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反向旅游的年轻人,正在炒火下一个“淄博”

2023-05-09 07: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如今由社交网络组成的平行宇宙,无时无刻不在宣告生活的优雅。那些在朋友圈旅游大赛胜出的朋友,相信没几个是靠剪辑和PS技术赢的,全部都来自选择上的一骑绝尘。

当你还在抱怨景区人多的时候,机智的年轻人正在贡献他们的解决方案。他们避开人群,去探索那些被流量忽略的人文角落,用“反向旅游”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种经验不仅对于假期,就算是周末短途游,都能有很好的启发。

一批反向旅游爱好者们,正在逃离被大众与热点包裹起来的城市,前往那些小众的、曾经被人忽视的冷门旅行地,试图得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体验。

这些逆向思维绝佳的年轻人,可能是第一批从沙河徒步去国贸上班的狠人,是第一位错峰去淄博隔壁撸串的智者,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避开人群,既远离了大众,也赢得了朋友圈的羡慕。

当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他们在白洋淀的农家乐刚完成了“收网”,当峨眉山的猴子刚借走朋友的相机,黔灵山的猴王久不见人,甚至要把王位传给他们。

“反正都是出去玩,去哪玩不是玩,别人去首都北京,咱去甘肃太京,别人在杭州差点被挤得填了湖,你在雷州赶海摸鱼,龙王看见都懒得管你。”

94年出生的韩烨熟读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是《瓦尔登湖》的粉丝,他对旅行有自己的见解和坚持。

“上下班地铁人挤人,坐电梯人挤人,去食堂人挤人,好容易放个假还是人挤人,那我不白放假了。”

而立之年,总要多少学习下如何与生活和解,而和解的第一步,就是环境决定心境。

“反向旅游不是个性,而是种理性。”

对于小韩来说,重要的抉择都是在池塘边的榕树下完成的,静谧的湖水泛起涟漪,他能从中窥见关乎未来的思维导图,当然,也包括下一个要去的远方。

对于被网红滤镜加载的每一个景区来说,人山人海不是一种虚词,甚至和数量无关,它指的是一种双脚离地飘忽不定的游离状态,在假期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体验。

即使有幸上了车,还是没座,更甭说是返程,还是没座。

跟着热搜旅游,还是自我发掘一种闲适,小韩有自己的方法论,这是书中没有的标准,答案都静卧在山水之间。

他主打的就是反差感,这甚至成了某种执念和信仰——原教旨驴友参透不了这种神秘的因果,过来人才能悟出这种炒冷灶的艺术:“热门景区的神仙都很忙,人少的地方香火也弱,神仙瞅着你,也觉得新鲜,灵得很。”

这是小韩的生存哲学,朴素的价值判断体系,在当下愈发复杂的工商社会尤为珍贵。

同样持此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可见是工作与学习的庸常,羁绊了人们的思路,只有出其不意,才能有意外惊喜。

“要知道,即使是在一些冷门景区,也总暗藏着一些奇异的缘,这已经不是反向旅游的范畴了,这是反转旅游,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经历怎样的转折。”

但更多的年轻人之所以选择“反向旅游”,其实是在选择一种“被尊重、被重视”的人文环境,最近的淄博,正是很好解答了服务业的落地问题。

在那些冷门小众旅行地,野生的猴子不会追打你,黑导游黑出租也无法开枝散叶,当地的朴素民情,其实都是在给你一种暖心的加持。

而关于省钱这一块,更是不必多说:看着别人发来截图,西湖边的酒店价格单位变成了“万”,你的目的地酒店才象征性地涨价了50;别人连排两天队都没吃上小饼烧烤,你早已在尚未完全商业化的古镇里,枕着月光入睡了。

“诗和远方的另一种可能性,也可以是用300块出头,住进柳州的五星级酒店。”

一趟假期下来,别人忙着吐槽复盘和回血,只有你抿着满意的嘴角坐在办公桌前,密谋下一次出行。

“反向旅游”确实省钱,但快感并不来自于省钱,而是通过省钱发现自己“选得对”,继而又增加了快乐

反向旅游的玩家老丁,曾经在朋友圈解释过“反向旅游”的真谛,“很多人羡慕我的洒脱,他们不知我是被迫请了年假,中秋前出的门,快重阳了我还没回单位,买不上返程票,找信得过的朋友帮我一块点那个抢票,每次都差一哆嗦,我现在打麻将也是万事不求人,都靠自己。”

