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一体化国策下的城市IP引爆和产业品牌打造

2023-06-13 12: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不同的城市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发展参差不齐的背后是城市IP引爆与产业品牌的打造。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国策下杜绝“千篇一律之城”和“千城一面之市”而做好城市IP引爆和产业品牌打造呢?

长三角一体化国策下的城市IP引爆和产业品牌打造

文/锦坤品牌营销专家团

上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就提出,城市群是推动一个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于1976年首次提出长三角是全球六大世界城市群之一,已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沿海作为先行开放的重点南北向地带地区,长江经济带作为沿江上溯的黄金通道,将发展能量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腹地传递辐射,它们的战略作用日益明显,而长三角作为沿江沿海T字形交汇点的重要地位越发凸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这一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动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呼声日益高涨。

长三角一体化国策的建立

200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第一次作为国家意志写入中央文件,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长三角率先一体化发展。当时我国面临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整体经济实力还比较弱,单个城市也难以参与国际竞争,期望通过一体化发展,提升长三角竞争力,让其能够捏成拳头,有力量、有质量、能够代表改革开放的中国参与全球竞争。

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1~2020)》提出了10年的发展目标、方向和空间格局,对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

2016年国家发改委出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针对新型城镇化下城镇群作为城镇化工业化的主体形态演绎,提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协调发展路径和机制保障。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经过多年发展,长三角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经过四年的运作,已经逐步实现了高质量一体化加速推进,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突破,活力日益,打造城市品牌IP的基础和条件已经成熟。

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一个新磁极,崛起于长三角地理中心

2020年6月,《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湖州签订,“一地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应运而生。根据框架协议,这一区域覆盖上海白茅岭农场和江苏省宜兴市、溧阳市,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安徽省广德市、郎溪县区域。

2021年11月,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并被外界称作“长三角之心”,将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2022年初,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以下简称长合区)正式揭牌。

长合区的成立,意味着长三角产业合作区的正式破局,将与辐射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东西呼应,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典范样本。

政策的导向是长合区成立及发展的关键,政策之下如何实现自身作为独立城市的价值,是长合区在之后的发展及规划中需要着重思考的。

通过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长合区在城市合作、产业体系、规划发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梳理与基础,也逐渐具备了政策配套与基础配套等优势,但认知度不够,有形成整体的品牌化,导致城市声量及产业质量的发展不足的局面。

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柱,产业离不开品牌的助力,归根结底,长合区现在必须要面对及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国策下,实现城市IP引爆和产业品牌打造?

长三角一体化国策下城市IP引爆和产业品牌打造

说到上海一南一北两个城市,南边的嘉兴与北边的盐城,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嘉兴的GDP应该要比盐城高,但事实却不尽然。对比这两个城市近五年的GDP我们发现,盐城的GDP一直要高出嘉兴不少。

对于盐城,这就是典型的城市面子没有做好,默默的做了里子,GDP还行,但面子不行,大家对他的认知就很有限;而对于嘉兴,就是只关注了面子,所以大家感觉嘉兴还不错,但里子没有做好,看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时候,就经不起推敲了。

这就说明了,城市品牌的呈现,少不了里子做支撑,即产业品牌的打造,也缺不得面子做呈现,即城市IP的引爆,两者缺一不可。

回到我们这次探讨的问题,在长三角一体化国策下,各个城市要如何实现城市IP引爆和产业品牌打造?

我们就从长三角几个城市的发展案例中寻找下其内在的发展逻辑。

1、盐城:从“苏北城市”到“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的历史性跃升

刚才说到了只关注里子而忽略了面子的盐城。盐城位于江苏省中部,属于沿海地区,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盐城与其它沿海城市还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沿海地区大都是滩涂,并没有港口等设施,因此沿海并未给盐城市带来发展经济的便利性。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城市兴,盐城深知这个道理,既然无法通过沿海发展港口等经济,可谓“靠海却不吃海”,那就只能另辟蹊径。

2021年,盐城看准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决定进行战略地位的跃升,从“苏北城市”跻身“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为此盐城吹响了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黄海新区建设的号角,举全市之力打造两大战略空间,是盐城深融长三角、推进沿海高质量开放开发的战略性举措。“支持盐城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也被写进2022年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近几年盐城的产业发展逐渐从汽车“一业为主”,到汽车、钢铁、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多轮驱动”,这也是其GDP逐渐向上增长的底气,旨在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中的“智造之核”。

