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走出精神内耗?
撰文/邢梁玉(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邱恬(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运营/王云汐
内耗——“累觉不爱”的元凶
“内耗”一词常被年轻一代挂在嘴边。它指明明什么都没有做,但是人觉得很累。如果你经常打不起精神,难以进入最佳工作状态,甚至无限拖延并感到强烈焦虑,那你很可能陷入内耗状态!这种状态被心理学家称作自我损耗,它指心理资源匮乏、自我控制能力耗损的状态。长期内耗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并非由身体劳累导致,而由心理损耗导致。
内耗会带来诸多危害。长期陷入内耗状态会让人丧失对未来的乐观期望、对生活的热情,甚至丧失爱人和感受爱的能力。此外,内耗还会导致拖延,而拖延带来的挫败感和焦虑感会进一步加重内耗,乃至形成恶性循环,让人陷入自怨自艾又无力改变现状的困境。放任内耗状态持续,不仅会影响日常学习工作状态,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内耗缘何产生?
想要战胜内耗,首先要了解内耗及其成因。内耗的成因包括三类:
首先,自我损耗状态和错误的认知模式有很大关系。常见的误区是错误归因。当学习和工作任务表现不理想时,如果人们将其归结于自身难以改变的原因,比如智商不够或者能力低下,而非全面客观思考导致失败的综合因素,这就是错误归因。错误归因会引发低价值感,导致人们陷入内耗。此外,如果我们找不到学习和工作的意义,而觉得被迫完成,就容易陷入内耗。相反,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对未来有益,就能够改善自我损耗的状态。
其次,人格特点也会影响一个人是否容易陷入内耗。如果某人的自我评价较低,一旦遇到小挫折就疯狂纠结和贬低自己,觉得自己水平太差,就容易陷入自我苛责的恶性循环,导致深陷内耗状态。此外,有些人对人际交往非常敏感,会因为与人交往过程中些许不顺心而感到焦虑,这种高敏感特质也会置人于内耗的风险中。
最后,人际关系也是影响人是否会陷入内耗的重要因素。缺乏亲密关系和归属感的人,容易体会到孤独和无助。当遇到挫折和问题时,若难以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安慰,人就很难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有可能陷入内耗的怪圈无法走出。相反,拥有亲密关系的人更难出现心理能量耗竭。
战胜内耗的实操建议
如果你正面临内耗的困扰,可以试试以下三个实操方法,希望它们能够帮助你走出内耗,重新体验对生活的热情。
第一,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给自己充电。为了对抗内耗,首先要将注意力从引发我们内耗的事情中挣脱出来。通过培养爱好,让我们的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让内耗的心灵重新充满能量。
第二,培养对生活的掌控感。想要从内耗状态中挣脱,我们需要提升对生活的控制感。控制感与我们的情绪、主观幸福感等息息相关,对于老年人,控制感甚至可能与机体健康程度有正向关联。提高控制感,便能化被动为主动:人们不再沉湎自己没有做成或不能改变的事,而专注于可以改变的部分。
第三,寻求社会支持。如果经历上述两步,你的内耗仍未缓解,不妨尝试寻求社会帮助。社会支持不仅能缓解精神压力,甚至能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也许,当面临精神的困境时,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拥抱。
参考文献
Cohen, S., Janicki-Deverts, D., Turner, R. B., & Doyle, W. J. (2015). Does hugging provide stress-buffering social support? A study of susceptibility to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nd illnes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 135–147.
Hagger, M. S., Wood, C., Stiff, C., & Chatzisarantis, N. L. D. (2010). Ego depletion and the strength model of self-control: A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6, 495–525.
Heckhausen, & Schulz, R. (1995). A life-span theory of control. Psychological Review, 102, 284–33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