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贫民窟和科技公司都扎堆的肯尼亚,真是现实版“瓦坎达”吗?
原创 张楠 外滩教育
看点
提起肯尼亚,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非洲东部一个贫穷的国家。但与之相对的事实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近半数的高校论文,都由肯尼亚的论文写手产出;大量世界知名科技公司扎堆肯尼亚。教育改革、科技创新迅猛发展的肯尼亚,也许充满了我们未曾注意的大好机遇。
文丨张楠 编丨May
全世界都在谈论ChatGPT将引发的颠覆性技术革命,但第一波靠它赚到钱的,居然是肯尼亚人。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OpenAI从2021年11月开始,通过外包公司Sama发送了数以万计的文本片段,然后远在肯尼亚的工人,坐在电脑前,阅读大量的为客户标注数据——他们在简陋的工作环境下,以最基础的技能,与最前沿的技术产生了联系。
虽然这份工作并不涉及到真正的计算机科学技能,但在一个互联网都尚未完全覆盖的国家,还是隐隐觉得有些跳脱。而肯尼亚的出人意料,还不止如此。
2021年,肯尼亚“代写工厂”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BBC报道称,每7个大学生中,就有1个人曾找过代写者写论文。而这当中,大部分的“枪手”就来自肯尼亚。
来源:BBC
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报道中,一为化名威廉的肯尼亚“枪手”还分享说,有时候还要无奈故意留一些漏洞,向下兼容,满足客户需求。“因为我的论文质量过硬,经常被要求减少更高端的模型和算法,从而匹配客户的真实水平。”
震惊于学术不端问题的同时,人们也不禁想问:为什么是肯尼亚?
进击的肯尼亚
对于大部分不曾留心的世人来说,贫民窟、东非大裂谷和野生动物遍地走的大草原,构成了人们印象中的肯尼亚。
然而在这片贫困率仍然居高不下的土地上,已经发生了一些振奋人心的变化。
根据当地媒体“肯尼亚华尔街”(Kenya Wallstreet)2021年的一份报告,肯尼亚成年人口中,有120多万人是数字工作者,这个数字将近占到当年总人口的5%,相比于2019年的63.8万人,几乎翻了一番。
他们从事线上营销、线上助理、学术写作、软件开发和数据科学等工作。其中,包括76,921名软件开发人员和64,100名数据科学家。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埃森哲的预测,到2025年,数字经济预计将占肯尼亚GDP的9.24%。尽管还远低于世界银行统计的全球平均水平15%,但在基础建设普遍还不够完善的非洲,肯尼亚绝对属于数字经济“优等生”,是少数几个率先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国家之一。
这自然是许多因素加成的结果。
肯尼亚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得天独厚的优势,赢得了与国际世界链接的机会。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是中东非的交通枢纽, 是开罗和约翰内斯堡之间最大的城市;
肯尼亚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唯一的支点。
联合国的粮食署、人居署、环境署等组织的非洲办公室,均设在内罗毕。
而肯尼亚第二大城市蒙巴萨,则拥有非洲东岸最重要的深水港。
而且,肯尼亚的人口结构,还处于一个相当年轻化的状态。
根据Worldometer对联合国报告的最新数据,肯尼亚目前有5709万人,人口增长速度保持在2.2%以上。人口结构呈现高度年轻化,四分之三的人口年龄不到30岁。
此外,相较于周边国家,肯尼亚基础教育普及率高,15-24岁之间的年轻人识字率高达87%。
这些惊人的数字,令人们不禁感慨,肯尼亚,不会是现实版“瓦坎达”吧?
后者,是漫威漫画中虚构出的一个非洲国家,表面上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实际是地球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在漫威宇宙中,还有句俗语说:“要不是瓦坎达太封闭,不然瓦坎达的人民一定跟世界所有人都是朋友。
由于2021年被英美媒体曝出的国际代写业务新闻,实在太过惊人,当时将二者相提并论的声音,几乎随处可见。
同样的反差感,同样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参与到国际社会中......比起为什么肯尼亚年轻人更愿意选择论文代写这样的工作,可能更值得好奇的是,为什么肯尼亚的年轻人能够拥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去从事英美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论文代写?