从产业品牌的打造来看,盐城近年来每一步的战略升级都可谓“恰到好处”,“智造之核”的产业品牌也在一次次的项目落地中逐渐做实了。但回到一开始我们说的问题,明明盐城做的还不错,但大家提到盐城为什么就总感觉没什么存在感呢?归根结底,还是在城市品牌的打造上缺了点。

翻阅了下近几年盐城的城市品牌口号,“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与“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用得最为广泛。前者与当时宜春出了名的“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有一丝相似,但知名度与传播度却差之甚远,而且宜春当年打响城市品牌知名度后,火速落到产业项目上,实现了从城市品牌IP引爆到产业品牌打造的一整套的串联,盐城这句口号却差些火候了。再看后者“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突出了生态和区位,对产业的加持却不太够,若要说这句口号带来的效应,只能说,无功无过,难以为盐城城市品牌、城市IP的引爆助力。

盐城的发展,重产业而轻品牌,往好的说是“闷声干大事”,往次里说,就是不懂得包装,真想要打造“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可不仅仅是里子造好就可以的,面子工程同样缺不得。

2、平湖:“文韵平湖”,加快产业链协同打造推进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

平湖位于东海之滨,地处浙江省东北部,是“沪、杭、苏、甬”四大城市菱形对角线的交汇点,北接上海市,南濒杭州湾,是浙江接轨上海的第一站,杭州湾大桥的北岸桥头堡,也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瓜灯之城、文化之邦”,素有“金平湖”之美誉。

作为嘉兴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最前沿,平湖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接轨上海首位战略。产业方面,平湖市聚焦产业链协同打造,围绕汽车产业、新材料等全市重点产业,做好“强”“延”“补”“拓”“建”五篇文章,积极推进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

以长城整车项目建设为契机,强汽车产业链;与金山区、上海石化共建“碳谷绿湾”,发展高分子合成新材料、电子新材料、高性能膜材料和差别化纤维,延新材料产业链;主动融入以上海张江为核心的半导体产业链,补数字产业链;积极对接上海虹桥商务区,组织参展上海国际性展会,主动承接、推动扩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拓商务贸易产业链;航天平湖产业基地落户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航空航天产业链。

“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梦”,从航天产业、精密机床产业,到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平湖借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做足平台和产业“从无到有”文章,实现了平台和产业的“双向奔赴”。

城市品牌方面,2022年9月,平湖举行2022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沙龙暨文化产业品牌发布会,发布首个文化产业品牌——“文韵平湖”。品牌图案由八项平湖特有的文化品牌:琴、棋、书、画、印、唱、灯、舞等组合而成,同时品牌将李叔同纪念馆和报本塔化作无限大符号两端,代表着平湖文化产业发展,也寓意平湖将不断传承发展“平和报本,勇猛精进”的城市精神。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要修炼内功、提升能级,又要乘势而起、借势而飞。长三角是全国创新要素最集聚的板块之一,平湖位于长三角中心腹地,又是全省唯一一个与上海海陆相连的县(市、区),借力一体化,更好的实现品牌+产业的新跨越。

3、安吉:“都市后花园”,发挥竹林资源优势,做大产业,做优品牌

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生态好、乡村强、百姓富。站在时代的新起点,安吉要怎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爆发新能量?

安吉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林地面积202.8万亩,是浙江省重点林区县之一。近年来,安吉林业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立足竹子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坚定不移沿着绿色创新之路奋勇前进。首先是在城市定位上,安吉被称作是“都市后花园”,因为与上海、杭州、南京等主要城市有着“1小时交通圈”的区位优势,安吉将自身的城市定位紧扣几大都市圈,加之本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持,很好的将自身与长三角都市圈形成紧密的关联。

同时,安吉在产业的发展上,发挥竹林资源优势,建成各类示范样板,推进竹子现代园区等的建设,并通过组建成立“安吉‘两山’农林合作社联合社”,培育一产新动能。同时培育二产新增长,推进竹加工业升级,推动产业集群的建设及产业链的打造,成立了一批竹产业研究院、企业院士工作站等,并引进相关头部企业,做实核心产业的打造,及产业与城市品牌的互助相融。

通过安吉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以“都市后花园”为城市品牌IP的打造,以绿色生态为城市发展的文化基因,围绕竹建立产业基础,并通过一系列的传播方式、文旅结合将安吉的特色进行展现,并利用长三角一体化的政策优势,吸引相关企业、人才的引进,实现产业品牌、城市品牌、园区品牌、企业品牌的“四品合一”,最终快速的实现项目的落地,可谓上下统一,事半功倍。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浙江小城安吉迅速拥抱上海、融入长三角,在城市品牌和产业品牌上双管齐下,借力长三角一体化找到自身的城市立足点与突破口。

