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Soul里的缓解社交困境的青年们

2023-05-10 18: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与日俱增的社会压力和来自于熟人社交的交互过载压力下,匿名社交在一片感到孤独的需求声中井喷式发展,主打“灵魂社交”的Soul一度与低俗、色情、虚假、诈骗的标签挂钩。

2019年,国家网信办针对网络中的低俗、色情、违法等不良信息启动 “净网2019”行动,Soul名列其中。2020年,Soul再次被处罚并被要求下架,理由是存在涉及色情、暴力等内容的风险,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管和过滤,同时也未能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

尽管以Soul为代表的匿名社交软件风险漏洞频出,风评一度下滑,现实中仍有大批用户涌入软件。他们之中有的摩拳擦掌,想在软件中打造一个美好的个人形象来满足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感受到的虚荣心,有的抱着“试一试”的好奇心态来Soul填补精神的匮乏。

 (图片来源于Soul软件截图)

没有人会喜欢负能量

“我觉得交知心朋友的话,小时候挺容易的,现在感觉挺难的”。当记者和小欣谈论关于交知心朋友的话题,她是这样说的。小欣说她的三个好朋友都是初高中认识的,她觉得现在交知心朋友没有小时候容易了,并不是因为没有共同话语的原因,而是现在的人们很难敞开自己的心扉。小时候想说什么话一下子就说出来了,现在会考虑很多事情,比如这句话该不该说,说出来了对方会怎么看待我等这类的想法。

“当时分手了,不知道和谁诉说,于是就下载了这个软件”。小欣毕业两年了,现在在做新媒体相关的工作。问到为什么要下载Soul这个软件,她回忆说,当时正是疫情爆发的时候,她和她相恋两年的男朋友分手了,加上升学的压力,心里闷着很多话没有人诉说,于是就下载了这个软件。关于朋友,小欣是有三个知心朋友的。“我怕和我的好朋友说了,她们也会不开心,不想给他们传递负能量”。小欣说自己也尝试过和一个朋友说自己的心事,一开始对方会心疼自己,安慰自己,但是后面说多了的话,对方就会厌烦了。小欣说她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她很难从悲伤的情绪走出来,有些人失恋可能过了两三个月就好了,但是她大概一年多的时间都会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之中,“刚开始朋友还会理解我,时间久了朋友也会厌烦,因为没有人会喜欢负能量”。于是,小欣下载了匿名社交软件,尝试向这里面的人诉说,排解自己的烦恼。

“和这里面的女孩子聊天还挺舒服的,有些女孩子人真的非常好”,或许是某种特殊的吸引力,小欣在这方面遇到了很多很好的女孩子。她们最常聊得就是情感问题,“我发现有很多女孩子有和我类似的情况,遇到一些情感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小欣会和里面认识的好友互相诉说心事,还会探讨一些人生道理,互相给对方一些鼓励和建议。

刚开始的时候小欣是不敢下载这个软件的,因为匿名社交软件在新闻上面都是一些不好的评论。但是下载了之后小欣的想法有了一些改变,“感觉和新闻上不太一样,新闻上面都是一些负面报道,这个软件给我的感觉还挺好的”。或许是善良的人也会吸引同样善良的人,小欣在这上面遇到了一些很好的女孩子,她们在线上互相陪伴与鼓励。虽然这个软件的风险确实存在,但是也有一些人在上面寻求慰藉。 

(图片来源于Soul软件截图)

让我找到了更多共鸣的人

“我是大学的时候就开始使用这个软件了,但是快毕业的时候把这个软件卸载了,然后参加工作之后,烦心事更多了,好像也找不到什么人倾诉,就又把Soul下载回来了”。小哲现实生活中是有两个知心朋友的,但是他觉得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总带着一种角色的禁锢感。在父母面前,他是儿子的角色;在朋友面前,他是朋友的角色;在同事面前,他是同事的角色。总是带着一种角色去社交的话,就会很累。“在Soul上,我就不用考虑这么多,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因为没有人知道你是谁”。对于小哲来说,他在Soul上可以去进行不带有任何角色、没有任何目的社交。

