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炫富,早过时了

2023-05-09 15: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你认为年薪百万、手提LV包、开法拉利,这些标签能证明你属于精英阶层吗?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在当今社会,并不仅仅有钱就是精英。

甚至很多时候,精英反而是那些看起来一点都不像精英的人,他们可能每天坐地铁上班、随意地穿着牛仔裤。那么,为何现在的“精英”不炫富了?这意味着社会更平等了吗?

伊丽莎白·科里德-霍尔基特在她的著作《微小的总和:新精英阶层的消费选择》中试图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微小的总和》

[美]伊丽莎白·科里德-霍尔基特 著 尹楠 译

01.

被抛弃的奢侈品

曾几何时,拥有奢侈品手提包是身份的象征,而且最好还得是奢侈品里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品牌。电视剧《三十而已》里就有这样的情节——女主背着香奈儿限量款去参加贵妇聚会,结果发现大家人手一只爱马仕。格格不入的她,合影时只能默默把包藏在身后。

《三十而已》

然而,近年来,奢侈品的光环正在逐渐褪去。根据贝恩公司的报告:2022全年中国奢侈品市场下滑了10%,几乎涉及所有品类。其中,腕表市场降幅最大,相比2021年下降了20%至25%。

这不仅仅由于疫情对经济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还因为奢侈品彰显身份的作用在减弱。人们发现那些真正的精英不怎么在衣着打扮上花钱。富人用在彰显财富上的开销正在减少。1996年,收入顶层1%的群体在服饰、腕表、珠宝、汽车和其他社会有形商品方面的炫耀性消费几乎是其他人的四倍之多。

但现在,虽然他们的收入仍然比其他人高出六倍以上,但他们的炫耀性消费支出只是其他人的三倍。宜家创始人Kamprad身上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在二手跳蚤市场淘来的。乔布斯则更是长年一身牛仔裤、高领衫和运动鞋。

不过,不买奢侈品不代表精英们不炫富了,而是炫富的门槛变高了。在现代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购买奢侈品的门槛并不高。普通的工薪阶层也可以选择攒钱对奢侈品包进行消费。这意味着,当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时都开始选择奢侈品包时,它带给人们的优越感就没了。于是,精英又创造出另一种彰显身份的筛选方式:品位。

《纽约的一个雨天》

伊丽莎白的书中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上层阶级的女性对裸色指甲油十分追捧,虽然美甲本身的价格很低,几乎人人都能支付的起。但理解美甲的方式,就能显示出你属于什么样的社会阶层。在上层社交圈中,裸色指甲油已经是被默认的有品位的标志。如果你选择涂艳色指甲油来参加聚会,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你是个“局外人”。

品位显然比奢侈品更昂贵,它背后所代表的是“文化资本”,这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和经验积累而来,也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这种微妙的筛选方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帆布包,虽然它的价格可能只要几十元,但很多书店、文化品牌都把帆布包做成了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所以背帆布包的潜台词就是你很爱读书,经常出入这些文化场所,是个有文化品位的人。

02.

比起好不好吃,价值观更重要

和奢侈品一样,如果你还认为精英用餐都是去米其林餐厅或五星级大饭店,那就大错特错了。如今,吃鲍鱼、海参、燕窝等奢华的食材,已经油腻过时;吃“草”,才是最新潮流。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轻食市场规模达到1200亿元,在中国餐饮的整体占比中超过10%。近一年内,全国的轻食店增加了6000多家。

轻食沙拉真的好吃吗?不一定。而且普遍价格较高,比如,Wagas的人均消费在70-80元左右。如果自己在家买菜制作,成本会远低于此。

又贵又不好吃,为何都市白领还如此热衷?因为它能让你看起来很健康,而健康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身份的象征。你不太可能是体力劳动者,因为这意味着你每天需要大量高油高盐的食物来补充体力;每天就吃几片绿叶菜,说明你考虑的早已不是吃饱,而是精致的生活;且植物制品相对减少了养殖环节带来的碳排放,更加环保。

在美国,精英们也很爱吃蔬菜,而且最好是有机蔬菜。全食超市就是这样一个专门售卖有机食物的地方。这里设定了严格的品质和健康标准,禁止销售含有人工防腐剂、色素、香料、甜味剂和氢化脂肪等250多种成分的食品。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让你获得某种身份认同:“代表你有一种消费者意识,认同动物权利、具有环保意识,是一个见多识广、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怒呛人生》

不过,这么做就真的能改善环境吗?对此,社会学家社会约翰斯顿毫不留情的指出:“这其实十分的天真和自私,会让消费者自我感觉良好,却不会让世界变得更好”。这的确相当讽刺,不否认一些精英怀着这种崇高价值,但现在环保逐渐变成了一种时髦的消费方式。毕竟,不是人人都有环保的“特权”,大多数人都知道少点外卖可以减少垃圾,但对很多上班族来说,花时间精力自己做饭还是太奢侈了。

03.

