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金小博说】就好比关公战秦琼,金山人传说中的“康城”到底存在过没有?

2023-05-08 17: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PART ONE

之于上海境内的很多地方而言,金山是一片古老的土地。

这里,既有六千四百年前大陆岸线既成的“冈身遗址”,也有蕴含六千年前马家浜文化元素的“查山遗址”。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史可查的还有海盐城、前京城、胥浦城、金山城、金山卫城等古县城或古城墙遗址。

在浓浓的乡愁牵绊中,“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旋律总会时不时地在我们脑海里萦绕。以至于伴着这首挥之不去的曲调,在一些人心底里,坚信在金山近海下藏着有一座“康城”!但是,孤证不立。这种说法有真实依据吗?金小博个人以为,这座城是否真实存在有待商榷……

尽管金小博深知,发表这样的观点,大概率地会遭到相关人士的抨击和驳斥,但是,倔强和较真是金小博难以更改的秉性——

“呼唤板砖、呼唤板砖、呼唤板砖”!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果今天的观点能够唤起各路大咖毫不留情的批驳与条分缕析的实证,金小博头上鼓起再多的大包也是值得滴……

PART TWO

1

“康城”一名产生的原因

一般来说,了解和考究一个地方的历史,基本可以通过三种重要方式实现。一是通过古籍记载,如深入研究地方志等;二是考古发现,以此来实证史实;三是采用知情人口述,如目击情况的当事人记忆等。

的确,通过不同权威古籍比较考证或此三种方式相互辩证得出的“信史”比较靠谱。反之,不加辨识考证,随便看到有人记载,有人传言就茫然信之,就很容易“以讹传讹”,变成“拷贝大走样”。

金山近海岛屿(徐伟庆摄)

怎么说呢?就像唱歌一样,第一个按照曲谱吟唱“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人很重要。歌词朗朗上口,旋律优美流畅,很容易达到大众传唱的效果。如果,传唱的这位有些荒腔走板,就容易把调带偏了。事先声明啊,金小博从来没有说过,“挺康派”唱错了……

通过阅读苏沪两地现存的地方志与古籍,我们会发现,从宋代至清代的地方志与古籍的记载中,均有对金山近杭州湾海中“金山城”(曾在陆地上)的记载:

部分古籍对“金山城”与筑城者的记载

(点击看大图)

从以上古籍记载可确定,金山近杭州湾海中有“金山城”,金山城的筑城者有周康王筑城说,也有吴越国钱氏筑城说。

然而,并没有“康城”的记载。

钱镠

2

“康城”一名系后人的自创

虽然说,在宋至清代的古上海地区没有发现“康城”的记载,但明正德年间,正德《金山卫志》编撰者首次把金山城写作过“金山故城”。

《海盐县图经》

到了明末天启年间,嘉兴府海盐县(今属浙江嘉兴市海盐县)一群文人接到了编撰《海盐县图经》的任务,这是当时海盐县的一本官修地方志书,因海盐县历史上的变迁,故这些人所画之图涵盖了今天金山的地域。

《武原盐官未析旧境图》

与此同时,他们在书中《武原盐官未析旧境图》中,应是受到了金山城有“周康王筑城”说的启发,限于当时这群文人的认知水平,他们在金山城原有的位置首次创造性地标上了“康王故城”。

谁知道,自从他们这次自创地名后,后续不明就里者,进一步“大胆改造”,比如汪巽东等文学作者又写作“康王城”等等。而此时的“康王故城”一词,应该是被进行文学性再造后的产物。

明代后对“康王故城”一词的演绎

(点击看大图)

明末清代后,大量文人纷纷继起书写“康城”,他们创造出不少与“康城”有关的亦文亦史的作品,而我们知道,古代的“经史子集”,其中的集部,即包含现在所说的小说题材。通过这部分人的文学作品,进一步宣传了所谓“康城”的存在,而有意思的是,“康城”之意在流传中,又发生了新变化。

城池图(乾隆《金山县志》

比如在清初的金山卫民间,“卫城”(古金山卫城)又被人传为“康城”,“俗以方鸣谦督造,故称方城,今曰康城,音近之讹”。光绪《重修金山县志》编撰者早已看到这种现象。

卫城南城墙遗址所在地

为何把“卫城”俗称“康城”呢?应当是有原因的。

卫城的建造完成后,老百姓认为这座城是方鸣谦所督造,故俗称“方城”。但是,“方城”在民众的口口相传中叫着叫着,就开始“拷贝”走样。因一音之转的谐音,叫成了“康城”(举个“栗子”:小伙伴大概听到过金山街头有把“收旧货哎”的吆喝声叫成“旧灰”的吧)。

“或谓周康王筑,或以为吴越钱氏所作,皆流俗附会”①,此话意思,有说“康城”(指卫城)是周康王建,还有说是吴越国钱氏国王造的,都是没有依据的“榜名人”!

清代后“卫城”误称“康城”的记载

(点击看大图)

卫聚贤

到了上世纪30年代,金山沿海一带发现了戚家墩古文化遗址。当时有记载:“金山发现‘康王故城’,经考古家卫聚贤先生以《海盐图经》一书,详加考证,认与传说符合......”②

时到此考古的金祖同等著《淹城、金山卫访古记》记载:“金山有所谓康王城者,湮没海中,在未湮时,山与岸连。”无疑,卫聚贤、金祖同提到的“康王故城”、“康王城”都滥觞于明天启《海盐县图经》。

3

“康城”一名与“康城”均为附会

从上文已知,“康城”一名,是无中生有的附会。而关于“康城”的附会,清代有一定考证能力的学者已提出这个观点,如:“康城,相传周康王筑城,以镇大海......康城亦属附会”③

谭其骧

同样,1990年,复旦大学教授谭其骧在古海盐疆域沿革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地方志记载本地历史都喜欢拉得越早越好,往往靠不住。说金山城是周康王所筑,其实周康王怎么会跑到这里来。金山城,我在50年代已指出过,就是梁朝的前京县城……。

张修桂

复旦大学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生导师熊月之亦称:“金山又名钊山,周康王名钊,后人或据此误推讹传”④复旦大学教授张修桂也称:“金山城为周康王所筑的说法,显然是由于金山古称钊山,而周康王名钊,遂附会而成。”⑤考古学家、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韩嘉谷发表过相同观点:“周康王东游海上之事于史无稽,筑城之说更缺乏可信度。”⑥

小结

我们通过梳理历代志书古籍,还原了“康城”一名的源头、产生与演变,进一步明确了,金山近海历史上并没有以“康城”命名的城。

自清以来,有所研究的学者、专家不仅认为“康城”一名系后人自创,“周康王筑城说”也是附会,这些附会沿着讹传误传与古代文学演绎的路线影响至今。“康城”一名的正本清源,祈望学界同行与有志学习史地文化的同好共同深入研究,并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①龚宝琦修、黄厚本纂:光绪《重修金山县志》,清光绪四年刊本,卷七。

②邵洵美等:《金山康王故城》,《人言周刊》,1935年第31期,603页。

③钱熙泰修纂:咸丰《金山县志》,上海图书馆馆藏版,第八册,《刊误·城池》。

④熊月之等:《早期历史:文献中的上海地区》,《上海通史·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⑤张修桂:《金山卫及其附近一带海岸线的变迁》,《历史地理·第3辑》》,38-5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⑥韩嘉谷:《从海盐县城沦湖谈上海地区的汉代大水灾》,《历史地理·第2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版。

原标题:《【金小博说】就好比关公战秦琼,金山人传说中的“康城”到底存在过没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