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溪南,为什么火?”系列报道 | 思维“破圈”: 从保护到“活化”
编者按
今年1-3月,徽州区西溪南旅游人数逾8万人,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民宿入住人数同比增长144%,4月旅游人数预计达到15万;4月21日,西溪南镇与世界旅游名村荷兰羊角村签署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西溪南,在这个春天再次火出了新高度。这个被誉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是一片什么样的生态秘境,又隐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日前,记者走进西溪南,探寻这座千年古村落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触摸乡村振兴的澎湃脉动。
有人说:不来西溪南,不算来过黄山。而到过西溪南的人,总会被她的颜值和气质惊艳到。绿色、自然生长是她的个性。
童话般的美景引人入胜
四月的西溪南,远望青山叠翠,近闻虫鸟啾啾,一望无边的枫杨林苍翠欲滴,与延绵流淌的丰乐河相映成趣,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每个人眼里映着明亮的春天。
位于黄山南麓、丰乐河畔的西溪南村是中国传统村落,距今有1200年历史,拥有独具特色的水利遗产、园林建筑等文化遗存,现保留明清建筑100多幢。时光常新,不管过去了多少年,它依然美得像一个童话。沿丰乐河绵延数公里的枫杨林规模之大在华东地区十分罕见,不仅景色优美,百鸟栖息,而且空气清新,是游客来西溪南的必到之处,也是市民首选的摄影、亲水、休闲打卡地。
活化利用激发内生动力
一砖一瓦述说历史,一石一木承载乡愁。传统村落是活着的历史,活化利用、以用促保,方能激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内生动力。
为有效保护好这座古老的村落,近年来,西溪南不断进行思维破圈,通过实施“微改造、精提升”,以避免大拆大建的方式,盘活村内闲置资产、古民居,打造具有徽州特色的旅游服务业态。“原有的古建筑一律不许破坏,必须做到修旧如旧;新建的房屋,外立面也要保持与古宅一致。”村内一家民宿负责人表示。
西溪南可以说是传统村落在“保护优先”与“创新活化”之间寻求平衡的一个缩影。2016年以来,已有15幢废弃的老屋和闲置的建筑经过专业团队的设计和本地匠人的修缮,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承办研学、团建、创意等活动,并构建钓雪园、土人学社等40处业态。2022年,由百年老宅“修旧如旧”而成的诗莉莉文化精品民宿营收达到460万元,溪边55咖啡客流量超3000人。
在保持原有生态和文化肌理的同时,西溪南不断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把污水管网等大基建藏在石板路下,对沿街建筑进行了“内部大改造,外部微改造”,坚持不破坏古村风貌,保留村落徽州的独特风格。同时,村里做减法,村外做加法,在村北入口布局了蜂巢游客中心和室外大草坪,引入时尚年轻的元素,激活美丽乡村新魅力。
诗意田园开启疗愈之旅
坚持保护“活化”,乡村蝶变“网红”。西溪南的文化底蕴和诗情画意,满足了很多人想寻找的用“田园生活”诗意填补“心理疗愈”的空间。风格鲜明的民宿,是游客青睐的拍照“打卡地”,也是西溪南的流量密码。
幽静别致的庭院,黑白相间的建筑,一排排花卉盆景成了恰到好处的点缀……“春节以来,几乎都是满房状态。”4月26日下午,记者走进巧巧原宿,老板吴秋丰笑着说,“2016年开张就两个房间,后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把柴房、猪圈改造了,现在有七间房,一次性可以接待六七十人吃饭,生意越做越好,一年可以挣四五十万,今年‘五一’预订目前也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乡村美了,旅游火了,年轻人回来了,现在吴秋丰管园艺,妻子掌勺,儿子、媳妇负责客房接待,在他看来,眼下的生活,就是理想中的模样。“我们已经待了两天,这儿空气好、环境美,菜也好吃,生活在这里幸福指数太高了。”两位北京来的游客正坐在院落里品尝着徽州特色美食毛豆腐、臭鳜鱼,赞不绝口。
如今,村民的生活,迎着春风,拔节生长。目前,全村共有民宿61家,从事旅游行业的村民200多户、近千人,村集体收入超过百万元。西溪南引入徽州区国企浪漫红,对蜂巢游客中心、南北入口停车场、景交车等进行运营,由政府把方向、国企搭平台、业主添内容、集体增收入、村民享红利,五方共同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徽州浪漫红公司民宿运营副总监方洁告诉记者,公司目前运营的西溪南有蜂巢游客中心、民宿等,增加了咖啡、私房菜等业态,吸收了当地20多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5万元左右,通过运营,每年跟村集体分红二三十万元左右,同时帮助村民代销蜂蜜、茶叶、笋干等土特产,有效地促进了村民增收。
包容开放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不是景区,每年却有50万人慕名而来;不收门票,旅游收入一年能达到3000多万,村民光靠绿水青山就能过的有滋有味。
西溪南为什么能?面对这个问题,西溪南镇党委委员汪为之有着独到的思考,“不光是这里的资源好,其实比西溪南资源好的地方也不少,关键是西溪南用好了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两个资源禀赋,抓住了高铁开通、乡村振兴以及随着城市化推进,回归农村、找寻乡愁成为都市人向往的三个战略机遇。此外,坚持包容式发展,无论是政府、国企、私企,还是外来者、村集体、村民,大家彼此包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原生态保护,比如说枫杨林,有人提议要不要修个栈道、搞个项目,我们啥都没干,就是原生态保护,现在回过头看,我们的选择是对的;坚持开放式发展,不收门票,用流量获得成长空间;最重要的是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乡村振兴要有新思维,这或许就是西溪南火的原因之一吧。
原标题:《“西溪南,为什么火?”系列报道 | 思维“破圈”: 从保护到“活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