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界民居奇观福建永定客家人土楼
世界民居奇观福建永定客家人土楼
客家人根自中原,为了躲避战乱,灾荒,背井离乡,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喜欢的地方。全国各地都有客家人的踪迹,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勤劳的双手,建造了自己美好的家园。客家人的住所土楼,很有传统中国民居建筑特色,质朴却又不失宏伟,与小桥、溪水、古树融为一体,是一幅幅秀美的客家田园风光画卷。客家人土楼建筑历史悠久,现存最早的土楼,可以追溯到唐代。土楼是客家人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结合各地条件的发展创建起来的。客家人的土楼,有殿堂、三合院、五角六角八角楼、方圆结合楼等30多种建筑形式。
目前中国土楼最多的地方在福建永定,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永定的土楼群,是世界建筑的奇观,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8月,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这里还保留了两万多座土楼,大都建于清以前,风格大同小异,只装饰上有着细微的差别。客家人巧妙地利用建筑区域内的地形和建筑材料,让土楼造型简朴精美,坚固的像碉堡一般,便于以种姓聚族从而群居,有很强的防御性。
唐宋时战、乱灾荒等原因,大批中原人南迁,辗转进入赣闽粤边,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多以家族为单元,在聚族而居的观念、高度防御的需求和就地取材等诸多因素结合下,创建了土楼。客家人的土楼民居,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完善、成熟,直至明清时期在经济发达的永定推向顶峰。 清末民初以后,受各种文化特别是西洋文化的影响,永定客家土楼在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布局结构、审美情趣等方面又有所突破和超越。一些土楼在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的同时,又融合了西式建筑的美,参照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土楼内出现了中西融合的建筑现象。
永定客家有两座土楼,一座最为富丽堂皇的振成楼被称为“土楼王子”;另一座最为秀丽振福楼,被称为“土楼公主”。这座振成楼,它位于湖坑镇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五千平方米。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外环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57.2米,内通廊式。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每卦6间。奇特巧妙的建筑设计,科学完整的功能设置,中西建筑的完美结合,精雕细琢的制作功夫,丰富的文化内涵,振成楼因此呢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有“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堪称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的杰作,值得一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