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姜洋 舞即生命

2023-05-04 18: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姜洋走来,脚步轻盈,有如飘然而至。即便在人来人往的商场,也让人一眼辨出他的与众不同。

那是舞者的翩跹。

舞蹈家、编导、教师,是姜洋的三重身份。三者相互成就,支撑的内核是舞蹈。自从儿时结缘,姜洋至今享受其中,纵然其中吃了无数的苦,咽下很多委屈,但他也因此看到更宏阔的世界,体验到未曾设想过的丰富人生。“舞蹈是通过肢体演绎表达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内涵,从舞多年,我希望将自己的艺术积淀、对舞蹈的理解和经验,更多贡献给舞台、观众,传授给热爱舞蹈的学生、演员,奉献给我热爱的祖国。”43岁的姜洋如是说。舞蹈,已是他生命中的镌刻。

舞蹈是超越文字的表达 

一线光、一粒种、一滴水、一块砖、一颗钉,一群少年、一种精神、一份信仰……2月27日,由姜洋担任总编导、辽宁芭蕾舞团青少年芭蕾舞团创排的大型芭蕾舞蹈组诗《榜样》首演。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榜样》以芭蕾艺术创作,弘扬雷锋精神。作为总编导,姜洋深感重任在肩又满怀信心。“我是极其爱国的人,这部芭蕾舞组诗也是我爱国之情的一种表达。”

心怀敬仰,姜洋接下课题。“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反复翻看《雷锋日记》,当年雷锋写下的字句如今读来依然打动人心。姜洋决定摒弃传统编排思路,以雷锋的日记为蓝本,从中选取5篇日记,提炼5个意象,构建起舞蹈组诗的文本创作框架,以芭蕾舞表现形式,让青少年芭蕾演员通过日记与雷锋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雷锋精神,自然蕴含其中。

与很多芭蕾舞剧不同,《榜样》的演员是平均年龄只有15岁的青少年芭蕾舞团演员。给孩子们排演这样一出立意高远、精神内涵丰富的舞蹈组诗,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是个难题,但在姜洋心中,青少年与雷锋精神的传承十分契合。“青少年纯净、向上、朝气蓬勃,代表了传承和未来。我希望这部芭蕾舞组诗通过青春的朝气,传承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为大家呈现永恒的青春榜样。”

最终,《榜样》以并列式结构呈现“一线光”“一粒种”“一滴水”“一块砖”“一颗钉”,刻画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姜洋运用古典芭蕾、现代芭蕾、当代舞等5种风格的舞蹈编创《榜样》,意在探索芭蕾作品与时俱进的创新表达。他说,希望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结合舞台调度、舞美设计、影像背景等舞台艺术手段,深入挖掘舞蹈艺术语言自身特质,从而建立起舞蹈表演主体“青少年”与学习传承“雷锋精神”之间的舞台艺术逻辑。

刚刚过去的3月,《榜样》先后走进北京大学、北京天桥剧场等地,以诗化舞蹈语汇,塑造榜样力量。

编导姜洋,一向以要求严格著称,但他绝非单纯强调技术要领,而是更看重精神层面的表达。譬如《榜样》,“我跟孩子讲雷锋,不局限于讲他的故事,重点是讲他的精神,讲如何做一个纯粹的人。”在姜洋看来,舞蹈绝不只是跳动作,舞者本身要成为有思想、有灵魂的人。“首先演员心里要有,而后才能考虑如何通过舞蹈把思想和情感传达给观众。”同样,排演《榜样》是致敬雷锋、传承雷锋精神,但又不局限于人物个体,而是透过雷锋,阐释一种博爱与精神。有评论赞誉《榜样》整部作品“不见雷锋,却处处是雷锋”。

近年来,姜洋先后担任东方卫视《舞者》舞蹈总监、湖南卫视全舞种电视综艺节目《舞蹈风暴》艺术总监、《舞者之巅-全明星Gala》总导演等。星座处女的姜洋,是位极致完美主义者。从担任《舞蹈风暴》第一季艺术总监起,他全程深度参与。在录制现场,总能在不同地方看到他与舞者、编舞师,以及舞美师、道具师认真沟通。“每个节目我的任务和定位都不同,《舞蹈风暴》艺术总监,我觉得自己像个大管家。既要与导演组、制作组沟通,又要与编舞、舞者密切联系,还要对整个节目的艺术呈现负责。”他熟悉每组舞者的风格和长处,对舞种、配乐、作品编创,乃至出场都精心设计,反复打磨。