4、吴兴:中国美妆小镇,接轨长三角产业资源,打造浙江省“十四五”期间化妆品产业的唯一核心承载区

安吉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以生态为驱动推动城市和产业的发展,而同样在湖州的吴兴,则凭借产业的突破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湖州吴兴区埭溪镇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古镇,2015年启动建设中国美妆小镇,锁定“美妆产业集聚中心、美妆文化体验中心、美妆时尚博览中心、美妆人才技术中心”四大目标定位,构建以美妆为主导的全产业链,致力打造“东方格拉斯”。截至目前,小镇已累计引进企业232家,其中化妆品及相关企业208家,计划总投资342亿元,成为浙江省“十四五”期间化妆品产业唯一的核心承载区,被授予“浙江省化妆品创新监管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

锦坤作为中国美妆小镇的战略合作企业,在定位之初便坚持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及产业、文化、旅游、居住“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聚力平台能级提升,成立全国首个化妆品行业监管所,建成科技孵化园、美妆科创中心、众创空间等大小微产业园,拓展产业平台承载能力,并举办国际玫瑰文化节、美妆购物节、首届直播大赛等各类活动,打响品牌冲锋号,打造时尚消费热点,促进产城园企的融合。

中国美妆小镇,无疑已经成为吴兴接轨长三角产业资源的缩影,目前已经在着力打造二期,美妆小镇二期将以时尚设计和产品发布为牵引,植入“时尚+”的概念,以美妆时尚产业为起点、以新经济科技研发展示为动力,以建设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之城为目标,打造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的“长三角时尚之心”。

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同质化,明确自身定位,做大产业特色,是实现差异化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5、南浔(上合区):“接轨大上海 建设上合区”

在2003年南浔区的成立大会上,主席台两侧挂着“接轨大上海,建设新南浔”的巨幅标语,并明确提出聚焦接轨上海首位战略。紧接着,湖州市委市政府批复同意南浔设立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简称“上合区”)。“上合区”布局于南浔主城区东南侧,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一湾一镇一区”(上海湾、南浔古镇、高新区高铁板块)。

上合区的建设,不仅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合作“制度破冰”的创新探索,更是接轨上海“桥头先锋”的实践需要,“一湾、一镇、一区”的规划,也是融入大上海都市圈的一次主动“出圈”。一方面,可以更方便承接上海产业创新溢出,更好的集聚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建成开放式创新平台;另一方面,也能深度联通皖南、苏北等长三角的“外围”城市群,成为连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一环。

举个简单易懂的例子,近年来,南浔谋划“千亿光电湾”,通过引进泰嘉光电等产业链核心企业,集聚起一批上下游相关企业,无中生有“拎”起了一条完整的光电通讯产业链。这就是通过城市品牌建设,打通产业链条。

长合区的成立,正是跳出“县区思维”,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将自身资源禀赋放到都市圈、城市群乃至更大范围,在更长的坐标轴中去审视、谋划和推进,也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不要仅仅站在自己的位置看审视自身的发展,而应该跳出来,站在更大的空间维度来找寻发展的切入口和突破点,从而撬动发展的新支点。

就像如今的南浔,考虑的不只是“能从上海得到什么”,而是如何在助力区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6、淮安:打响大运河超级IP,跳出“苏北”,拥抱长三角

汤汤运河水,流淌已千年。

淮安是一座因运而兴、因运而盛的城市,素有“运河之都”的美誉,同时淮安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点,大运河、里运河、古淮河、盐河四水穿城而过,南北文化也在此交融。

“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大运河孕育出淮安的辉煌历史,同时也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这座古城,大运河畔,淮安的“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靓丽名片熠熠生辉。近年来,淮安抢抓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挖掘特色文旅资源,打造“千年运河”的响亮品牌。

以“大运河”为基打造城市名片,同时加速融入长三角,聚焦打造“枢纽新城”是淮安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在淮安叠加,面对新的国家战略落地和长三角同城时代的到来,淮安正处于跳出“苏北”、拥抱长三角的历史进程中。

“苏北”这一空间概念的限度明显,把“苏北”作为经济坐标,更多是着眼于兄弟城市之间的发展竞速,而不是因为区域内部存在互补的产业分工,淮安已经提出要“破除苏北地域思维”,也就是跳出“苏北”带来的视野限制,把重心放在高质量发展资源的掘取和汇聚上,主攻长三角中心区。

跳出“苏北”、拥抱长三角,不仅是空间坐标的转换,更是内涵和质量的升级,包括规划研究、政策供给、产业合作等,以长三角的理念、思维、视角来谋划淮安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力加快产业协作、资源集聚。

