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沉迷、成瘾与心流迷境

2023-05-04 12: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一般人熬夜,无非两种情况,要么是熬夜加班,要么就是熬夜娱乐,如今飞速狂卷的社会似乎让人们有机会把这两样合二为一,前半夜加班,后半夜被手机吸引住,在一个个短视频或一局一局的游戏中消耗掉那本该用作休息的时间。

即便是最简单的游戏,比如线上的斗地主,也可以让人通宵达旦。从个人的经历来看,一局一局的重开,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赢多少豆子,大多数时候就是进入了一种沉浸的状态,一抬头,天就亮了。还有时候也对打牌的过程产生了厌恶,能够支撑下去的,无非就是希望看到下一局自己的手气爆棚,拿到一手好牌,但往往事与愿违,于是又寄希望于下一局。

这种情景,非常像那些沉浸在机器赌博(如老虎机)的人对沉迷的描述:“就像在风暴眼里一样,你能清晰地看到眼前的机器,但世界上其他一切都像在围着你旋转,而且你什么也听不见,你好像不在这个世界了,你进入了机器的世界,那里只有你和机器”

孤独而无中断的机器赌博,倾向于产生一种稳定的、失神般的状态,可以让人逃离内在和外在的问题,如焦虑、抑郁和无聊。一项心理调研显示,沉迷于机器赌博的人一致地出现了麻木感和逃避心,他们不会提及竞争或兴奋,他们只想爬进机器,消失在屏幕里。

此时他们陷入了一种失神般的专注状态,仅仅是保持这种状态就能带给人莫大的满足。

著名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将这种让人失神的状态总结为“心流”,他明确的指出心流的四个前提条件:首先,相关活动的每一时刻都必须有小目标;第二,实现目标的规则必须清晰;第三,这一活动必须能给出即时反馈,这样参与者才有确定感,随时知道自己的境况;第四,活动任务必须要求一些操作技能,这样能同时给予参与者控制感和挑战性。

米哈里还强调,着意于自我实现的人,会参与积极的、不成瘾的心流活动,即“向前逃避”,他们创造新的现实来超越既有现实的限制;而喜欢逃避社会的人则倾向于参与消极的心流,即“向后逃避”,他们不断重复一些行为来麻痹自己对现实的体验,而这些重复行为又将他们引向赋能性质的情感状态或新的可能性。

用更通俗的方法来解释的话,老虎机等赌博机器所创造出来的境况,就是人类版的“斯纳金箱”(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发明):把大鼠放在箱子里,隔绝外界的刺激,箱子里有一个踏板,大鼠碰踏板,会得到一颗食丸,就像老虎机赢了可以吐出硬币一样,于是大鼠学会了,只要压踏板,就会获得正向强化的奖励。

如果大鼠每次压踏板都能获得食物,那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它只会在饿的时候压动。但实验的作用过程不是这样,用到了所谓“间歇性强化”。简单说,间歇性强化的意思是奖励(食丸)是随机给出的:有时候大鼠什么也得不到,有时候得到寥寥几颗,有时候则得到一大堆(听起来跟老虎机一样)。它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得到食丸,所以就压踏板压个没完,一遍又一遍,哪怕什么也没有得到。于是老鼠发展出了强迫性行为,也可以说是上瘾。

正是这种存在着几率的游戏,通过物理手段和规则,成功地从现实里限定出一个切片,玩家可以用可预测的方式加以应对,因为能够预见到游戏的种种可能,玩家实现了对环境一定程度的掌控。

玩家在获得掌控由老虎机构建的现实的过程中,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首先他们悬置了选择,在机器赌博的平滑迷境之中,选择变成了一种忘却尘世的决定和风险的手段,所以玩家的每次选择,实质上都变成了选择留在迷境之中。

同时,玩家也悬置了社交,在机器赌博的迷境中忘却尘世的选择、偶发性及各种后果,要依赖消除他人的存在。只有暂时的消除了他人,悬置了社交,玩家才能够真正的,完全的在虚拟的空间当中成为选择的唯一决策者,才能成为看似掌控了整个游戏的操控人。

与此同时,机器赌博改变了交往、交易的性质,甚至使其与人际关系再无瓜葛,从而改变了金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最后机器迷境中的时间脱离了时间本身的秩序。这让玩家能够在悬置金钱价值的同时也悬置了时间,从而彻底陷入到一局一局的迷境当中。

当然早期的赌博行为并不是发生在机器之上,而是在人与人之间。欧文·戈夫曼将这种活动描绘为一种角色竞赛,认为借此个体可以从官僚化、同质化的单调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参与到一种举足轻重的活动之中,去面对运气的各种风险和可能,体会“命悬一线”的感觉。

戈夫曼时代的社交型赌博者,是在“保留一丝对行动后果的控制和完全失控之间”追寻一种“命定感”。而今天的重复性机器赌博者则追求一种平滑的、与世隔绝的秘境,而其中不会发生任何意外或惊讶,被吸引进了受控的情感体验和迷境的“完美偶发性”之中。

对应到当今世界,秘境的吸引力不仅仅是赌博成瘾的个体身上一系列极端倾向的某个症状,这之外,它还反映出围绕着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深刻焦虑,以及流行的社会期望激发出的矛盾心理——社会期望每个个体都做到灵活、适应性强,随时准备好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所以在赌博之外,食物——咖啡因、高脂肪、油炸食品、糖、重盐;电子类——电子游戏、短视频、聊天;生活习惯——跑步、健身、烟酒、工作、阅读、开快车等等,这些都可能会诱发强迫性行为,甚至是沉迷或上瘾。

如今有很多能形成依赖性的东西,也有很多容易形成依赖的人,也就是说,并不仅限于那些因为会产生严重恶性后果的赌博等情况,世界充满了成瘾因素,人们也充满潜在的成瘾可能。

沉迷于某个境况的人,深陷于这个境况所创造出的“心流”迷境之中,悬置了一切现实当中重要的东西,在不断向内重复的漩涡中,有限地模拟出对人生不断选择的过程,仿佛可以借此跳脱出尘世的各种要求。这就是现代世界的人们所面临的普遍处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