协调各方的同时,姜洋也尊重舞者。他说,一些比较成熟的舞者,可能本身就参与了作品编创,“我既会充分尊重他们的表达,也会保证正式录制时舞台效果有完美呈现”。

有位网友评价:“《舞蹈风暴》少了舞蹈总监姜洋就缺少灵魂。他是普通观众的一双慧眼,他通过不同角度,通过电视镜头进行二次艺术创作,完成舞台呈现,架起舞者、作品和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舞蹈是不断付出汗水,不断攀登的艺术高峰

4月3日中午,北京舞蹈学院排练场。当最后一个八拍结束,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青年舞蹈家,累得几乎瘫倒在排练场。让这些由北京舞蹈学院最优秀的青年舞蹈家练到这个程度并不容易,但,这就是姜洋的舞蹈课。

姜洋也累,但直到走出舞蹈教室,他才发现自己已经累得脚都不太敢走路。站在训练场上,他永远是最投入、最用心力的那个。“舞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每一次表演都要一秒一秒完成,每一次训练都是一个八拍一个八拍进行,不能减少,也不能懈怠。”姜洋说。

身为国际知名导演、编舞家,法国国家歌剧院里昂芭蕾舞团原首席,文化部“海外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特邀教授,姜洋的日程总是排得很满。全国几乎所有舞蹈学院和专业艺术院团,他都有去教学。刚刚结束的2023年第一季度,姜洋的大师课已在辽宁芭蕾舞团、广西省歌舞剧院、柳州市艺术剧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和创意学院、新疆文化艺术节,以及安徽艺术学院等院团开设。

就在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授课前,他刚结束在柳州市艺术剧院为期10天的大师课。这次大师课期间,姜洋将授课分为芭蕾基训、现代舞训练、双人舞训练三个板块,还融合了身体语言开发、现当代舞技术组合等内容。课上,演员们和姜洋一起练习芭蕾基本动作、做平板支撑、完成双人舞组合训练……不断挑战体力的极限。虽然节奏不断变化,动作大开大合,身体被伸展拉扯到极限,但在姜洋指导下,演员们依然得以保持脚下的稳定、动作的流畅和表达的质感。他还在授课过程中观察每位演员的身体条件和上课反馈,对其进行针对性训练。对于舞者而言,舞蹈不只是“手舞足蹈”,更是对身体的开发与理解,对艺术的感悟和表达。

但不论日程安排得多紧张,前日的排练多辛苦,只要出现在排练场上,姜洋永远亲力亲为。“舞蹈本身就是亲力亲为的职业,需要动起来,思想和身体都要不停地动。如果一直不动,我自己不上手编导,自己不练功,自己不带着学生一起排练,人就很容易停滞。手脚停滞,而后思想停滞。”姜洋说,每次上训练课,他都要在脖子上围一条白毛巾,舞蹈太激烈,要不停擦汗。

他的课堂不缺乏欢笑,但在授课方法与环节衔接、训练科学性等方面,始终严谨而细腻。“我的授课内容来自于我多年的学习实践积累,以及我日常的思考。平时,我的脑子里总在想,怎样把一堂课设计得更好、更合理。”在姜洋看来,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舞蹈艺术、环境、音乐,自身、搭档,人性、情感、意识等所有元素的理解与敬畏,是水到渠成,也是舞蹈教学的真谛与要义。“成为一名舞者不易,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者更要付出外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当我们终于走到舞蹈艺术的高层,就要格外珍惜,就要突破技术层面,以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格局,选择未来的艺术发展之路。”

舞蹈是一生的修为

8岁正式学习舞蹈,姜洋已与之相伴已经超过35年。那个动作灵活而协调,被老师认为适合学跳舞的孩子,已在岁月远去中渐渐模糊,只有起舞时的绽放,始终在记忆深处闪光。这束光,一直照亮他的艺术追求之路。

“小时家里贫困,学舞蹈的钱都是父母东挪西凑的。”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艺术学校学习舞蹈五年时间,父母只到学校看望过他一次,路费钱还是父亲卖血得来的。太过艰辛的过往,让少年姜洋一次次迸发出惊人的毅力与刻苦精神,也让他比别人积淀下更多人生百味。“我练竖叉时,两脚搭在两个凳子上,身体腾空,每条腿挂两块砖头,咬着毛巾坚持一分钟。腿放下来后,好像折了一样。”从中专开始,身边的老师、同学没人不知道姜洋是特别能吃苦的人。艺术学校尚未毕业,他便被广东现代舞团看中,坐着火车硬座,从黑龙江大庆一路南下广州。在那里,他边跳边学边练,再受万般苦,练就更扎实的基本功。

第二年,作为广东现代舞团年龄最小、但已崭露头角的实习演员,姜洋听从师长们的建议,决心再往上跳一个台阶。他决心报考北京舞蹈学院。那是1998年,姜洋已经适应了广东现代舞团的氛围,技艺不断提升,还能利用业余时间兼职补贴生活,放弃这些,绝不是让人能轻易下决心的事,但姜洋没有犹豫,“我觉得自己还年轻,我就想往高处走一走”。又是一番寒彻骨,姜洋考入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