进入“十四五”时期,淮安以交通为媒,拉近长三角“朋友圈”,以大运河为基,打响城市IP,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通过盐城、平湖、安吉、吴兴、上合区、淮安6个在同样长三角一体化政策下的不同发展规划及实施路径,我们发现,城市品牌发展是品牌经济的集大成者,融合产品、企业、服务、文化、渠道、平台和企业家等多品牌于一身,甚至是这些品牌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城市品牌的顶层设计不可盲目复制,需要围绕“五个为”结合进行量身定制,因此想要实现城市IP的引爆与产业品牌的打造,离不开清晰的城市品牌顶层设计。

城市品牌顶层设计助力长合区城市IP引爆和产业品牌打造

城市品牌顶层设计是个系统的工程,既需要高度,也需要广度,还需要深度和力度。

基于锦坤多年辅导和服务了100多家国内外的城市和城镇的实践和经验,将这个系统的工程分解为“一牌”“两基”“三号”“四品”“五超”五个步骤,从品牌顶层设计+产业底层运营,实现品牌打造与产业落地。

按照城市品牌顶层设计的方法论,我们来看下长合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国策下的城市IP引爆和产业品牌打造的实施路径。

1、长合区核心优势的提炼

在挖掘长合区的核心优势之前,先要思考一个问题:找到长合城市品牌顶层设计的切入点与引爆点。

1) 区位,以长三角或湖州为切入点?长三角的发展势头好,长合区可依托长三角的发展,但若太过突出长三角,则会削减长合区本身的声量,所以先打响长合的声量,再依托长三角做裂变,对区域的发展根基更为稳妥;若卡位湖州,从当前来看没有太大问题,但从长远来思考,未来长合区在空间上有可能会有扩充等变化,如果政策的转变,就会让前期的定位瓦解。因此无论从突出长三角或者是湖州,都不是长合区最合适的切入点与引爆点

2) 产业能否成为长合区最适合的引爆点?长合区本身就是产业合作区,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核心与根基,也是发展的主要任务,我们所探索的长合区品牌的定位,将成为大家了解长合的重要方式,若以突出产业为主,对未来的区域发展应该是更有利的。

3) 文旅能否成为长合区最适合的引爆点?从长三角整体的规划来看,长合区的核心在于产业合作,而绿色生态示范区才是以绿色生态为主,所以长合区的文旅空间更多是配合产业,来形成更好的营商环境。

4) IP,代表长合区的核心IP是什么?长合区2022年初成立的产业合作区,目前大家对于区域的认知还没有形成,所以想要找到可以代表长合的IP尚不太可能。

纵观长合区的规划与发展,以产业为核心对外展现,更有利于区域的打响与延展。依托区位空间优势,构建“一链一集群”的产业合作导向,实现产业共荣共兴,更好的通过相互赋能,实现产业的拓展,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协作。同时,依托合作区产业导向,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进产业、能源、建筑、交通、生活、生态等领域的低碳化,打造长三角具有示范作用的低碳/零碳概念,推动低碳发展,提升生态服务价值,打造低碳、零碳城区。还可以通过优质的营商环境,突出城市化概念,实现产城融合。

所以,长合区的核心优势,也就是其核心产业与产业优势,可以归纳为三点,区位空间优势,即产业集群;生态环境优势,即产业价值;营商服务优势,即产业赋能。只有明确了自身的优势究竟是什么,才能更好的在城市品牌的顶层设计中,放大优势,规避短板。

2、长合区城市品牌顶层设计

过去的城市品牌发展,是单纯依靠劳动力优势发展经济的模式,这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城市发展需求,如今的城市品牌必须要有地域性和创新性,具有城市文化的特色,当然城市品牌顶层设计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软实力的打造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归根结底,城市品牌建设的核心,就是城市名片的塑造,而城市名片是依靠当地的产业基础与文化基因来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得出的,最终通过口号叫响,通过视觉符号让人产生记忆力,再利用有影响力的冲锋号将城市声量一举打响。这其中的环节缺一不可,不明确核心品牌,就等于少了“精神领袖”,容易在发展的方向上产生分歧;不明确产业基础与文化基因,就找不到城市最核心的特色,与各产业、软实力的发展关联,让核心品牌缺少发展的延展性;而若少了“三号”,那最多只能算是“自嗨模式”,毕竟如今的城市发展,“酒香还怕巷子深”。