大城市or小城市

当然,有时候选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你生活的城市。虽然,“2万元一套房”带火了鹤岗等小城市,但精英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大城市。现在人们不再仅仅出于经济或现实原因选择生活的城市,而是依据城市所能提供的一切资源进行选择。这其中既包括公园、商场这样的生活场所,更包括剧场、博物馆等文化场所。

后者可能是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重要区别之一,在小城市,吃饭、逛超市也可以方便;但你很难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或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些只是休闲娱乐,但实际上这种社会消费也是人们遇见自己想要约会、结婚、创建家庭和结成一生友谊的对象的方法之一。很多人会将《老友记》、《欲望都市》中主角的生活视为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但这种生活其实只能发生在大城市。

《欲望都市》

《老友记》编剧克雷恩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剧的内容:“这是一部关于友情的剧,因为当你单身、住在大城市里的时候,朋友就是你的家人。在小城市里,人们的社交与亲缘、地缘高度相关,你的交际圈可能更多由亲戚、同事、同学组成。

而大城市中这种浪漫自由的约会背后还包含着更多:“许多高技术人才在这里相识相知,进而生儿育女,因此实现强强联合,他们的孩子长大后也会走上相同的道路。财富和资源向高效能家庭聚集,这些家庭不惜一切代价强化其后代的利益”。

寻找一个好的伴侣,无疑是巩固精英身份的有效手段,这意味着你的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线上”,父母双方都有很多可以给孩子的资源,比如,如果父母是教授、学者,他们的孩子大概率很早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如果父母是律师、外企高管等专业人士,他们的孩子可能每年都能出国旅游几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的未来,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决定的。

04.

育儿,最昂贵的投资品

这样看下来,你可能会觉得成为精英的门槛好像也并不高。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精英开销的主要部分。那什么才是他们花钱最多的地方?答案并不意外——育儿。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报告,在北京和上海,家庭将一个孩子养到17岁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96.9万元和102.6万元。对于精英,成本还会更高,因为育儿绝非是把一个孩子养大这么简单,而是要把他们养成一个像自己一样的精英。

众所周知,育儿的最大开支是教育。第一步,家长需要购买一套天价学区房;在此基础上,还要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光有成绩也不够,还要让孩子出国旅游,培养滑雪、钢琴等各种兴趣爱好。这些绝非花钱就足够,它更需要家长付出大量时间。这点从网上流传的各种“海淀妈妈”“魔都妈妈”中就可以看出:家里有好几套书,刷了好几遍题,每周好几个班,手里好几个群;她们上班准时打卡,政策及时学习,下班回家陪娃,群里资源共享。这样的强度,使得不少母亲选择放弃工作,成为全职妈妈。这些家庭之所以拼命鸡娃,是因为“好大学正日益成为区分富人和其他人的重要因素。志向阶级或许不能跻身收入顶层0.01%的位置,但几乎和其他所有人相比,他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更优越的文化世界里”。

精英阶层对子女抱有如此高的期待,当然是希望孩子过上不错的生活——至少不能低于他们现有的生活标准。如果仅仅从家庭的角度来看,这么做一点也没错,“对孩子的这种奉献自然是出于爱,但同样也源于一种做父母的信念,那就是相信这些努力有利于后代的幸福和未来的成功”。

《三十而已》

但对于社会,这种封闭的精英传承却在制造一种幻像。社会学家桑德尔称之为“优绩主义的暴政”,正如他在《精英的傲慢》中提到:“精英阶层、成功人士倾向于过度沉醉在自己的成功中,而不记得有助于他们成功的时机和好运,相信他们的成功是自己赢得的报酬,那些居于低层的人是咎由自取”。这将慢慢加速社会的不平等。精英们用消费主义构建出了一个平静美好的“乌托邦”,但精英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被隔离在高墙外普通人的生活会越来越艰难,而当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时,社会矛盾就有可能被激化。

05.

被掩盖的“特权”

当精英不再炫富,他们从挥金如土的土豪变成为温和有教养的绅士,大众对他们的情绪也从仇恨变成了欣赏,但可能这样的社会反而会更为危险。在过去,金钱的差距赤裸且直接,人们会看到其中的不平等;而现在,不平等却被包装成了平等的样子。精英在对外宣扬理想和自由的同时,也可能背地里大肆利用着特权。

2021年,一部纪录片《买进名校:美国大学舞弊风暴》揭露了美国高校招生的黑幕,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这些都是高呼教育公平的名校,只要符合要求就能去申请,但实际上,富人们可以用找枪手、买通监考官换试卷、给子女伪造特长生身份等各种方式将孩子塞进名校。可以想象,如果舞弊案没有被曝光,这些名校光环依旧耀眼,而那些被塞进去的富二代可能还会被认为是爱好广泛、自信优秀的年轻人。

《买进名校》

普通人往往很难意识到掩盖在这些现象下的结构性问题,并对自己进行反思。或许需要反思的并不是普通人,而是精英,正如美国作家和社会评论家凯特琳·弗拉纳根所言:他们滋生特权、加剧不平等,却还自以为在改变世界。

但这意味着精英就是赢家吗?虽然他们看似得到了一切,但其实他们也并不快乐。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们才是那群内耗最严重的人。显然,一个信奉优绩主义、阶层固化的社会,会让所有人都陷入焦虑。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或许需要整个社会做出更多改变。

原标题:《炫富,早过时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