“我可能会有一些自命清高的情结,觉得自己读了好多书,然后交流的时候不由自主带有一些偏见”。小哲觉得现在交知心朋友还是挺难的,他说自己的情绪比较多样化,相对来说比女生还要更敏感,所以对于交知心朋友,他并不是很擅长。并且他认为每个人看待事物的出发点都不一样,像在大学的时候,他的宿舍是混宿,舍友上课时间以及日常娱乐活动都会有一些差异。他的舍友喜欢打游戏,但是他对于游戏这方面不是很了解,所以就不能产生一个共鸣,所以他大学期间基本上是一个人过来的,他觉得那段时间很难熬。

对于心事没有人诉说的情况,小哲说他有挺多这样的时刻,因为自身性格的原因,不喜欢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宣泄给身边的人,就有很多事情闷在心里。“在大二上学期,冬天特别冷,自己一个人走在大马路旁边,走着走着就有一阵冷风吹来,突然就感觉很孤独,为什么自己不合群,然后就不由自主的哭了”。小哲哭过之后就会自我反思,更多的是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一些心理疾病。后面,小哲就尝试在Soul上匹配好友,渐渐的会和Soul上的好友诉说心事。“其实我之前知道Soul这个软件,但是一直没有下载,后面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就想尝试使用一下这个软件”。小哲说他在这里收到了挺多的安慰,也遇到了像他一样有很多烦恼的人。“这让我找到了更多能共鸣的人”,这让小哲的内心渐渐没有那么封闭了,原来也有很多人和他有相同的境遇。

“我遇到过一个同专业的女孩子,和她的聊天点亮到了最后一个字母”,小哲说的这个女孩子是通过灵魂匹配匹配到的。当时这个女孩子正在为毕业论文而困扰,但是刚好小哲和它是同一个专业,于是小哲给了她很多建议,他们会一起探讨学术问题,也会互相诉说自己内心的烦恼。“因为我们是相同专业的,而且自己有相关的经验,能够给到她帮助,还是挺开心的”,小哲这样说道。

 (图片来源于Soul软件截图)

现实道德标准下的诉说与接纳

Soul的匿名属性给大家都发了一个面具,在这里你可以现实,可以展现出在熟人社交圈之外的自己,这很正常。现实不是一种错,它是这里的一种氛围。“她说她想要一个好朋友的丈夫,茶里茶气的”,小愚在刚遇到春花时便见到了她可能不被世俗价值观接受的一面。

小愚今年读大一,当被问到他在线下有多少朋友时,他回答:零。但是孤单是一直的,就和渴了需要喝水一样,来自于陌生人的一言一语就是他的水。一次在蒙面酒馆的匹配中,小愚认识了他的朋友春花。在蒙面酒馆里,双方以打字的方式匿名聊天,在60分钟里聊天发送的信息达到一定数量后便能点亮Soulmate的第一个字母,双方就能揭开面具聊天。如果不愿意继续聊下去,则可以在点亮字母前退出聊天室,这样对方也不会知道你的账号,你可以保持完全的匿名。通过初步的交流和试探,用户能以比较低的时间成本来看双方有没有共同话题,再来确定要不要继续往下聊。

如果说现实社会中普遍流行的道德观和是非观是被建构的,那么在匿名社交的网络空间里,匿名的身份则为用户则脱离线下社会的道德批判打好了掩护。这一方面使得讲述者能更轻松自在地诉说在建构的道德观里难以被接纳的思想行为,另一方面也给与聆听者“吃瓜群众”事不关己般的包容性。匿名的交流为本会被扼杀在线下社会的人际关系交往开启了新的可能。

“比较像好人,尤其喜欢钱”,小愚在听了春花的故事后是这样形容她的。浏览着广场上用户发布的动态,对人的低期待性与强包容性往往在心间相伴而生。“她很现实”,虽然春花一开始说的故事有些剥离了自己日常能接触到的一面,人性中天然存在的偷窥欲仍然在鼓励着小愚去了解手机对面这位素不相识的网友的生活。随着聊天的深入,对方也在言语的交流中变得更立体。

小愚特意去春花的动态里保存了一张图片,是一朵黄色的月季,静静地插在脖颈细长如天鹅的玻璃花瓶里。画面有些糊,但能看出背景里在花的右边就是立放着的书。“她还有一只小鸟”。

是赞赏,是仰望,是陪伴,两人在Soul相聚,在Soul倾诉。相比较于身边的同学,26岁已经踏入社会的春花给了他知心大姐姐般的感觉,反而是一些在读大学的同龄人会让他感到有代沟。