图源:CBS News
根据BBC当时的说法,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肯尼亚,教育水平较高,失业率又高,这才形成了当地代写行业的蓬勃发展。
而这里的“教育水平较高”,有一些更具体的体现:
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将肯尼亚的教育系统评为非洲最强的教育系统;
2018年,世界银行将肯尼亚列为教育成果最佳的非洲国家,在43个大陆国家中排名第一;
2019年,来自肯尼亚的教师彼得·塔比齐“全球教师奖(Global Teacher Prize)”,并获得了著名的百万美元奖金。
显然,肯尼亚的学校里正在发生一些强有力的事情。
专门研究贫困地区教育改革的顾问、作家Kat Pattillo观察到,在肯尼亚,过去十年,教育公司、非营利组织、政府改革的崛起......一系列促进变革的动因汇聚于此,让内罗毕已然成为全球教育的创新热点。
迅速崛起的背后
尽管肯尼亚的教育改革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开始出现,但过去十年,为内罗毕带来了教育创新的高潮。
1.再穷不能穷教育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是许多大使馆和国际组织驻非的所在地,联合国的非洲总部也设于此。这些机构当中,很多要为其工作人员的子女支付学费,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内罗毕的高收费学校真的可以那么贵。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图源:网络
南非首都开普敦的学校以贵闻名,内罗毕的学校费用还要它高出近66%,肯尼亚最昂贵的学校,甚至要每年3万美元左右。要知道,三分之一的肯尼亚人,每天的生活成本才2美元。
于是,和所有经济落后时期的国家一样,肯尼亚决定砸重本,发展教育。
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数字一直不低,最高时甚至达到了7.34%(2005年)。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1年肯尼亚的政府教育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为4.799%。
在2020-2021年的国家预算公告中,教育部门获得了4977亿肯尼亚先令(44亿美元),占国家预算的26.7%。
2013年,时任肯尼亚总统提出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让所有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每人免费获得一台笔记本电脑。虽然这个计划至今也没能实现,但也能从中窥见,肯尼亚政府力推教育的雄心。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图源:网络
2.链接国际资源
作为曾经的英属殖民地,肯尼亚是非洲国家中,为数不多的拥有许多国际学校的地方。
而且,随着光纤电缆和高速互联网的到来,肯尼亚还吸引来一批全球各地的企业家、创业者,这既为教育技术创新提供了沃土,也有了建设新学校的物质基础。
在首都内罗毕,还诞生了非洲地区最大的教育集团,桥梁国际学校。
2009年,桥梁国际学院在内罗毕推出了他们的第一所学校。据美国《华尔街日报》,仅仅2015年,这家公司就筹集到1亿美元资金。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和易贝创始人皮埃尔·奥米迪亚都投了钱。
在肯尼亚的公立学校,教师的出勤率都成问题,而桥梁国际学校,却像星巴克一样扩张。去年的统计数据,该品牌旗下的学校约有75万名学生。截至2023年3月,它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营利性基础教育集团。
建学校还是基础操作,在线的教师培训项目、接受国际援助,升级教室里的硬件设备......只要能让肯尼亚孩子看见更多教育机会的尝试,这里几乎都有。
加上肯尼亚这个国家,在国际上整体还处于一种需要被帮扶的状态。学校、教育机构还争取到了不少条件优厚的学生交换项目,送肯尼亚孩子出去开眼界、长见识。
3.乘风在线教育
而最重要的一点,对于肯尼亚来说,互联网绝对意味着机会的大门。
与相邻的几个非洲国家一样,肯尼亚把以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看作其搭上世界经济发展快车道的机会,在教育上,更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之前提到的那位,获得“全球教师奖”的肯尼亚教师塔比齐,几乎是用最原朴的方式,把在线教育资源“引进”了贫民窟的课堂里。
塔比齐
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塔比齐“将信息通讯技术(ICT)融入教学,而这类课的比率占80%”。
简单来说就是,他会先到网络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在网吧上网下载在线科学教学内容,存储后再长途返回将它们带到学校,再给学生离线展示在线教学内容。他说:“在挑战的情况和资源受限的学校环境中,教师的创造性就非常重要。”
学校对互联网资源的重视和依赖,也引发了更大范围的进化。
就在这个月,世界银行刚刚宣布,将为肯尼亚数字经济加速项目的第一阶段提供3.9亿美元资金,为肯尼亚建立25000个免费无线网络热点。
