黄卫衣、绿色的火车和出租车,整体的剧集色彩更丰富;“你瞅啥”、“别得瑟”、“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等东北标志语言被一一复刻到屏幕上,也让观众倍感亲切。
此外,演员在创作现场给予的“即时”反应,也让剧里的东北生活更鲜活生动。
主创透露道,剧里有很多情节都是演员“现挂”的,比如有场老年组从公安局出来的戏,原定是龚彪目视着王响离开,到开拍后龚彪扮演者秦昊对着王响的背影点了一根烟并加了句台词“你按摩去啊”,这样的生活化处理也让龚彪的中年人设更立体。剧里还有一幕王响指导王阳读诗的“名场面”,原本是“打个响指吧,心里开起花”,但辛爽还是觉得文邹邹,范伟和导演两个人便你一句、我一句讨论,最终碰撞出了“打个响指吧,吹起小喇叭,嗒嘀嗒嘀嗒”。
在辛爽看来,这些都是好演员在现场给予的共同创作的氛围。秦昊、范伟本身就是沈阳人,对东北生活本身就有感触;再一个是辛爽受《马大帅》的幕后对戏影响,在剧集拍摄过程中,给予了演员充足的创作空间,最终形成了“好演员之间的戏的流动”。
以悬疑为底色,《漫长的季节》探讨了人与人、人与生活、人与命运的关系,同时生活化的处理方式又为沉重的话题增加了一抹亮色,增加了真实氛围。从最终呈现效果来看,《漫长的季节》打造出了一个生活悬疑的新样本。
写实与浪漫交织
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悬疑故事是《漫长的季节》的创新点与看点,与之对应的,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也不少。主创团队将这部剧的创作风格形容为“离地半米”——热气腾腾的生活感背后要做到贴近现实,同时又要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浪漫美学色彩,两者兼顾的过程并不容易。
做到贴近现实,摆在眼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还原出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东北的辉煌样子。
物理意义上,东北的秋天倏忽而逝,无法满足长达几个月的拍摄周期,而大多数的东北工厂都不太符合剧集设定。剧组辗转各地才最终选在了昆明,在实地取景时,昆钢正在生产,昆钢的铁轨上长满了明黄色的花,整体的气质正符合王响心里蓬勃、辉煌的桦钢样貌。
但要在昆明拍摄出一个东北的秋天,道具、置景环节面临的压力不可谓不大。制片人卢静表示,把昆明还原成东北,需要付出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比如在实景拍摄部分,王响是个火车司机,但昆钢里没有火车,剧组跑到湖北找到了蒸汽火车,用三辆19米长的厢车将火车一节一节拆开,运到了昆明;玉米并不适合在昆明生长,剧组又来到西双版纳找当地居民重新种了一大片玉米地,以此增加桦林这座东北小城的真实感。
还比如在布景搭建部分,剧里的宿舍、厂房包括路边的商店,都一一按照东北的特点做了变动还原,在看剧时也能发现,王响家里的铸铁暖气、王阳卧室的红色毛毯、沈墨大爷家里的老虎沙发套,都带有满满的年代感和东北特色,真实的布景也引发了屏幕前观众的共鸣。
剧里三条时间线横跨了近20年,时过境迁,各色人群身上也留下了时间划过的烙印,而如何呈现出时间跨度和岁月沧桑是主创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漫长的季节》将好莱坞常用的特效化妆技术运用到了剧集制作上,在辛爽看来,变老有很多方式,发型、穿着、皮肤质感都能展现,但在这部剧里,在让人物变老之外,还想要传达时间在人身上留下了哪些痕迹,也因此“特效化妆”还承载了叙事的功能,“你看他20岁和40岁分别是什么样子,你就知道这20年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
例如中年龚彪身体发福、满脸冒痘、外加酒糟鼻,这都是患上糖尿病的表现;年轻时的黄丽茹是医院一枝花,到了中年,掉色的唇纹、略假的双眼皮等,也侧面凸显了黄丽茹的“爱美之心”。
使用特效化妆是件相对麻烦的事,但同时也非常值得。据主创团队介绍,最开始每天要花六个小时化妆,后来熟练了也要四个小时。“虽然有点笨,但是它最终呈现的效果是观众喜欢的,这个事就是成立的。”辛爽说。
同时,《漫长的季节》并不只是一部纯粹的现实主义作品,其还在现实的基础上增加了印象主义和浪漫美学。例如有场戏是王阳和沈墨在天台一起“看烟花”,烟花的形成其实是对面工厂烟囱在处理废弃时出现的彩色雾,用酒瓶底看就像是绚烂的烟花绽放。“用浪漫去解构生活和剧情,使得这部剧在接地气的同时又有了很丰富的观赏层次。”张娜表示。
回过头来复盘,《漫长的季节》能够交出如今的高口碑成绩单,是所有人在形成一个共识的前提下,拼尽全力地投入、以“尊重”为始终进行创作,从而达成的结果,也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漫长的季节》”出现。
原创内容转载开白可直接在文后留言
与深响主编交流请添加微信:alana_liuyalan
原标题:《《漫长的季节》高口碑密码:在极致的现实里融入浪漫美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