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吃动平衡,健康新食尚||2023年温州市全民营养周科普系列推送(十五)
健康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世界比较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分级的方法是用体质指数(BMI),BMI和体内的脂肪总量密切相关。
健康的体重的标准指数(BMI)应保持在18.5~23.9kg/m2之间,具体的计算方法是:BMI = 体重(kg)÷身高(m2)。
假如一个人体重是50kg,身高1.6m,那么他的BMI就等于50÷1.6÷1.6≈19.5kg/m2
《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管理流程的专家共识(2021)》中指出,超重或肥胖的判定及分期为:超重:24.0≤BMI<28.0;肥胖:BMI≥28.0。
但用BMI判断肥胖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肚子大的腹型肥胖人群,所以一般多推荐用BMI结合腰围共同判断。中心型肥胖的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内脏型肥胖:内脏脂肪面积>100 cm2。
长期体重超重可能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痛风、心脑血管阻塞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对女性朋友来讲,“外貌”~~~。
减重似乎成了一种新的“生活常态”。很多人为了能快速达到体重目标,常常采取极端的方式,明显增加运动量而又吃得很少。欲速则不达,这种极端方式往往不利于身体健康,要想维持健康体重,必须长期维持吃动平衡。
我们来聊聊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应该咋样做才能做到“吃动平衡”?
第一步,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定一个可以实施的“调整目标”。
可以借助体重秤、皮尺、体脂秤等工具,对自己的体重进行评估,看看BMI、腹围是否处于正常的范围;有条件的可以去医院进行一个简单的体检,这样可以对日后的调整目标有个大致的方向,是减肥、减重、增重,还是维持现有体重。
第二步,要制定一个容易坚持的饮食方案。
每个人的饮食方案是根据自身生理、工作、性别等需求来设定的。不少人因为不会计算能量而卡在这一步,这时就需要寻求专业营养师的指导。对于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不必要苛求太过专业的计算,以免造成心理压力,反而难以坚持。有几个小建议看看能不能帮到你:
一、在原有的饮食基础上,根据需求增减能量
如果你需要减重,那就每次比以前少吃几口,感觉不要过饥或过饱。适当减少油脂、精制面米的摄入,用粗粮代替部分主食;用白肉代替红肉;增加蔬菜的摄入;尽量不要选择会让自己“不舒服”的食材,健康但不能“愉悦”坚持的饮食是长久不了的。
二、减少在外就餐,少点外卖,培养自己备餐的兴趣
在外就餐或者常吃外卖,通常会存在“高盐高糖高热量”的风险,就算打着“健康餐”的旗号,也不一定适合自己。如果工作环境允许,可以花点时间为自己准备适合的餐食。可以通过品尝不同食材不同做法、拍摄美食作品、拍摄备餐vlog、朋友交流等方式培养备餐乐趣。如果真的需要在外就餐或者点外卖,也不要有心理负担,偶尔吃一两顿问题不大。如果因为不得不等原因,要经常吃“外卖”,也可以选择“清水漂油”等方式处理食物后再吃。
三、减少不健康食品的摄入
对很多人来说,经久不衰的“快乐肥宅水”、爆火的“淄博烧烤”等都是快乐的源泉。但过度快乐后多是伤悲。
快乐饮食是倡导的,但快乐饮食首先应该是健康饮食。天然食品在适当的烹饪方式下也能带来美味。如比蒸、煮能保持食材天然的味道;煎、炒在合理用油的情况下也能做出美味;凉拌在加入适合用餐人喜欢的酱汁情况下更能出奇制胜。
第三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运动不仅对体重控制有帮助,还有很多其他的益处,包括增进心肺功能、改善血脂代谢、维持血压和血糖水平,甚至对调节心理健康也有益处。
下面就如何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给出一些建议:
一、把身体活动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动则有益
可以利用上班间隙、家务劳动中把运动融入其中;比如改开车为走路、骑自行车;改坐电梯为爬楼梯;久坐起来拉伸一下,倒杯水;家务劳动则注重发力方式,运动下较少运动的肌肉,同时避免劳损。
二、找到喜欢的运动方式,寻找志同道合的运动伙伴
对于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及环境先尝试自己可接受的方式,再从中选取最感兴趣的一项。有伙伴的运动往往更容易坚持,相互督促和陪伴会让运动过程变得不那么枯燥乏味。像近几年比较火爆的看直播跟练方式也不失为一个可选方法。但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时长和强度,避免运动损伤。
三、多种运动方式穿插进行
有氧运动能有效减脂,而力量运动侧重增肌,柔韧性运动有助于消除肌肉疲劳。有运动基础的人最好把多种运动穿插进行,科学安排,以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对没有运动基础的人则应当根据自身身体状态,循序渐进,最好能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在保证运动安全的过程中慢慢增强体能,提升运动能力。
体重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像吃药治病一样“一蹴而就”。“一口吃不成胖子”,同样的,少吃几口也不会一下子变瘦。因此,吃动平衡在短期时间内效果不一定明显。怎么吃、如何动,都需要自己去探索,找到能长期坚持并且不那么“痛苦”的饮食和运动模式,并且间一段时间进行调整,到那个时候,你就能慢慢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并终身受益。
想做到“管住嘴、迈开腿”不容易,坚持并贯穿一身对健康一定有益!
温州市营养学会
原标题:《吃动平衡,健康新食尚||2023年温州市全民营养周科普系列推送(十五)》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