该项目将于2023年至2028年进行,旨在增加高速互联网的接入,促进数字经济中的技能发展,并加强数字教育服务。第二阶段将于2026年同时开始,一直持续到2030年,目标是为提供数字服务创建一个安全的、数据驱动的环境。
00后的出海机会?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的国际事务中,肯尼亚人越来越多地出现,不求全球领先,但起码不能被落下。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肯尼亚:互联网普及率不高,贫富差距极大,但至少要让一部分人抢先体验到技术革命的红利。
英文媒体常年书写着科技创新中心的崛起、“草原硅谷(Silicon Savanah)”的传奇,还真不是耸人听闻。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已经成为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主要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巨头们,如谷歌、微软、英特尔和 IBM 等,均在内罗毕设有办公室和研究所。诞生于2007年的移动支付业务M-Pesa发展之迅速,更是让肯尼亚成为那几年风头无两的科技创业热点、教育创新温床。
微软内罗毕非洲开发中心
图源:微软 ADC
有媒体分析,这或许也跟内罗毕密集的企业家社区有关。由于肯尼亚发展不均衡,许多初创企业的员工和投资者生活和工作的范围,集中在某几英里内,因此,彼此之间的距离很近,交流也自然频繁。一些后来成为创业思路的新点子,经常是在这附近的咖啡馆、餐馆和酒吧中碰撞出来的。
而肯尼亚,还聚集着一批当地长大的孩子,被称为“开始崛起的非洲科技新生代”,他们受惠于非洲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和廉价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面对的市场又大,创业故事的光环各种闪耀。
就像所有搭上技术革命快车的国家,一时间,似乎遍地都是机会。
不过,要真的说肯尼亚是教育改革灯塔、科技创新的高点,也实在称不上。肯尼亚复杂的历史、政治背景,让那种新兴国家弯道超车的剧本,在这里上演的难度陡增。
“孔扎科技城”被认为是实现“肯尼亚2030愿景”的关键,但是由于新旧政府的更替、土地产权纠纷以及繁复的行政手续,这个项目至今也没能发展达成开创时的宏愿。
倒是位于内罗毕的恩贡路(Ngong Rd.),更像是肯尼亚版本的“硅谷”。恩贡路汇聚着一大批科技行业的草根创业者,依托着当地著名的“iHub”社区,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本土科技企业。
“iHub”社区 图源:网络
比如,一个名为FarmDrive 的农业数据分析公司。该公司专门为非洲农民建立信用记录,以助其从银行申请小额贷款的公司。这家公司的创立者柏赛儿(Peris Bosire)来自肯尼亚的偏远农村,在她自己受惠于技术带来的优质教育后,她希望借助这股力量改善现状、改变未来。
而她创业的动机,就主要来源于她的个人经验。自己的父母当了一辈子农民,却从未从银行贷过一分钱,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由于农民的信息缺失,每年大概只有百分之一左右的银行贷款能流入农民的手中。
于是,FarmDrive 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数据库,这样肯尼亚银行就可以精准定位潜在的客户群体,并因此需要向FarmDrive支付信息费。
还有同样出身于肯尼亚农村的小伙卡利乌基(Peter Kariuki),到卢旺达后,洞察到当地交通混乱问题背后的市场,于2015年创立了 SafeMotos 公司(现已更名为CanGo),而这也是非洲第一家也是目前最大的一家共享“摩的”公司。
从这个角度上说,到处都是问题的肯尼亚,反倒也到处都是机会。
在比肯尼亚更发达的许多国家,教育都在逐渐演变为一场追求名校的游戏,年少时“改变世界”的梦想,越长大越无力。
改变这个世界需要孩子们的热血,但更需要鼓励他们看见更大的世界,推动变革。
藤校的offer、华尔街的工作,是很闪耀,但也实在拥挤。而发生在肯尼亚的这些故事,又怎么不广阔呢?
参考文献:
1.BBC:The Kenyans who are helping the world to cheat
2.The World Bank: Kenya Economic Update: Lessons from Kenya’s Education Reforms
3.EdWell: How Kenya Became the Strongest Education System in Africa
4.BRIGHT Magazine: Looking For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Go To Kenya
5.浙师大非洲教育研究:全球在行动:肯尼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6.Ubuntu Times: Systems Broken, University Students Leave Kenya For Studies Abroad
7.非洲观察:“草原硅谷”新生代的梦与痛
原标题:《贫民窟和科技公司都扎堆的肯尼亚,真是现实版“瓦坎达”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