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廖凡:一个完美的表演,就跟踢球一样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2018-07-25 17:19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采访廖凡不是个轻松事儿,做演员专访做多了,你能注意到,很多演员都在无数媒体采访和无数重复问题中磨炼出了一种能力,从一个简单的常规问题发散出自己的人生感悟、表演经历、心灵鸡汤。哪怕是最不善于面对宣传的演员,聊起表演,也往往会习惯性长篇大论起来。演员们天然的表演欲让采访变得省事儿。但廖凡不,面对采访,他话不多,也懒得费力去想套话,工作人员提前跟记者沟通了几个适合当下社交媒体传播的问题,为了拉近跟粉丝观众的距离,他一概觉得没劲,搭好的梯子,他也不乐意上。“随意,我都可以,你们觉得是就是吧”,这三连击随时左冲右突,将整个原本的采访构想打了个稀乱。但聊到他觉得有些意思的,他也不吝于直抒胸臆,一点儿不跟谁客气。

这种独特性倒也令人印象深刻,人人都既想成为被所有人喜爱的,也想成为所有人中最独特的,因此人们乐于追逐时尚、选择站队、讨好别人,再给自己脑门上急不可待地贴上标签和观点。但廖凡不,反而显得独特了,轻易而真实的独特。

《邪不压正》剧照

大学期间的廖凡,业务不错,老师欣赏,然而别的同学已经开始在外面拍戏,甚至有些声响了,他还是在学校里埋头搞戏剧创作。老师们觉得他是个“不善交际、对人情世故了解得不那么透彻的孩子”。大学的朋友们也常挤兑他,说他“不会变通,不会按照既定的生活逻辑行事”。

毕业以后,廖凡拍了不少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别了温哥华》《像雾像雨又像风》等等,放到现在去看,都是那个时代的经典影视剧。但廖凡在这些电视剧的角色总是命途多舛,“中道崩殂”。网上甚至出过一篇总结帖《苦命的廖凡》,细数他命运凄惨的角色们。“苦”这个字,适合廖凡那些不得善终的角色,也适合廖凡本人身上那种拧巴劲儿。

2014年2月,廖凡在柏林电影节上发表得奖感言。

2014年,廖凡凭借《白日焰火》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这一殊荣。在《白日焰火》中,廖凡有一小段跳舞的戏,他沉浸其中的舞姿,笨拙又透着凶狠。说起这个奖对他的意义,廖凡表示,奖项很重要,“但是拿到之后,就要学会不在乎,不能让这个奖项压到了自己,把自己看得太重。”他又对着记者补充一句:“这个奖对我的影响就是以后的采访都会问我这个问题。”

这么拧巴的廖凡,为了电影《邪不压正》的宣传,也和难兄难弟彭于晏一起,站上了《创造101》的舞台,在女团姑娘和综艺氛围中,廖凡像走错片场。不过这次经历,廖凡学会“C位”这个词,他坦言觉得现在的舆论氛围太娱乐化,媒体老去突出一些争强好胜的东西,“谁抢了谁的戏,谁抢了谁的C位,其实不是这样的。”表演在他看来,像是踢足球,打的是配合,最享受的是那份心照不宣和灵光乍现的默契。

为宣传电影上《创造101》的彭于晏、廖凡

能为了《邪不压正》,在综艺节目中比心和“pick me pick me up”,可见廖凡对这部电影不是一般的喜欢。

其实在和姜文合作了《让子弹飞》后,廖凡就惦记上了姜文的新片。姜文一对外宣布要拍《邪不压正》,廖凡就看了原著,在里面寻找有没有适合自己的角色。“不管他需不需要我,先给自己找一个角色,看能不能对得上。”几年后,姜文主动来找他了。

在《邪不压正》里,廖凡演一个坏人,一个到死都不承认自己坏,但又坏得彻彻底底的坏人。这个人物不好演,姜文拍戏的方式也极具个人风格。剧本发给演员,红底黑字,不能复印,三天后收回去。现场拍摄时,往往每场戏开拍之前,台词才给到演员,许多表演都靠现场即兴。廖凡觉得“特别过瘾”:“当你看了三遍词就把词收走,我们在那儿侃侃而谈,太过瘾了。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一种创作方式。”