和她聊天“就像微风拂面,轻柔而不自知,有陪伴的感觉”,自述和春花之间没有共同点的小愚,聊的是感觉,舒服是第一要素。想到就去聊,想不到就不去。看似又一茬没一茬的对话框下,一种莫名的情谊正在悄然生长。小愚想,要是有一天“她不在了,我就不用Soul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曾以为它是学校

“社会是一本大书,我一直住在学校的象牙塔里,怕真正踏入社会时会很不适应,所以想先在这里过度一下”。抱着学习的心态,小米下载了软件。

这其实不是她第一次接触匿名社交软件。早在小米大一刚入校的时候就参加过一个活动,“当时以为是大学官方举办的的联谊”,在七夕节通过软件的平台和同样参加活动的大学生进行一段为期三天的“恋爱”。

专门面向大学生的匿名社交软件借助身份审核机制,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用户的平均素质。基于大学生这一共同的身份背景,源源不断的共同话题伴随着交友的新鲜感,小米在这里收获了愉悦的交友体验。这也为她之后对匿名社交软件的使用埋下了伏笔:“匿名社交或许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但Soul和小米第一次接触的匿名社交软件有点不一样。除去了对用户的身份限制,Soul上聚集的是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群体。为了满足用户自我表达,或寻求认同,又或是寻找伴侣的需求,这款以灵魂社交为口号的软件上集成着许多功能。它在给用户一个基于匿名空间的交友渠道的同时,也成为了培育一片生长着负能量的荆棘。

“我去广场上看大家最现实的故事,想要了解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一面,即使它有灰色的一面”。小米是家族平辈里年纪最小的,和家人的聊天记录中也可以看到来自于同辈的哥哥姐姐的“教导”。“大家都觉得我蠢蠢的,但我喜欢和比我大的人说话,可是也怕他们嫌我不够成熟”。 

有一次在和朋友聊自己的心事的时候,她被自己已经在工作的朋友形容为不成熟。于是那两个字就一直像是钉子扎在了她的心底。平时不会痛,只是会不停地提醒自己,要变“厉害”。Soul上的故事是她能给自己找到的老师。

Soul中的故事大多沉重而阴郁,将箭头直指到人性与社会的灰暗。 “派对里多是讲的感情,听多了就开始不相信爱情,还有广场也让人浮躁”。环境造就心境,直到有一次和身边人吵架,小米才忽然意识到自己使用Soul后变得愤世妒俗。20多岁的还在风雨中摇摆的价值观无法让小米在一片现实和负能量的价值熏陶中守好不动摇的初心。“从那之后,我就基本没再进过派对听人说感情故事。”

故事还在继续。走在毕业找工作的时间节点上,小米会在心事无人诉说的时候登入Soul,记录着当下的情绪。有时她也会抛出一个问题,关于工作,关于感情,“想从别人的评论里找到一些信息”。小米从别人故事的观望者变成了内容输出者。她不再关注广场和派对里的故事,“对于现实,我会有自己的评判,不期望再从软件里来学到些什么”。

每一位用户的故事都像小颗水滴,一颗又一颗的小水滴汇聚在一起,在Soul汇聚成为一片浮沉着欲望,孤独,美好,伪装,纯善的大海。使用匿名社交软件来作为情感宣泄出口的他们或想在这里收获陪伴,或想在这里获得成长。

然而Soul只是一个聚集着数千万年轻人的平台。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水平,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或许会在这里收获感动、快乐,也可能在这里收获失落,收获恶意。Soul只是一个工具,就像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使用Soul的人,出于一千个不同的使用需求,在这里得到一千种不同的反馈。

青年人作为Soul最大的用户群体,占Soul总用户的31.76%。同时他们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z世代。Z世代生长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对网络世界往往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同时在开放自由的网络时代背景之下成长,他们往往更愿意也更善于表达。

城市化进程加快,单位制度变迁过程中社会联结状态发生变化,个人之间联系的弱化被提上议程。Z世代青年强烈的表达需求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的原子化现象相冲突。弱化了人际关系的孤独青年将视线转向匿名社交软件也绝不是偶然。我们在引导青年人如何正确使用匿名社交软件这一工具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软件背后这批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加强线下社会关系网对青年群体精神的哺育,改善青年人线下“社恐”,线上“社牛”的社交处境。

(文中涉及人物均为化名)

采访:胡长桥 汪浩奕

文字:胡长桥 汪浩奕

排版:胡长桥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1901班

指导老师:郭扬

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