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什么中国拍不出《灌篮高手》?工人日报:情怀哪有那么好贩卖
眼见电影《灌篮高手》那么红,心头总难免有疑问闪过——
为什么堂堂中国就拍不出《灌篮高手》?
这当然有点小矫情,艺术无国界,谁拍得好我们就看谁,就如鸡蛋好吃就行,哪只鸡下的,好像没那么重要。
不过问题也没那么简单,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有祖国,文化是软实力一种,业已成为共识。
因此,身为中国人,我们对《灌篮高手》有那么一点羡慕嫉妒,也属人之常情吧。
回到前面的问题,我们其实还可以往下细分,比如,为什么中国动画打不过日本动画?比如,体育题材影视,我们怎么就出不了像《灌篮高手》这样的爆款(当然更不用说IP了)?
关于第一个问题,可能有人不服气,中国也有好动画片,前有《大闹天宫》,后有《哪吒》《大圣归来》等,但整体而论,中国动画难以形成像日本动画那样现象级的影响,却是不争的现实。
日本动画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从漫画家到声优,从音乐创作到技术支撑,再到不分年龄的受众,已形成一种自然而默契的良性循环。而中国呢,说到动画,依然有刻板印象,就是给小孩看的。日本的动画IP层出不穷,仅体育题材就有《灌篮高手》《足球小将》《棒球英豪》等一众好剧,且一火就是好几十年,而我们的动画片,多是零打碎敲,从业人员自然也难免有小富即安思想。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也是有感而发。被寄予厚望的体育大片《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野心勃勃,不断换档,却最终仍难免票房惨淡(刚刚过亿),而电影《灌篮高手》上映5天,就破4亿元,两相对照,真的让人心塞。
按理,中国体育硬实力强于日本,要说情怀,乒乓球在中国也有国球之誉,但我们的体育大片为什么那样不能打呢?
我想,问题不应该出在技术和资金上,归根到底还是人家的创作理念更讨巧,更深入人心。还有就是,人家把故事讲得更好,更有趣,更动人。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画面、音乐、旁白都很重要,但所有的形式都要服从内容——讲好一个动人的故事,最终目的是让观众共情。像《灌篮高手》,无论电视版,还是电影版,结局都不是夺冠,而是或失利,或回归平凡的生活。“青春难免遗憾”,这样讲故事的理念,非常高级;正视每个人的平凡,放大每一个人的闪光之处,这样讲故事的方式,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说教,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可能性,当然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情。
而我们的体育大片呢,无论《夺冠》(原名《中国女排》),还是《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都过于追求宏大,动不动就是集体群像,直奔夺冠主题,人物塑造也是点到为止,最终呈现就难免单薄苍白,走不进观众的内心,票房不理想,也自在情理之中。
我知道,有些业内人士对于《灌篮高手》颇为不屑,以为不过是贩卖情怀之作。但情怀又哪有那么好“贩卖”。它需要心灵的共振,情感的触动,时间的浸润。所以我深信,那些掏钱进电影院的人都不蠢,那些把电影连刷数遍的观众,也并没有疯。你尊重艺术,观众就会尊重你的作品。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