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传承】国家级非遗——关岭苗族芦笙舞

2023-05-04 18: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开栏语

关岭,位处“滇黔锁钥”要塞,雄山大川,造化神秀。千百年来,各民族群众在此生生不息、顽强进取,蕴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赋予这块土地独特神秘的气质与厚重的历史底蕴。关岭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推出月播文化类栏目《传承》,通过还原技艺、沉浸体验等全新的方式,呈现关岭古老的习俗、绚丽的文化、丰富的遗存……深入探索地方文化的意义,让这些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在关岭这方迷人的土地上,延续与传承。

国家级非遗——关岭苗族芦笙舞

芦笙舞是贵州苗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时期,牂牁地(关岭、镇宁、贞丰一带)的芦笙舞就已相当出名,据史载,公元995年,牂牁地方曾派出一个使团入朝,宋太宗召见,令作表演,音乐起伏有致,“一人吹瓢笙,如蚊蚋声”良久,数十辈连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询其曲,则名曰“水曲”。古代苗族用葫芦剖而为瓢,瓢笙即葫芦笙。今日关岭苗族仍然称芦笙之斗为葫芦,瓢笙即今日之芦笙。

关岭苗族芦笙舞主要流传在关索街道民族村、上关镇向阳村、普利乡丫新村、永宁镇白岩村等苗族聚居区。

多样性特征

表演形式的多样性。“绕坡”(今称花树节)活动中,众人围着花树跳的芦笙舞,总的来说是一种群舞的形式,但其中由前后两人自由组合成对,因此又可说它带有双人舞或对舞的特点。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的场合还有独舞和四人舞等。

舞蹈动作的多样性。关岭苗族芦笙舞综合运用了跳步、蹲步、单腿踢、旋转、卧地翻滚等舞蹈动作,充分展示了关岭苗族高超的舞技。

芦笙曲调的多样性。芦笙舞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狩猎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始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芦笙曲的内容几乎反映了苗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其曲调也呈现了多样性的特点。

武舞结合 笙棍交加

关岭苗族芦笙舞讲究以笙为棍,芦笙上下左右、随身翻飞旋绕,进行对打,具有“武”的特点,同时穿插精彩的花棍舞表演。“武舞结合,笙棍交加”是关岭苗族芦笙舞有别于其他地区苗族同类舞蹈的显著特征。

群众娱乐性

关岭苗族芦笙舞是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每逢佳节,人们都要相聚在一起进行芦笙舞表演。农闲之时,小伙子们则喜欢背着芦笙走村串寨,以笙会友,同时还可物色心上人。

来源:关岭融媒体中心

监制:许克剑

原标题:《【传承】国家级非遗——关岭苗族芦笙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