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牙痛”“头痛”不见好转,可能是这种“痛”
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有人经常“牙疼”,隔山差五来一次,去口腔科多次就诊不见好转。钱倒是花了不少,疼痛依旧,最后抱怨医生无用。有人经常性头痛,不去医院正规治疗,自己给自己诊断为“偏头痛”,疼起来要么硬扛、要么吃止疼片。有人在说话、吃东西、刷牙、甚至打个哈欠的都能突发疼痛,时间长了弄得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翼翼,惟恐引发疼痛。“牙疼”、“偏头痛”不算病,但是疼起来确实可以要你命。其实这里面大部分人疼痛的原因是号称“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下面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个可怕的疼痛。
三叉神经痛(TN)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是指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内的阵发性、短暂性的剧痛。呈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疼痛。间歇期无任何不适感觉,没有遗传性,没有传染性。因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较广泛,所以每个人疼痛部位不尽相同。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多,年龄多在4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右侧疼痛多见,偶见双侧。
三叉神经主要分布在面部,分成三支,第1支为眼神经,分布在前额部。第2支为上颌神经,分布在脸颊部。第3支为下颌神经,分布在下颌部。其中第2、3支疼痛易被误认为“牙疼”,第1支疼痛易被误认为“偏头痛”。
分类
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波动性压迫所致,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一般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为主。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指有明确病因的,多见于40岁以下患者。多有肿瘤等压迫或者刺激三叉神经,手术去除病因为治疗原则。
根据疼痛症状分为典型和不典型两大类。
典型三叉神经痛:疼痛反复发作,呈阵发性。有明确的间歇期,间歇期无任何不适感。有明确的诱发疼痛的动作,称之为“扳机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多见。
不典型三叉神经痛:疼痛呈阵发性加重,严重时呈持续性疼痛,间歇期不明显,无明确的诱发疼痛的动作,多因为肿瘤等持续对三叉神经的压迫,后期出现三叉神经麻痹现象,如面部麻木感、咀嚼肌无力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多见。
临床表现:
1.典型者疼痛如刀割、针刺、撕裂、或电击样。骤发骤停,持续时间数秒到1~2分钟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程度亦逐渐加重。
2.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范围一般局限在三叉神经的分布区域,右侧多见,偶见双侧。
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大部分存在明确的“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
4.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
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未发现明显诱因、各种原因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因个体差异大,没有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的药物。
1、卡马西平:治疗的首选药物,对70%的患者止痛有效,但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其嗜睡、眩晕、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孕妇忌用。
2、苯妥英钠:疗效不及卡马西平,同时有头痛、行走不稳的副作用,用药期间需监测血药浓度。
3、其他的止疼片,如散利痛、布洛芬缓释胶囊、去疼片等。
4、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
手术治疗
1、微血管减压术( MVD)
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经影像学确认三叉神经为血管压迫者。微创,手术切口约4cm左右,常见的责任血管有:小脑上动脉(75%),小脑前下动脉(10%),基底动脉等。手术中医生对三叉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懈”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恢复正常。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
小脑上动脉上干压迫三叉神经,随着血管的波动持续刺激三叉神经,病人出现持续反复发作的头痛
三叉神经和小脑上动脉分开,二者之间衬Tefflon垫片,
2、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
手术通过注射药物(无水酒精和甘油)直接作用于三叉神经,使之变性,造成传导阻滞,而得以止痛。周围支封闭操作简单,但疗效不能持久,一般可维持3-8月,很少超过1年。半月节封闭术操作相对较复杂,可引起神经性角膜炎等并发症,总有效率72-99%,早期复发率20%,5-10年复发率达50%。
3、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治疗
是一种安全、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疗效可达90%。其理论依据是可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内的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其方法是在X线或CT引导下将射频针电极插入半月神经节内,通电后逐渐加热至65—75度,对靶点进行毁损,持续时间60秒。此法适用于因高龄、不能或拒绝开颅手术的患者。
预防和日常保养
一旦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我们需注意尽量避免刺激到三叉神经,这样至少少挨疼,日子过得舒服点。
1、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食品以清淡为宜。
2、吃饭漱口,说话,刷牙,洗脸动作宜轻柔。以免诱发板机点而引起三叉神经痛。
3、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
自我鉴别,正确就医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和龋齿、偏头痛、青光眼等各种疾病导致的疼痛混淆,有时不是专业的神经科医生尚不能很好的鉴别,作为缺乏医学知识的普通人想正确辨别更是难上加难。最后把常见的疼痛原因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在遇到疼痛后知道大概去那个科找大夫,尽量少走弯路。
1、牙痛:三叉神经第2、3支疼痛易被误认为牙疼。牙病的主要原因是龋齿,俗称蛀牙。牙体硬组织被破坏后牙神经暴露在外,受到甜酸冷热等刺激有疼痛感,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X线及牙科检查可以确诊。
2.偏头痛: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发作时多为疼痛程度不一的全面头痛,患者无法明确指出最痛的部位,持续时间往往半日至1-2日。
3.面神经痛:多见于青年人,疼痛范围部分和三叉神经范围重合,可延及耳后、头顶、枕颈,甚至肩部等。疼痛持续性,可达数小时,与动作无关,不怕触摸。
4. 副鼻窦炎:如额窦炎、上颌窦炎等,为局限性持续性痛,可有发热、鼻塞、浓涕及局部压痛等。
5. 青光眼:单侧青光眼急性发作和三叉神经第1支痛易混淆。青光眼为持续性痛,不放射,可有呕吐,伴有球结合膜充血、前房变浅及眼压增高等。
6.颞颌关节炎:疼痛局限于颞颌关节腔,呈持续性,关节部位有压痛,关节运动障碍,疼痛与下颌动作关系密切,可行X线及专科检查协助诊断。
(作者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王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