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象形建筑④︱设计探索:从大白兔到娃娃机
2017年底,〇筑设计与中国美院建筑学院合作,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面教材——象形建筑进行探索性研究。本研究系列为四篇文章。 本篇将介绍学生们的象形建筑设计探索。
象形建筑能给建筑设计带来什么可能性?对此,我们设立了一系列命题,让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们通过研究和分析,亲自设计一次象形建筑。设计完成后,大家发现在场地处理、功能组织和体块处理上,象形建筑的设计难度远高于传统建筑设计,但其带来的惊喜也是普通建筑设计所不能比拟的。不过,此次研究只是一个起点,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实现幽默且共情的象形建筑。
命题选择
哪些建筑需要以象形的方式进行表达?住宅、商业还是公建?通过对象形建筑的研究,我们发现以功能类型为命题的传统设计方法并不适用象形建筑。相反,以下一些因素会促使建筑以象形方式出现。
象形建筑命题。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1)事件:为了记录重要历史公众事件,建筑以具象方式表达,如自由女神像。
2)品牌:为了推广商品本身,建筑会借用商标符号语言进行设计,如隆加伯格篮子大楼。
3)喜好:设计师本身对某种物品有偏好,借此予以表达,如猫幼儿园。
4)神话传说:建筑出现更多是为了印证当地传说,如特洛伊木马。
5)时代发展:为了呼应社会变革带来的一系列新事物,建筑也随之改变,如futuro house。
6)地理位置:为了呼应当地地理条件,建筑以环境中某一事物为原型进行转译,如卡卡杜鳄鱼酒店。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罗列出一系列设计出发点,并根据空间可操作性筛选了部分命题,就此进行象形建筑设计的尝试。以下是几个课题设计的案例。
大白兔奶糖
作为国货经典,尽管大白兔奶糖的包装及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与国外一些品牌相比(如喜力,雀巢),始终缺乏一个体验性的展馆来叙述其品牌故事及发展历程。对此,一个设计小组选择了位于上海苏州河南侧的苏州河清梦园环保主题公园,即爱民糖果厂旧址作为设计基地,该基地被周围的自然景观所环绕。
这个小组以识别度最高的包装出发,设计了两套方案。
1)平躺大白兔
如何在展现品牌特征的同时,更好地让建筑融入场地,是平躺大白兔这个设计方案的设计出发点。设计小组以大白兔与法国设计品牌agnès b.合作的礼盒外包装为平面基础,并顺应其线条走势和地面高差,拓展出不同功能体验空间,其流畅的曲线在树间若隐若现,纯白且“柔软”。
参观人群将由大白兔的嘴巴进入展馆,先参观头部的历史文化区,再进入耳朵部分的小剧场和时代体验区,随后一路向下经由背部的餐厅和咖啡厅,进入肚子部分的下沉的礼品店和糖果池,参观者可如玩海洋球一般,跃入池中体验与奶糖的亲密接触。
而寄存、售票和厨房之类的辅助功能,则被安排在位于角落的腿部,而原平面设计中的星星,则被处理成独立的办公区,在大白兔背上“一闪一闪”。
平躺大白兔2)站立大白兔
考虑到单纯的大白兔形体可能无法令人联想起品牌,因此,兔子与奶糖组合出现是此方案的主要策略。
设计分为体验馆(兔子)和办公楼(奶糖)两个部分。体验馆的外形参考了糖纸包装上的兔子形象,根据图案的结构,把后腿、脖子、头部,分别设为体验区、历史区、消费区。参观楼梯则由上而下,依附于兔子外轮廓进行设置。
办公楼部分则是依奶糖的外形,抽象成一个八面体,并设置了内外两条垂直交通供参观者及内部人员使用。中央的电梯楼梯可帮助游客直达兔子头部,并由上而下体验各个展区,最后从尾部离开。
站立大白兔湘湖地铁站
目前,城市中以实用性为出发点的地铁站,总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机械感和冷漠感,在不辨东西的地下,乘客们行走迅速却缺乏趣味性的体验感。因此,一个设计小组挑选了杭州地铁一号线的起点站——湘湖地铁站作为基地,其周边有许多特色小镇和游乐项目(海洋公园)。设计小组希望地铁站更具有辨识度,并能反映这一地区的游乐特点,最终设计了两个方案。
1)漩涡地铁站
由于地铁站将四方人群吸引到站台,又将站中的人群散到城市各角落。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形态满足这一运行逻辑,成为此方案的切入点。
我们以螺旋线作为基本元素,复制并旋转90度,由此形成四条不同的流线。为了帮助乘客辨明方向,四条坡道则被分别配以不同颜色。站点则如一个彩色的漩涡,在资本的驱动下,不间断地将人群吸入并吐出到不停歇的城市机器中。
漩涡地铁站2)鳄鱼地铁站
这个设计方案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将地面的人群以有趣的方式带入地下。
设计小组将地铁站处理成一头半潜伏在地下的鳄鱼,其半露的鳍部成为机动车道隔离带,而露出地平的鼻孔和眼睛则被转换成出入口。乘客由此进入口腔(站厅),在腮帮处休息购物后,可顺着下颚走入喉咙(服务台),并由此通过直跑扶梯进入站台层。
为了强化被鳄鱼吞咽的这一过程,车站外部(地面部分)均以绿色金属板覆盖,以模仿其坚硬冷血的特征,而内部则以粉红色覆盖,如鳄鱼的身体内部。而当地铁入站时,站厅顶部那鳄鱼巨大的牙齿就会开始发亮,告诉乘客:车来了!
鳄鱼地铁站智能快递柜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快递行业的发展,原本仅供小件寄存的单一小尺寸的邮箱,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出现了快递柜、冷藏快递柜、多功能寄存柜等等快递柜。作为接收终端的快递柜,怎样的形式及功能,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网购消费?设计小组通过两个方案进行探索。
1)包装盒快递柜
为了满足网购需求,一座外形酷似打包盒的快递中心在社区中心落成。两侧巨大的体块中可领取、寄存或寄出自己的物品。不同物流公司共享这一中心,而建筑的外侧则是巨大的玻璃幕墙:黄色的苏宁,红色的天猫,蓝绿色的京东…彩色的快递盒如股票指数一般,时刻变更,并暗示其各自市场的占有率。
包装盒快递柜2)巨型娃娃机
网购带来的快感存在于打开包装一瞬间。“获取”所带来的短暂愉悦,与玩娃娃机抓的奖品可能并无本质差别。
这个设计以娃娃机为原型,并进行相应拓展。场地中交织的人流被转译成道路,穿越建筑。建筑的下部为分拣及普通快递柜,顶层则是一个巨大玻璃球,供非常规寄存,如漂在水面的儿童寄存(帮助忙碌的父母托管幼儿),以及沉在水底的大尺寸快递。
取件时,沉在底层的快递将会充气浮出水面,并由四角的机械臂抓起,放入升降筒。寄存时,大物件升降筒及儿童升降桶会将其送入顶层玻璃球内。闪亮的快递柜,在膜拜消费和连接周边的同时,其内部也如城市一般错综复杂而精彩纷呈。
巨型娃娃机(本研究由〇筑设计与中国美院建筑学院合作完成。研究负责人:王卓尔,研究团队:李思乐,赖晨婧,余若琪,宋雨恬,李汉唐,蔡永峰,康贤,陈晓辉,谢智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