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人的劳动节到底怎么过?

2023-05-02 20: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五一”国际劳动节,

一个属于全世界劳动者共同的节日;

作为“打工人”的我们,

终于可以迎来几天轻松的假期;

那中国的古人们,

过不过劳动节呢?他们也会放假吗?

古代打工人的日常

中国是农业大国,受农耕文明影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古人生活的常态。

(宋)马和之《豳风图》

《诗经》中的《国风·豳风·七月》一诗就反映了古代农民“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辛勤作息规律。

陶渊明诗意图册 清 石涛

故宫博物院藏

重农、悯农意识是中国古代文人所固有的一种人文情怀。

陶渊明笔下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中国古代田园劳动的真实写照;从白居易《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描述中,我们更能体会到古代“打工人们”全年无休的农耕生活。

古代劳动节的起源

庆祝“劳动节”的传统古已有之,据《帝王世纪》中的记载,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新春二月初二,都要率领各部落首领“御驾亲耕”,以显示他对农耕的重视。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也在《史记》中提到,周武王在二月初二不仅会举行规模盛大的仪式,更会效仿伏羲亲自带领满朝文武百官耕田劳作,以此拉开全国农耕的序幕。

到了宋元时期,二月初二的含义进一步扩大,既是“耕事节”,又是“花朝节”“踏青节”。

皇帝也要亲自种地

发展到明清两代,皇家更加重视劳动的意义。自雍正以后,每年二月初二,这位清朝最勤政的皇帝都会亲自带领朝廷官员和后宫嫔妃到专门开辟的“一亩园”中执鞭扶犁、挥汗如雨,体验一把当农民的瘾。

故宫所藏的46幅《雍正耕织图》生动地描绘了雍正耕作的画面:青山绿水之间,他和后宫妃嫔们化作农夫、蚕妇,与民同乐,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农业的发明,开启了文化的曙光;劳有所得造就了华夏先民“天道酬勤”的精神底蕴。

延续至今的,则是中国人热衷奋斗,以梦为犁的美德。

原标题:《古人的劳动节到底怎么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