“呈现出来什么样你也不知道……比如我去配音的时候,也在那儿看自己拍的戏,有很多东西是自己完全没想到的。你也不知道自己表情怎么这样,也不知道怎么从这儿转到那儿了,当时都是调动所有注意力,把这点很香的词儿说好。但在那种状态下,你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出现了。也许他需要的就是你没有设想过的,在那一瞬间发生的,被他记录下来了。”

这种创作方式,契合了现阶段廖凡对表演的想法。廖凡说起,以前在表演的时候,也会习惯做很多预设,“这是一种寻求安全感的表现,”廖凡说道,“当你呈现的和预计的相一致的时候,就会觉得这是安全的,毕竟它在我自己的掌控之内。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并不安全。”现在的廖凡认为,当呈现出来的和想象的完全不同的时候,是超出了自我认定的范围。“这个时候,就已经不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了,而往往这个时候,你会呈现出另外一个自己。”

不再在乎别人的评价,这似乎就和廖凡采访中流露出的“抵抗”关联了起来。“就像小时候我们想让老师表扬,发个小红花,就为了这小红花,我们干了好多自己不想干的事情,后来就觉得自己很傻,我为什么要为了表扬去干这些事?当然我不是说干的事情好或不好,只是说,违背了自己‘不想干’的初衷。”

“本来人生就这么短,还要去折磨自己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对话】

像姜文这样的导演太少

澎湃新闻:刚刚听到前面的采访,你说姜文导演电影中的女星都“高高在上”?

廖凡: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

澎湃新闻:那是觉得她们在电影中承担了一个类似于“启蒙者”的形象吗?

廖凡:肯定是有决定性意义的,而且还带有传奇色彩,几乎都是不食人间烟火。我们电影中有两个女演员,她们演的角色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她们的作用是一样的。

澎湃新闻:其实在《邪不压正》上映之后,很多网友都表示看不懂,那你当时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感觉怎么样?

廖凡:看剧本的时候,其实看的还是故事,对于最后的呈现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那个剧本读了三天就收走了,大家知道各自要干嘛之后就上交了。

澎湃新闻:导演只给你们看了三天剧本,那对这个人物的呈现全靠自己发挥了?

廖凡:那不是,现场还是要发词的,编剧们讨论很久的,最香最热的词。具体到实际内容,还是要由编剧来呈现。好的剧本会让你有代入感。一个能让大家接受的角色,其实由很多方面来帮助你呈现的。编剧、美术、服装、造型,所有的这一切都会让你有代入感。

有些电影是严格按照剧本去呈现,我觉得像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剧本就会做得比较扎实,情节写得非常一环扣一环。拍摄的时候也是完全按照脚本去呈现的。

有一种电影就不是这样的,是边拍边创作出来的,那这种电影可能它不是现实主义题材,更多的是非现实性的。好多观众其实纠结的是:我是来看一个完美的、精彩的、一下不能忘怀的故事,而不是看一个需要去思考的电影。当然,每个人对电影都有一个各自的理解和喜好。

《邪不压正》剧照,廖凡和姜文

澎湃新闻:这和观众走进电影院的预期不一样,姜文之前的一些电影,比如像《一步之遥》、《让子弹飞》,它虽然也发生在民国,但是一开始就比较架空的设定,但在这部电影中,它明确了北平,也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很多观众进去看了,可能觉得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

廖凡:很多观众还读了这个原著小说(《侠隐》),他们对这个小说也有一些预期,就会想怎么没有这个细节、那个细节。怎么没有吃饭的细节,也没有北平的各种生活细节啊。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呈现太多这样的细节其实是不合适的。但是也呈现了很多姜文所表达的细节,而且那些细节,也不是说故意去卖弄的,是隐藏在其中的。就包括影片中还原北平城市面貌的细节。

我第一次去看的时候,在火车进站的地方看见东南角楼,这个角楼现在是唯一留下来的,那个角楼就叫狐狸塔。影片里说帕梅拉死在狐狸塔下,这个其实就是火车进站的角楼。这个画面一呈现出来的时候我还挺感动的,会有一种“北平原来是这样”的感叹。

狐狸塔

澎湃新闻:他抓住的可能是观众认知之外的北平?