再次陷入困窘的生活,“那时候在北京,我出门连一元钱的公交车都舍不得坐,我还记得从我们舞蹈学院步行去北京歌舞剧院,要走4小时58分钟”。为了补贴生活,姜洋兼职洗车、送牛奶、捡瓶子,大学二年级起开始在学校里代课赚生活费。他不以为苦,反倒坚定对舞蹈的热爱。平日里,同学们在休息和娱乐的时候,姜洋肯定在教室练功。他很少坐电梯,把爬楼梯当作每天体能训练的一部分。他感念王枚老师的悉心关爱与严厉教导,“王老师三年都没有表扬过我,我曾经以为自己达不到她的要求了,甚至觉得自己选错了路,但大三的时候她给了我特别高的肯定,我才懂得她之前的良苦用心”……一切为舞蹈而受的苦,都成为生命丰盈的体验。舞蹈也带着姜洋,一次次完成人生的跳跃。他连续四年获得奖学金,毕业时获评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在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和编导方面均表现不俗。面对众多工作计划,姜洋选择留校,进入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成为这个中国最具有学院派风范的一流舞蹈团的一员。

2002年10月,姜洋带着现代舞独舞《随风而逝》参加第二届CCTV舞蹈电视大赛,并获得现代舞金奖。他还记得,那一届的报名作品几乎都已经在各类舞蹈大赛中获过奖,只有他的是新作品。报名一波三折,他赶在截止当天才报上名。除了排练,他还要自己做音乐、准备服装。“那时每天从早上8点跳到晚上,不敢休息,也不想休息。当时膝盖和脚踝还有伤,就缠上绷带继续跳。”掺杂着很多苦难的过往,在姜洋的叙述中总是充满了欢乐。

金奖的光芒未及散去,姜洋又一次为自己开启了“hard”模式。2004年,法国国家歌剧院里昂芭蕾舞团向他发出邀请,这个一句法语都不会讲的23岁青年,毫不犹豫跨出舒适圈,抵达法国,成为当时团里唯一的亚洲面孔。

生活中的苦,都已不在话下,姜洋最大的挑战,是来自里昂芭蕾舞团内部。里昂芭蕾舞团位于里昂市最高建筑的顶层,站在窗前可以俯瞰里昂全景。洁白的穹顶设计,置身其中便感受到艺术的神圣与美。姜洋去时,舞团共有32名舞者,每年实行淘汰制,“在这里,每一名新人都会被视为竞争对手”。他也不例外,刚进团时,正逢排练现代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他是第三组演员。按照团里惯例,只有第一组、第二组演员才能上场,作为角色的A、B角演出。姜洋在场边的长凳上足足坐了一个多月,没人给他排练,他就学着第一、二组演员自己练。突然有一天,导演告诉他“有位演员拉肚子,中午参加联排,晚上直接上演出”。

那是姜洋在法国国家歌剧院里昂芭蕾舞团第一次正式演出。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表现力,他一举成功。此后,姜洋从第三组演员迅速升为舞团首席舞者,并持续担任舞团首席,深受皮娜·鲍什、威廉·佛赛斯、马兹·艾克、基里安等现代舞大师的喜爱与肯定,期间到法国里昂大学深造,获得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

2017年,姜洋作为文化部“海外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专家,带着完整的中国舞(编导)训练学习基础和长时间国外高水平舞蹈艺术实践经历归来。他希望以“中国式的世界语言”、和具有国际性的艺术表达,让更多中国作品走向世界,让世界上更多热爱舞蹈艺术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故事。

生活中,姜洋似乎永远热情、开心、活力四射,被朋友称为“永远不会被压垮的那个人”。姜洋坦言自己“也会有很累、想要懈怠的时候,但我即便碰到再难的事,也会很快把自己调节过来。这个过程,大概只需要几分钟吧。”说罢,他标志性的、富有感染力的笑声再次响起。

面对舞蹈艺术方面取得的诸多成就,姜洋又别样低调、内敛、腼腆。很多人初次见到他,感觉这个舞者随和、开朗,得知他的成就,常常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的确,他不擅长用语言“推销”自己,情愿绞尽脑汁用精心策划的一部部原创舞蹈作品表达心中的真情,鞭策、教导学生不断向上、向前。谈起对舞蹈艺术的理解,总喜欢无拘无束笑着闹着说话的姜洋,鲜见地严肃起来:“舞蹈是世界共通的语言和情感表达,丰富而深刻。对于我而言,舞即生命,舞即永恒。”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