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住我家,我住你家”,0成本住陌生网友家,主打一个信任?

2023-05-02 17: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人民号@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澎湃新闻

五一假期

很多人都规划了外出旅游

近期,在社交媒体上

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旅行方式

“交换式旅行”

五一假期,社交平台出现征集帖,不少网友在博主的发帖下自行组合配对

具体说来就是

两个陌生人

互相前往对方所在城市旅游

同时“0成本”住在对方家里

主打信任牌

这种新颖的出游方式

因成本低廉、个性时尚等特点

获得年轻网友

尤其是不少大学生的欢迎

你愿意和陌生的网友

来次“交换式旅游”吗?

目前,交换旅行主要有两种换法,一是约定日期同时交换;另一种是错开时间交换,就是说由甲方先入住乙方家由后者负责接待,过些时日,乙方再入住甲方家。有社交账号发布的投票结果显示,约有62%的人认为交换旅游“不靠谱”,仅30%的人认为“可以试试”。

IP地址是山东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突然想交换旅游”的帖子,公开招募交换对象。征集帖发出不久,一位IP地址是西安的95后女生找到了她。因为“年龄相仿、兴趣爱好有交集、审美三观在线”,她当即决定交换旅行。“我俩都喜欢尊巴和瑜伽,连喜欢的明星也有一个重叠。”

她说,“还是会考虑人身安全,以及基本的入住环境”。她已经与交换对象签订了“君子协议”,商定好了人身财产安全的保护方式。

来自长沙的大一学生王睿(化名)在征集交换宿舍时也表示,出于安全的考虑,她会买锁把贵重的物品锁起来,也会事先看对方的学生证,以确保安全。

家住上海的90后刘女士表示,自己在五一假期前搜索酒店住宿,无意间了解到交换旅行这个概念,觉得很有意思,如果彼此愿意,完全能实现0元入住,觉得交换也是不错的体验。

在山西工作的曹先生说,对于交换旅行,他持保守观点,“我可能相对保守一些,除非是特别熟悉和信任的人,陌生人住我家的话我可能接受不了,不安全。”

不少网友也对交换旅游提出质疑:“旅游完发现家里的贵重物品都丢了怎么办?”“把家里东西弄坏了怎么赔?”“万一在我家里装摄像头怎么办?”

涉及安全及法律

“交换式旅游”还需警惕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李龙表示,交换旅行能够节省旅行开支,还能有不同的人生体验,但交换旅行也有客观存在的风险,涉及到住宿,就会有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等敏感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法学副教授于霄说,网友担心的物品盗窃、物品损坏等问题,可以通过预先拍照留存房屋内物品的交付状态,在合同中加入相应条款明确赔偿金额或比例来避免,但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交换住所时可能面临着法律风险。

于霄认为,交换旅游首先一定会面临个人隐私暴露的问题。“家是个人隐私的空间,交换住处时,相当于是向别人开放了你的隐私空间。隐私从来不是一个确定的边界,开放隐私空间本质是向陌生人开放个人信息,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别人可以合理使用这些信息,比如在隐私空间里拍照上传?”

“具体来说,自愿交换住所将部分个人信息置于交换双方的公域,再要求对方承担侵犯隐私的民事责任,是不是构成了‘反言’?” 于霄说。

此外,于霄还强调,交换旅游还存在严重的治安风险。酒店和正规平台的住宿必需进行身份证实名登记,但在交换旅游时,人员的流动脱离了管控措施。交换双方是网络世界的陌生人,在双方都是匿名或半匿名的情况下,“容留的可能是吸毒分子、卖淫嫖娼者或在逃罪犯。”于霄认为, “可能预见的是,一旦交换旅游达到一定规模,监管就会及时跟上。”

对此,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也表示,应该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入第三方规范管理,使交换双方的权益得到更好保证。

编 辑丨韩志博

校 对丨简蓓茜

校 审丨孙小千

值班编委丨武建斌

点亮“在看”,安全出游!

原标题:《“你住我家,我住你家”,0成本住陌生网友家,主打一个信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