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圳光明: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全球科学家向往之地
4月27日至28日,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在深圳光明举行,吸引国内外30余位院士参加。一场“科技含量”满满的论坛,深圳光明联通了世界科学界,也让光明科学城被外界瞩目。
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光明区从一开始就笃定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全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五年来,深圳举全市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如今,昔日的农场悄然蝶变,一座生机勃勃的“科技新城”已初见雏形。
数据显示,目前,光明科学城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其中2所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正式启用,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加快推进,5年来累计引进、培养各类人才17.8万人。
深圳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同时,亟需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高端交流平台。在这一背景下,光明科学城论坛应运而生。主办方透露,光明科学城论坛拟定于每年上半年举办,将进一步拓展国内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升光明科学城的集聚度、显示度和影响力。
在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开幕仪式上,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敏表示,“光明科学城的未来一定会无比光明璀璨,光明科学城一定能够成为全球科学家向往的地方”。
4月27日-28日,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在深圳光明区举行。本文图片均为 主办方 供图
科技大咖云集光明
这场论坛描绘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未来。论坛采取“1+9+3”形式,即设1场主论坛、9场平行论坛、3场配套活动,众多业内顶尖科技大咖云集,共议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共商创新引领责任使命。
这场论坛透视了高质量发展之路。主办方介绍,本届论坛紧紧围绕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任务,以国际化、专业性视角设置各项活动安排,进一步拓展国内外科技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最大程度、最大范围提升光明科学城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为期两天的论坛,让外界印象最深的是,“科技含量极高”。
这从论坛的嘉宾阵容可见一斑。论坛吸引了国内外30余位院士参加,主论坛上就有四位院士作主题演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表示,“大科学时代”离不开先进的科学装置,要强化深圳特色,从国家层面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大科学装置的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集群效应,打造多学科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以实现技术变革,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
“我和深圳很有缘分。”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在演讲中说,早在2000年,她就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同事一起在深圳推动产学研基地的建设。2010年,她在深圳建立了研究团队,和深圳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一直都有很紧密的联系。深圳和香港在创客领域,一直都保持着紧密的交流和合作,很多香港高校、研究机构也在深圳建设科研的平台。香港的科学家也很积极地参与深圳科研的计划,承担了不少深圳的科研项目,很多年轻人也在深圳创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韩杰才院士在主论坛中演讲。
作为深港科技交流合作的实践者、获益者,叶玉如认为,多年来,深圳和香港在创科领域保持紧密的交流和合作,两地优势互补,创新合作将对国家的科技创新起到很大的作用。
2022年11月,知名女科学家颜宁“官宣”回国,协助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五个月后,颜宁又兼任深圳湾实验室主任。在演讲中,颜宁介绍说,深圳医学科学院是深圳市一个重要的战略设计,要打造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科技高地。“当时我们喊出一句口号‘要打造生物医药的深圳’。我们想要建设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将来大家讲到全球生物医药的版图,一讲到大湾区希望大家想到的就是东方大湾区。”
在描绘宏伟蓝图的同时,颜宁也强调,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时间,自己所说的豪言壮语需要时间去实现,目前还是要立足眼前、脚踏实地向前,“真正收获成果可能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代人后,但我们有信心”。
9场平行论坛围绕科技攻关、产业发展、合作交流三大板块,设置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研讨大会、生物成像设施与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论坛、新材料科学论坛、第四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第三届国际脑科学前沿与产业大会、新型科技信息服务支撑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坛、深港澳协同创新论坛、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运营创新论坛、光明科学城建设和发展论坛等9场活动。
参与平行论坛的嘉宾,同样是业内顶尖大咖。如深港澳协同创新论坛,以“创科湾区联动 深港澳同发展”为主题,邀请了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教授、香港研究资助局主席黄玉山教授、香港岭南大学候任校长秦泗钊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郭毅可教授、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洪为民教授、澳门科技厅厅长谢永强博士等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及政府人员参会,就深港澳创新协同联动、拓宽光明科学城联通世界科技界等议题建言献策。
开放交流是探索科学前沿的关键路径。本届论坛坚持开放与合作,放眼国际,广泛邀请国外著名科学家、国际知名科学城及机构代表等高层次专家,如参加主论坛的外籍嘉宾有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茶山秀一,韩国浦项加速器实验室首席顾问、原主任南宫垣,瑞典MAX IV国家实验室工业委员会主席伍尔夫·卡尔松,新加坡合成生物学联合会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合成生物学临床与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马修·常,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约翰·马驰等。
此外,在本次论坛上,一批科技项目落地、揭晓。如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式入驻光明科学城;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精准医学影像大科学装置、鹏城云脑、超算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出共享邀约;合成生物产业基金、光明科学城母基金会、深圳市光明致远科技基金会等重要基金会发起或揭牌。
主办方透露,光明科学城论坛拟定于每年上半年举办。
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
一场高规格的科技论坛,深圳光明联通了世界科技界。
位于深圳西北部的光明区,昔日和科技并无关系,而是定位供给香港农副产品的农场。2018年9月,光明区揭牌成立,是深圳市最年轻的行政区。
从农场蝶变为创新平台,光明区的这场华丽变身和光明科学城的建设息息相关。