廖凡:他抓住的是情绪,更多的是大家观影之后的情绪,而不是说我这个故事是什么样子的。

澎湃新闻:李天然和朱潜龙两个人物的成长路径是很相似的,在后面两人打斗过程中也都是用同样的招数,这种呈现挺有意思。在你看来,两个人物是不是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对应,或者是镜像的关系?

廖凡:有可能,我觉得你给了我一个新的解读的点。可能李天然某一天被谁蛊惑了以后,他也许就变成另外一个朱潜龙了。

《邪不压正》剧照

澎湃新闻:朱潜龙临死的时候依然不承认是自己杀了师父?

廖凡:证明朱潜龙是真的很恶。完全已经洗脑到自己都相信这个事儿不是他干的。他杀他师傅这个事儿,也不是他愿意干的事儿,但是他不愿意面对。

澎湃新闻:那这也不能说他是完全的恶,毕竟他自己都不愿意面对?

廖凡:但是他不说真话,把李天然都说懵了。

澎湃新闻:相对于不愿意面对杀人的事儿,你觉得不说真话是更大的恶?

廖凡:不一样。实际上,在这个人的身上,他还是有别的侧面的。他也有他在乎的东西,他要做自己的一番大事业,他给自己设置了很多由头和名号:要去反清复明,要去收复失地。到酒吧的时候,人家说这是租界,朱潜龙就说:“什么租界,跟我没关系,是清政府租给你们的,我都不认这事儿,我还要把这些地方收回呢。”他有很多正义的事情要去做,但是他用的方式是错误的。

《让子弹飞》剧照

澎湃新闻:和第一次合作《让子弹飞》相比,这一次和姜导的合作有什么新的感受?刚刚你也说到,在拍摄的时候很多东西也都是即兴创作出来的,在这样的即兴创作中,会不会出现“抢戏”的情况?

廖凡:我觉得你们这叫娱乐化,就比如在写八卦的时候就会说谁抢了谁的C位。观众现在进入了一个争强好胜的导向中,这也是为什么舆论环境这么糟糕的原因吧。

澎湃新闻:哦,那说到娱乐化,《邪不压正》宣传的时候,你不也上了《创造101》的节目?

廖凡:我觉得那就是一个娱乐化的东西,导向就是大家要争强好胜,一定要抢到那个位置去。我觉得一个完美的表演,就跟踢球一样。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克罗地亚队,当然里面也有完美的球星,但还是一个群体的配合,一定要说最后进球的那脚是最牛的,其实不是,可能传球的那个才是最牛的。踢球其实也是即兴的,没有剧本。

澎湃新闻:在这种表演上的合作,最享受的瞬间是那种默契?

廖凡:是。我非常帅地把那一脚传给了你,你稳稳地接住,然后你再回给了我,这才是一个最完美的表达。确实在现场中,我们很多戏就是这样的。比如说打斗戏,都是在现场即兴创作的。因为我们之前也试了很多招,打了很多次,但是最后呈现的都不是很好。彭于晏有好几场打戏都非常帅,但是都被剪掉了,不是说打得不精彩,而是说剧情不需要了。

澎湃新闻:一些观众是抱着看动作片、喜剧片的心态来看《邪不压正》,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如预期。那你建议观众应该抱什么样的心态去电影院?

廖凡:电影有很多种类和表达方式。希望观众不要拘泥在一种类型当中。观众可以看更多的片子,看多了之后,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再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类型。我觉得其实像姜文导演的作品这样的电影,应该更多一些,大家选择性更大一些,让大家的眼界更开放一些,才会有意思。

澎湃新闻:所以你觉得对于《邪不压正》的一些争议,可能还是这样的电影在国内太少?

廖凡:像姜文这样的导演太少。就是个人化的东西太少,大家见识得太少。

澎湃新闻:像你说的个人化的东西太少,其实在国内很多独立导演,尤其是年轻的独立导演,他们执导的独立电影也呈现出了一些很固定的套路。

廖凡:是的,你说现在很多小成本的独立电影,带有作家电影的角度和方式,但许多电影呈现出来就会发现,还是大家都见过了的东西,没有更多的新意出现。就像咱们拍这个电影一样,把剧本收走了,不带预设,自由发挥,这才是最有意思的。

澎湃新闻:毕赣导演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的电影是一场大雨,希望来的观众不要带伞。

廖凡:这句话说得真好,其实我觉得毕赣导演的电影,语境和方式是很少见的。当然你要说国外也有,那也是,但我们国内,有几个人这么做呢?