明确了城市品牌的顶层设计,才能更好地实现产业的落地,将产业请进来,让品牌走出去,实现产城园企分合联动的战略型红利及指数级裂变。

最终落地在一个个超级项目、超级空间、超级平台、超级IP合超级服务上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很多城市招商难、发展难、品牌难的困局,在千篇一律之城和千城一面之市中脱颖而出。

理清了“一牌”“两基”“三号”的品牌顶层设计及“四品” “五超”的产业底层运营,我们就会发现,长三角一体化国策下各个城市、县城、甚至行政区发展的参差背后的核心因素。

由此我们再来看长合区,如果想要实现城市IP的引爆和产业品牌的打造,离不开“一牌”“两基”“三号”的品牌顶层设计。

(1)、“一牌”的确立

当前作为主品牌的“长合区”认知度还比较低,尚未形成成熟的IP,以长合区的发展目标与发展路径思考,当前推出全新的核心品牌在传播压力大,难以形成大水花,最关键的是先要打响“长合”这个主品牌,加深主品牌的品牌力,同时对未来的区域定位及升级有更好的储备与延展。

(2)、“两基”的挖掘

产业基础上,长合区目前锁定“绿色智造”这一主攻方向,旨在打造长三角绿色智造中心,当前核心产业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核心也都离不开“智造”, 同时,长合区的产业机会,也是围绕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从未来的产业发展与集群来看,“智造”可成为区域的发展核心及链接点。

文化基因上,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和创新实践地,长合区的泗安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天子湖镇“商贾云集 、文化繁荣”,两镇人文荟萃,未来都有发展的巨大潜力,在区域的整体发展上,绿色生态、绿色经济、绿色发展、低碳行动都是核心的关键所在,因此“绿色”的发展是关键。

(3)、“三号”的建议

“三号”中,口号最为重要,是整个品牌形象对外展现最关键的方式,因此长合区的口号,需要将自身的核心优势,旗帜鲜明的展现出来,不仅在当下,也要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并且发展空间大。作为辅导和服务了100多个城市品牌、200多家上市公司和300多个行业第一品牌的产城园企品牌服务商,锦坤设立了“五可五化”五大评判标准来助力一个好的城市口号。

由此,对于长合区的城市品牌口号,锦坤品牌营销专家团队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切入。

第一、以区域发展为侧重点,通过分析发现长合区具备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交通便利的特点,非常匹配“新城”的区域定位,因此,可以重点思考长合区未来的城市定位,并以此为突破点。

第二、以产业聚焦为侧重点,例如合肥的产业布局,用了两个成语来概括,“芯屏器合”(音同“心平气和”)、“集终生智”(音同“急中生智”),很好的展现了合肥产业发展背后的基因,长合区也可以以这样的思路打来城市口号的思考。

第三、以空间定位为侧重点,深度绑定并卡位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并以此带动长合区的品牌定位,这是最直观的方式,有点是方便传播并形成强关联,劣势则是和众多长三角城市相比,缺少了脱引而出、眼前一亮的点。

“符号”的创意上,则应该是与口号是相辅相成的,很多城市在视觉符号的创意上“拍脑袋”,或者凭着领导的喜好而定夺,这样的结果就是缺少发展关联性,或者每换一个领导可能就要换一个“符号“了,不利于品牌的树立与发展。

明确了“口号”和“符号”后,“冲锋号”则是将城市品牌打响的关键所在,比如东方美谷便是通过国际化妆品大会,彻底打响产业品牌,举办五届以来,助力东方美谷落地新项目近300个,也通过这一产业冲锋号彻底吹响上海奉贤在全国和全球美妆产业的大旗。

长合区品牌的建设,是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落地,关键在于打响“一牌”,立足“两基”,叫响“三号”,未来以“四品”、“五超”落实产业的底层运营,形成长合清晰而坚固的品牌形象顶层设计,在长三角众多区域中,以产业为特色,形成自身的城市影响力与产业特色品牌。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城市群也已跻身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长三角及周边城市而言都充满了机会,但是如何利用好机会,找到自身的城市定位至关重要。

对于长合区这样新成立的区域是如此,对于盐城这样的产业城市是如此,对于淮安这样的历史名城亦是如此,既不能少了面子,默默无闻;也不能缺了里子,华而不实。

长三角一体化国策下的城市IP引爆和产业品牌打造,对于各城市而言,依然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城市IP引爆和产业品牌打造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锦坤系全国知名的产城园企品牌服务商和连锁互联网品牌运营商,先后辅导服务了500多家的专精特新企业、行业第一品牌、上市公司、城市品牌以及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石章强系正高级经济师、锦坤品牌创始人、上海品牌委秘书长、上海市政府品牌专家委员、新华社品牌工程专家委员、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评审专家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