老丁是小众旅行圈中的活化石,平均每周都要发布两篇长文,一篇是怎么玩去哪玩,一篇是揭露当地的路况惨状,“高德京郊周边的路况实拍,有一半是我拍的,如果路况半个月了还没更新,我再推给你,说明人确实少”,在chatGPT还没普及的年代,他就是很多人的出行AI。

但老丁的计划不如变化,再精确的思维导图也不如天算,在出游高峰期,即便是在周末的出行规划,都可能因为一次赶不上车而导致所有预定都作废。

网上的这种不幸比比皆是,那不是玩,计划最后变成了课程表。

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即便去了自己认为的“小众景区”,也可能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从众”。

“他人不是地狱,但人多一定是地狱。”

这时候你才知道,反向旅游,指的并不是地方,而是感受

假期是固定的,出门也是固定的,你唯一能自主决定的只有目的地的不同,有人总结出反向旅游的核心要领:其实就是一个圈地的过程。

并不是一定要去人极少、极其冷门的地方才叫“反向旅游”,对更多玩家来说,重要的是随机的惊喜。

如何选择自己的目的地,恐怕拥有不同奇怪技能的年轻人,都会产生自己的判断方式。

印象派游客,保持悠然南山的雅致,他们远离喧嚣的城市,组团去深山徒步,呼吸新鲜的空气,热衷于探索自然景区,或能从热门城市中找到意想不到的景观;

图片来自小红书用户 @绮丽ern

图片来自小红书用户 @博尼尔

意识流选手,去哪都是随机,有人甚至用硬币来决定行踪,落哪就去哪,反正本来的目的就是出发。这类选手考试都靠猜题,旅行则更无所谓,毫无疑问,他们是“天人感应”的忠实信徒;

小韩曾说,随机反向出游的乐趣就是在开盲盒,而如何随机则是一种玄学,“把手机摆地上,用脚拇指按出六个数字,就是一个邮政编码了”。

“没有人会漫无目的地旅行,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迷路”,“当然,不会看地图的,可能是真的迷路了”,小韩补充道。

而几乎游遍全国的他,始终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崇尚科学的烛影,找到合适的反向旅游地,是成功的第一步。

“一些地图APP中,会有热力图,颜色越冷,人越少,基本都是哪蓝去哪,那种红到发紫的地方,就躲着走;再看12306预订票,先看一下所在城市到那个地方的票,如果一个地方票都没了,肯定不是小众了,如果有票,但票价涨幅的显示比例过高,说明去的人多,也不推荐;要么就是打当地一些非热门地区的酒店电话,问问预订的情况。三步都做完,记得买返程。”

“虽说是哪蓝去哪,但你不能真的投江”

为了解决最后路径的问题,年轻人们把反向旅行的新方式开发得淋漓尽致。

以前曾有通过打工换住宿、沙发客的旅行方式,当下则更进一步,有网友公开发帖征集愿意“交换旅游”的小伙伴,即在不同城市的陌生网友,互相前往对方所在的城市旅游,同时免费在对方家中居住。

反向旅游并不是一种“反消费主义”,它是一种旅行文化,在追求更高的性价比。但考虑到安全性和不必要的纠纷,一些人对这种方式进行了改良,“换家”变成了“换学校宿舍”。

“住宿舍、吃食堂,算城市非标准民宿了。”

目前,交换旅行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实践比较多的一种方式是错开时间交换,即甲方先入住乙方家或宿舍,由后者负责接待,过段时间,乙方再去甲方所在地游玩。

双方互尽地主之谊

ENDING

在中长节假期之余,一些周末的短途反向旅行正开始流行,“就当成是一种短暂的自我放逐,远离水泥城市,找个地方静一静。”

包括最近火爆的“特种兵旅游”,这些都是生活方式的一种,本质上都是为了避免旅行的低质和无趣。但反向旅游并不是平替艺术,仅仅是追求简单的过程,它甚至不需要任何景点,只要保证你一直在路上,老丁说,就是“简单流个浪”。

老丁有时候只是想去北京的周围简单走走,有一次发现自己常去的某处草甸已经被一对拍婚纱的新人占据,老丁的失落大于欣喜,“他们和你想的一样,他们和你想的又不一样”,“我走到新人中间,用行军铲从他们脚下的草皮中,挖出了两瓶我埋了40多天的燕京,一瓶送给了那男的,一瓶我自己开了喝了,他们看我的眼神,我到现在都记得,突兀、诧异、无所适从,我这算宣示了一下主权。”

老丁的草甸(当然,主权归属有待商榷)

【今日话题】

你都去过哪些“反向”的地方旅行?

作者 ✎ 森赛

原标题:《反向旅游的年轻人,正在炒火下一个“淄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