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保险70年⑦|凡过往皆序章:八个取舍

石晓军
2018-07-30 06:15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前言】2019年将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我们正站在一个旧周期的尾巴上,一个新时期的萌芽中。我们已经听见远方的历史车轮的隆隆声。为了未来更好的前行,我们需要回眸历史。中国保险业是一份独一无二的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历史样本。她经历过20年行政停业的沉寂;她搭建过中国与世界贸易汇合的小桥流水;她见证过中国消费崛起的巨大力量;她守卫着千家万户的中产梦;她提供了市场与政府双手合意的生动证据;她展现了边缘与中心交替的历史轨迹;她的发展速度一骑绝尘,她的产业体系复杂精美,她既年轻又古老,她既躁动又安静,她既明媚又丑陋,她既光明又幽暗,她既遭人鄙视又令人难忘…… 

《中国保险70年》系列文章将有选择地回眸新中国保险70年的发展历史。将从国家保险的主线看新中国保险的前10年,从风险响应视角回顾财产险的发展,通过产品演进梳理寿险业发展,特别考察渠道更迭的历史轨迹,突出叙述健康险的崛起,回味一言难尽的险资投资,最后用8个取舍纵观新中国保险的70年。70年来,中国经济在种种制度不足、技术不足和资本不足的约束下顽强地长大。中国保险业也在国有、私营、外资、地方的四色基因的纠缠中且翱且翔。70年之后,在时间的灰烬里,需要来者去寻找新火种,点亮未来之路。

中国保险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带着红色革命、蓝色外资和白色民族产业的混成基因,一路发展至今,走过了不平凡的70年。迄今,从保费规模来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与国家的经济总量地位相匹配;保险资产规模也名列世界前茅;是仅次于美国的农业保险大国;近10年来,中国保险业保持接近20%的年均增长速度,是中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保险业是发展道路最崎岖的行业之一,国内业务曾经停业20年;中国人均寿险保单数量不到0.2,而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5张、8张,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商业保险对巨灾损失的补偿率不到10%,与全球平均30%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筹资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为2%,距OECD国家平均5.3%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凡过往皆序章,中国保险发展的70年告诉我们,八个关系的取舍平衡决定了行业的发展。

1、政府与市场

中国农业保险自2004年以来的复兴说明政府之手对一些特定保险的发展有帮助作用。保险业的发展不是只能依靠市场机制,也不是一定要远离政府。对于具有全局性影响、有效需求不足的保险类型,政府采用补贴、资源集中、支付转移等方法可以促进市场的形成和供需平衡。巨灾、与气候有关的保险、环境责任险等就属于上述类型的保险。

2、保障成分与金融成分

现代保险产品,无论是寿险产品还是非寿险产品,都是保障成分和金融成分的混合。只强调保障不重视金融成分的产品缺乏竞争力,消费者福利会受到损害。过度强化金融成分而忽视保障的产品,不是真正的保险产品,而是披着保险外衣的金融工具,容易沦为融资手段。维持保障成分和金融成分的合理配比是保险业发展的最大主题之一。过去70年的经验表明,短期产品与高金融成分的组合常常会带来投机和市场的虚假繁荣。而长期产品与稳健而创新的金融成分组合时,常常会带来市场的真正繁荣。

3、风险与产品

无风险不保险。风险的存在和对风险的厌恶是保险需求的两个必要条件。中国财产险市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保险产品适应风险结构变迁的规律,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品体系。人身险市场中风险牵引保险产品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探索风险结构的变迁趋势,补齐风险保障链条中的缺失、薄弱环节,是保险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险业发展的新动能所在。

4、渠道内化与外用

回到常识,产品和客户是保险业发展的真正双轮驱动。客户信任是一家保险公司最大的无形资产。保持客户的根本动力是信任,而不是取决于渠道的形式或大数据、人工智能。银保渠道的兴起就是消费者对银行更信任的结果。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说,利用这个渠道,就要付出购买信任的成本。从银行来说,消费者的信任带来了手续费等溢价。无论是哪种渠道,并没有天然的好差之分,只要能建立起客户信任就是好渠道。建立客户信任的基础是能力:销售管理的能力和降低价格的能力。

5、创新与监管

保险投资的全面放开是中国保险业过去70年中最大的制度创新之一。它给保障和金融成分配比的平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给保险监管提出了巨大挑战。在保险业发展初期,和许多其他行业一样,也存在着“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当保险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不会用“一刀切”的方式窒息创新,但是创新和监管之间的猫和老鼠的游戏也不会剧终。这个游戏需要新规则:监管要可预期。尽量完善市场化的监管体系,尽量减少行政化的监管命令。

6、价格竞争与市场化

两轮费率改革对车险市场的效率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表明,单一的价格竞争可能难以取得理想的市场化结果。价格杠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市场充分开放、竞争结构比较合理、消除有重要市场影响力的利益团体。这个经验对中国保险业的进一步价格改革有借鉴意义。

7、制度依托与市场开辟

中国商业健康险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在中国发展“有益品”类型的保险的另一种可能。中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依托于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制度依托的重要作用是提供了基础保障、调整了消费者的保险偏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了具有增益功能的商业保险产品的有效需求增长。这为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思路。

8、中心与边缘

中国保险业的“中心-边缘”结构在过去的70年发生了一些轮换。从市场来看,从建国和复业之初的财险为中心寿险为边缘的结构,演变为现在的寿险为中心财险为边缘的结构。从产品来看,财产险由复业之初的企财险为中心的结构演变为现在车险为绝对中心的结构。从主体来看,从最初的国字头险企为绝对中心的结构演变为平安加股份制险企争夺中心的结构。变革的力量一般先作用于边缘,然后逐渐渗透到中心。故而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变革常常发生在边缘。在趋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边缘地带能够放大、明晰未来变革趋势。今天的边缘可能就是明天的中心。财产险的互联网+、智能化;渠道的代理结构的重塑;外资市场的放开等,都是发生在今天的边缘上的重要事件,它们可能最终会带来中国保险业的新一轮的变革与增长。

(作者石晓军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郑景昕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