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谢晖的曾祖父谢应瑞先生在民国上海的大时代中

2023-05-10 10: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老周望野眼 

但凡看看足球的上海人,没有不知道谢晖的。九十年代年轻的申花队横空出世,谢晖是其中杰出代表。在国家队的成就,他不如范志毅。但在球迷心目中,他和申思、祁宏、吴承瑛的地位是不遑多让的。究其原因,或许因为范志毅在专业化时代已经成名了,他始终是以“大佬”形象出现的。而谢晖等人原来只是上海二队的球员(除了申思),如果没有职业化改革,他们即使能踢上一队,也要给老队员做多年替补,能不能踢出头真不好说。在七零后上海人看来,是狂飙突进的九十年代给了他们机遇,多少是有点“共情”的。后来,范志毅成了娱乐明星,申思、祁宏出事了,吴承瑛则淡出人们的视线,唯有谢晖一直没有离开职业足球。出国踢球、回国当助教,从中甲到中超,一步一个脚印。虽然没有国字号执教经历,但他的执教能力得到普遍认可,到哪里都很成功。他在场外的生活也热闹,几段感情轰轰烈烈,人到中年依然能端着酒杯快人快语,终于被人录了像传到网上,但很快,他又找到大连人队这个平台,凭借热血的攻势足球在中超站稳脚跟。上个周末他以大连人队主教练身份重返上海体育场,虽然比赛输了,上海球迷依然把掌声送给他,这样的谢晖,当然值得说上一说。

重返八万人体育场

这次谢晖的身份是大连人队主教练

谢晖之所以如此受关注,很大原因在于其“洋派”。踢球,猛打猛冲有英国范。做事,我行我素不拖泥带水。谢晖有八分之一英国血统,他的祖父谢棣华和父亲谢若水的事迹,很多文章介绍过。相比之下,谢晖曾祖父谢应瑞先生作为民国时代上海一代名医,人们知道得并不多,而且在网上搜索,能找到的照片只是一张模糊到不能再模糊的图像,我想这是不够的。于是我翻检资料,并得到祝淳翔、王莫之两位好友的帮助,梳理一些关于谢应瑞的资料分享给读者朋友,或许能让喜欢足球的朋友了解更多谢晖及其家族的历史。

谢应瑞先生

谢晖的曾祖父

关于谢应瑞先生的事迹,谢晖的叔叔谢小棣先生有一篇文章,网上可以搜到。家人的回忆基本上是准确的。谢应瑞1888年出生于湖南衡阳,早年是孤儿。有不负责任的网文说他出生于官宦之家,显然不是真的。谢应瑞人生的转变源于教会的收养,他是育婴堂里长大的孩子,后来就读于李鸿章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公立医学堂——北洋医学堂。通过考试,以公费生的资格留学法国,毕业于巴斯德研究院,后到英国继续深造,获得英国医学博士学位。

1906年6月23日(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初二)

《申报》第九版报道

谢应瑞等八人被派为北洋医学堂帮教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谢应瑞到英国战地医院实习,其间与来自英格兰纽卡斯尔的女护士长朱利叶・罗德(Julia Rhodes)相爱。战争结束后谢应瑞在英国皇家医院担任医官,成为当时英国皇家医学会唯一的亚裔会员。他和朱利叶1919年成婚,次年诞下第一个男孩谢棣华,即谢晖的祖父。1919年夏天,谢应瑞和家人回到上海,在当时国内唯一的国立医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任教。谢小棣的回忆并未对谢应瑞在上海的事迹展开,但他在波澜壮阔的上海近代史还是留下了自己的印记。1919年11月13日《申报》上海版上,有太和药房刊登的广告,其中写到“敦请英国伦敦皇家医科大学医士谢应瑞先生设诊”。这则广告刊登了谢应瑞的简历:“前在北洋医学校卒业,曾供职本校医院副医官,已负盛名。谢君为深造起见,复于清光绪三十二年(注:1906年)入英国医科大学实习六年,得有医士文凭,留伦敦各医院充当医士,成绩卓著,给有证书。谢君之医学经验加人一等,无待赘言。今夏由英伦回国,道出申江……”。谢应瑞在太和药房设诊的地址为静安寺路跑马厅五十号(大致位置在今南京西路上海历史博物馆附近),请他看病的费用是门诊一元,出诊六元,挂号费小洋二角。另外这则广告提到谢应瑞回国是在1919年夏天,和谢小棣文章中写的“二十年代”有出入。如果广告的信息属实,那么1920年出生的谢晖祖父谢棣华应该是上海出生,而不是英国出生。

1919年11月13日《申报》广告

刊出谢应瑞简历及诊所地址等信息

1919年12月2日《申报》上海版

欧美同学会第一次聚餐盛会

谢应瑞开始发展上海的交际圈

1922年7月24日《申报》上海版

谢应瑞和张君谋医生的鉴定报告

卫生食物保安片:不坏

1922年11月5日《申报》上海版“名医信息”

谢应瑞主治妇产科

诊所在南京路劳合路

(大致位置在今南京东路六合路)

住址在南城都路长浜路

(今成都南路金陵西路)

1924年11月16日

共和新路草棚

推小车的江北人闵得义被同乡枪击

谢应瑞、蒋明卿二医生为其

“施手术、剖胸治疗”

1925年5月30日发生的“五卅惨案”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爱国学生和市民聚集在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逮捕的学生,英国巡捕向群众开枪,打死打伤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第二天的《申报》上刊登了《昨日学生演讲之大风潮》一文,其中有谢应瑞为受伤学生医治的信息。

1925年5月31日《申报》上海版

谢应瑞医治“五卅惨案”受伤学生

巧合的是,同一天曾任松沪护军使、盘踞上海的山东军阀何丰林忽患中风、不省人事,为他提供医疗服务的也是谢应瑞。

同日《申报》上海版

谢应瑞为何丰林治疗中风

何丰林出生于山东平阴县

至今徐汇区有枫林桥、平阴桥的地名

均与其有关

何丰林

1873-1935

经过1925年这次中风

何丰林还活了十年

看来谢应瑞的医治确实有效

1925年6月12日《申报》上海版

谢应瑞在法庭为五卅惨案作证

描述学生遇袭现场

1930年的一则鸣谢广告

为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妇人

割去腹中血瘤

当时谢应瑞的职务为

京沪铁路总医官

1937年5月12日

在青年会演讲“上海五种流行病之预防”

文中有“研究有素、活人无算”的词语

1944年12月21日《申报》上海版

保健协会推动防痨工作

谢应瑞担任中国保健协会医务长

在年会上发言

1946年10月13日《申报》上海版

表彰忠贞红十字会殉难烈士

谢应瑞为卫生局代表

1948年向普善山庄捐助270元金圆券

闸北普善路得名于普善山庄

谢应瑞医生1949年以后的资料暂告阙如,他1888年出生,1949年时61岁,之后应该还有一些历史,有待进一步挖掘。谢应瑞共有三位公子,长子谢棣华曾在公共租界巡捕房任职,后参加革命成为新四军机要人员。解放战争时期潜回上海工作,在上海设立秘密电台,和秘密战线的同志并肩战斗,这段历史人们已经熟知了。谢棣华之子(谢晖的父亲)谢若水是田径运动员,曾担任上海标枪队教练。谢应瑞另有二子(谢晖的叔公)谢嘉诺和谢百德,在美国分别从事医学和硅酸盐超导研究,如果健在也要接近百龄了。

谢晖的祖父谢棣华和父亲谢若水

谢若水和童年谢晖

原标题:《谢晖的曾祖父谢应瑞先生在民国上海的大时代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