不在乎“标签”这个事儿

澎湃新闻:很多对你的评价就是演技好,演什么像什么。赞扬的声音一旦变得很多,要去客观地评价自己就会变得很难。这样一个大环境里,你觉得怎么保持对自己认知的客观性?

廖凡:我现在很少对自己做一个判断。以前我在表演的时候,也会做很多预设,或者说这是一种寻求安全感的表现,当你呈现的和预计的相一致的时候,就会觉得这是安全的,毕竟它在我自己的掌控之内。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并不安全,当你呈现出来的和你想象的完全不同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你超出了你自我认定的范围。这个时候,就已经不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了,而往往这个时候,你会呈现出另外一个自己。就像你说的,在别人都夸你的时候,你怎么去掌控?会想这个问题,说白了,其实就还是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就像小时候我们想让老师表扬,发个小红花,就为了这小红花,我们干了好多自己不想干的事情,后来就觉得自己很傻,我为什么要为了表扬去干这些事?当然我不是说干的事情好或不好,只是说,违背了自己“不想干”的初衷。

澎湃新闻:从需要表扬到不需要表扬,中间有转折点么?

廖凡:这还真不是在某一天晚上喝酒想到的(笑)。怎么说呢,我觉得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也说不定,也许后面二十年,我发现我又需要表扬了。

澎湃新闻:之前你跟其他采访人聊的时候,你也提到演员和观众的一个关系。那在这部电影里有一个电影影评人的角色,你觉得电影和评论者的关系是什么?

廖凡:我觉得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能成为演员和导演,也时时刻刻可以成为评论者。但是生活呈现的总会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更丰富一些吧,所以人们在评论一些东西的时候,还是会带上自己的主观态度。

澎湃新闻:说到表演这个事儿吧,你觉得表演对你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廖凡:表演其实可以把藏在心里的东西通过表演做出来。如果你的表演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争论,那就更有意思了。

澎湃新闻:多年前,网上有篇文章总结,你演的很多影视剧,角色都特别惨,命途多舛,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廖凡:可能是这个人物过于理想化,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活着。或者就是我长得苦,大家接受不了。(笑)

《邪不压正》剧照

澎湃新闻:现在网上有一个对朱潜龙这个角色的评价,叫“邪魅”。这个词儿放你身上觉得怎么样?

廖凡:这个词儿,我真没听说过。大家觉得行就行吧。

澎湃新闻:所以观众对你的评价和标签,对你都是无所谓的?

廖凡:是的,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有的人还说“性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有一个小哥们,不是圈里人,是个厨子,看完电影就给我发了一大堆赞美的话,说导演任性、太帅了。我就问他,你看懂了吗?他迅速地回了我一句:没看懂。我说,“那影响你的感受吗?”他说,“一点都不影响,情绪得到了宣泄,太性感了。连杀人都这么性感。”我想,杀人都是“性感”的,这词儿用得……好吧。所以我觉得每个人的点是不一样的,忠实于自己的观影感受是很好的。你喜欢它你就说它好,你不喜欢你就说它不好,可能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故事哲理,不需要对你生活产生了多大的意义。观看感受是什么样的,你就跟随你的感受。

澎湃新闻:你对标签是不在乎的,但对于很多年轻演员来说,一旦被贴上标签,演员很容易被行业局限在某种类型里。你觉得如何应对这种标签带来的影响?

廖凡:谁带什么标签,就找谁演什么戏,这在业内,主要是图省事儿,也是为了商业投资上的安全,求稳。我不在乎这个事儿,别人怎么干我不知道。而且我欣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根本不在乎。或者说,是这些人教会了我这一点。

澎湃新闻:能说说都是谁吗?

廖凡:有好多。我也不能叫他们老家伙(笑),那就是好家伙们吧。但是其实“家伙”在我这是一种尊称。他们就是真的不在乎。能做到这样就很棒了。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