2018年4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光明科学城。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以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先行启动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至此,光明区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为总目标、总龙头、总牵引,全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
深圳市也对于光明科学城寄予厚望。作为深圳市全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创新平台,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打造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新力量的责任。这意味着光明科学城一出生,就高规划、高目标。
目前,光明行政区域156.1平方公里,光明科学城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大概占了整个行政区三分之二。光明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和光明区的发展基本同步,从概念到规划,再到现实,应时而生,应势而成。
在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上,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式入驻光明科学城。
在2023年4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发改委主任郭子平表示,五年来,深圳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为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目前,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其中2所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正式启用,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加快推进。
据郭子平介绍,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光明科学城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等三大学科领域,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平台。目前,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设施将于今年投入使用;超算二期已开工建设;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等设施将于今年启动建设;“鹏城云脑Ⅲ”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学基础设施规划。在创新资源和创新载体方面,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机构相继入驻运营,中山大学·深圳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圳理工大学(筹)过渡校区正式启用、永久校区加快建设,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正式挂牌成立,深圳医学科学院及深圳湾实验室永久院区一体化规划建设稳步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实现高水平运行。此外,国家智能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正加紧向国家申报,国际科技信息中心上线科技文献服务,国际最前沿六大数据库已实现全市域覆盖。
数据显示,目前,光明全区孵化集聚未来产业企业超8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918家,国高企业1911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45亿元。自2018年以来,光明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857家增长至194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205.7亿元攀升至423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更是突破760亿元。
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举行前一天,4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高票表决通过,成为国内首部针对科学城专项立法。这建立了健全符合光明科学城发展规律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模式以及服务保障支撑体系,为光明科学城的建设发展提供稳定有利的法治环境。
接受媒体采访时,韩杰才院士表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我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作为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肩负着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是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策源地,核心共性技术突破的承载地,也是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先锋区。
全球科学家向往之地
“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城,需要别具一格的城市载体,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也必将孕育出独树一帜的深圳北部中心。”在4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光明区区长邱浩航表示,在总目标、总定位上,光明科学城的建设有两个重要命题,一个是“科学”,另一个是“城市”。
光明科学城
首先,“科学”的基因融入城市血液。据邱浩航介绍,科学元素、资源要素在光明集聚,科学技术、科技产品将随处可及、可感、可见。目前,24个规划建设的重大科技平台载体正在加快建设推进,深圳科技馆新馆今年底即将完工,今年还计划打造10个课外实践培训基地。此外,科学家谷、科学公园、科学城体育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人才街区等一大批具有科学元素的设施工程正在规划建设。
在产业方面,光明科学城规划“一心两区”里面,其中“一区”就是产业转化区,面积15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将建设生命科技、科学与科技服务、国际研发与先进制造业“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同时,还将建设公明、凤凰、马田、玉塘“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重点打造8个战略新兴产业、5个未来产业。
“无论科学之城还是产业之城,最核心竞争力、关键要素还是人,是科学家、企业家和人才。光明科学城要发展好,就需要集聚各方人才,特别是把优秀科学家企业家优秀人才都集聚在光明,为这些人才建好配套、做好服务,打造宜居宜业‘梦家园’。”邱浩航说。
数据显示,5年来,光明科学城累计引进、培养各类人才17.8万人,各领域高层次人才突破1700人,科研院所人才突破4900人。
为了打造宜居的环境,光明科学城在城市配套方面也是重金投入、不遗余力。据统计,光明行政区成立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相继投入超170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27所、引进名校名园20所,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37890个,是过去十年增量的三倍。为提高辖区医疗水平,中山七院、国科大深圳医院通过三甲评审,深圳中医院光明院区基本建成,并成立全市首家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在交通建设方面,赣深高铁、广深港高铁在光明设站,光明城站到广州半个小时、到深圳北站10分钟、到福田中心区15分钟、到香港西九龙30—40分钟,交通四通八达,未来在这里还有两条城际铁路。
在生态建设方面,光明辖区有53%面积在生态控制线内,拥有各类公园279座,绿道、碧道超过200公里,未来还将建成郊野径150公里、骑行径150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特意安排了三场户外活动,包括赛艇、慢行骑行、大自然音乐会,吸引众多科研人员参加,充分展示了光明科学城的绿色生态之美。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