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平淡天真
原创 莫一奥 LCA
2023024
平淡天真
宋代米芾在《画史》中写: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
《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五代 董源
五代董源的画作,为米芾所推崇,他甚至将董源之作,称为神品。米芾口中的神品,并非玄幻之词,而是古人评鉴绘画的标准之一——
魏晋时期,士人用九品论过往人物德与才的高低;南朝谢赫将九品论人的方法引入绘画,提出“六法”(一说九法,失三法),以此品赏丹青之妙;唐初,理论家张怀瓘( guàn )精简论画标准,将其分为神、妙、能三品,其中,以精妙至极的神品为最高;唐代中期,朱景玄在三品之外,加入逸品,自此,神、妙、能、逸四格论画的标准形成。
《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五代 董源
不同时代,神、妙、能、逸的排序略有差别。
北宋初年,蜀地画家黄休复将不拘于常法的逸品放至首位,使逸、神、妙、能成为了部分画者品评绘画的新标准。北宋末年,注重画作诗意与法度融合的宋徽宗,将天机迥高、思与神合的神品提前,神、逸、妙、能之序,便被奉为了画院作画之准则。
回顾古代画论可知,神品素来都是中国绘画的最高标准之一,只是,如何界定神品之作,因人而异。
《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五代 董源
乾隆曾在诸多画作上题“神品”二字,或钤“神品”之印,只是,那些画作,并非都具备神品之格。
米芾谨慎得多,他称董源笔墨为神品,并在《画史》中阐释道:(董源之作)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
《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五代 董源
观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可领会米芾之意。不同于北方高山大川一类的画作,董源用柔和细小的“披麻皴”,画出了江南独有的云雾与山丘,他以不装巧趣的格调,展现出了林间的斑驳碎影,细细品味,无忧的烂漫心境,定会沁于心中。
这样的神品,米芾称之为:平淡天真。
《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五代 董源
平淡与天真,不是米芾所造,但将平淡天真共用于论画,却是由他开始。
平淡,本是宋代诗歌追求的语言风格。诗人梅尧臣写:因今适性情,稍欲到平淡。苦词未圆熟,刺口剧菱芡。大意是,作出如自然之景一般、不露雕饰的诗词,并非易事,这需要诗人有淡泊闲逸的心境,还需有静穆深邃的心态,而由此生成的文字,是为平淡。
《潇湘奇观图》局部 宋代 米友仁
天真一词,则是基于道家思想而成。
庄子言: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庄子视“真”为高,如其所言,所谓真,就是精诚的极点。
《潇湘奇观图》局部 宋代 米友仁
平淡与天真,极高的境界,米芾将两者放于一处,以此论画,以此作画,以此修身。他的画,留存至今者,伪作居多,通过赏其子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仍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潇湘奇观图》局部 宋代 米友仁
米友仁之后,元代高克恭、方从义及明代董其昌,都曾以米芾为宗,学其笔法,绘平淡天真之景,不过,原本的平淡与天真,渐渐变为了一种笔法,一种语言,成为了后人塑造山野林泉的工具,平淡天真之神韵,已难以寻觅。
仿米芾山水图 明代 董其昌
画中的平淡天真,指向朴素自然,现实中的平淡天真,指向不为物役。两者均非轻易抵达之境,倘若偶有神会,不论哪一种,都是好的。
原标题:《天真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